小偷自古為人們所憎惡,這些人有手有腳,卻不自食其力,反倒以盜竊謀生,這些盜賊雖說開了自己的生路,卻斷了別人的活路,因此必定是受萬人的厭惡和蔑視的,而被盜的人家自然好不到哪去,活下去都是一件難事了,但我們今天要說的卻是小偷偷盜之後竟送回所盜之物的奇葩事,而且這故事是被古人所記載的真實案例。
這件事發生在清末年間,當時百姓生活困苦,盜賊自然四處雄起。一天,一個小偷瞄上了一戶喪父的寡婦家庭,家庭成員有兩個人,分別是寡婦和女兒。遭遇如此不幸,寡婦自然不想女兒跟著自己的受苦,而女兒又適逢婚嫁年齡,因此寡婦將家裡所有的積蓄,都給女兒打成了嫁妝,但不幸的事,小偷在這個緊要關頭光顧了。
那天晚上,母女倆已經睡覺了,結果到了半夜的時候,小偷卻突然光臨了,她們聽見了小偷撬門鎖的聲音,這個時候女兒著急了,但母親不慌不忙地大聲告訴女兒說:「女兒啊,可能是舅舅回來了,舅舅不知道我們家自從出事後,生活便越發不如以前,還以為我們的手頭如從前一般寬裕,殊不知我們已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了。」後母親轉念又接了一句:「要不這樣吧,女兒,把我們唯一值錢的嫁衣扔出去,也好讓舅舅解燃眉之急,我們也安心了,畢竟他從前給予我們幫助。」
母親就把女兒嫁衣扔了出去,在嫁衣扔出去的時候,這個女兒還不忘對舅舅隔窗噓寒問暖。盜賊聽到母親這般言語,把嫁衣一拉,跑遠了。殊不知,隔天小賊又來了,但他此番卻是扔了個包袱在門口,說了兩句表示歉意的話,說自己盜錯人家了,而後一溜煙就沒影了。
而母女倆將盜賊歸還的包袱一打開,發現小偷不僅把嫁衣換回來了,還倒貼了五兩銀子,外附紙條一張,內容大概就是為母女倆道歉,另外的幾兩銀子,是小偷送給她們的嫁妝。
我們在不少武俠小說或者電視劇中,看到的江湖道義興許也是存在於各行各業的,盜賊也有他們自身的盜義,如此可見我們中華的文化脈絡之根基的深遠,而源遠流長的文化對各行各業造成的影響也是非同一般的,不過也不是每個盜賊都是非常有盜義的,因此這母女倆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小偷半夜光臨,母親把女兒嫁衣扔了出去,隔天小偷卻倒貼五兩銀子。
而從這件事中也可見這位母親的英勇無畏和偉大,她遇事並不慌神,而是以沉著冷靜待之,而且善於利用自己的機智,才能完美地處理了如此棘手的事。朋友們,對於這樣的一位母親,你們怎麼看?對於這樣一位頗有盜義的盜賊又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版權聲明: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