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詩詠起千載,力拔山鼎蓋萬世。風雲狂涌幾時起,四面楚歌終有逝。」
昔日的西楚霸王,縱使擁有絕世神功也改變不了楚國被滅的命運。
說起項羽,也許大家並不陌生,腦海里第一印象里就是他一生叱吒風雲的豐功偉業,曾經西楚的霸王,我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戰神,一生征戰沙場無數,所向披靡,除了垓下戰敗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敗績可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這是後世對他最高的讚頌,但自古以來都是成王敗寇,項羽手持一副好牌卻自己被打了個稀巴爛,只能將自己唾手可得的天下拱手送人。
一戰可以滅暴秦,一戰亦可以棄天下,
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最後一戰中,明明手握十萬精兵,還能與之
一背
水戰,但不知為何卻在垓下丟棄十萬楚軍,僅領著八百精騎突圍,其中緣由讓人琢磨不透,不免引人深思。
剛愎自用生性多疑
史料中記載,項羽從小出生官宦世家,其叔父手握重兵,家族在江東一代威望頗高,當屬於名門望族,在那個時期,世家大族尤為看重文武雙全之士。
但項羽從小就不喜歡讀書,一門心思
的
撲在習武方面,所以從小時候就力大無窮,武力值方面令人嘖嘖稱奇。成年後同樣難逢敵手,力氣大得能隨便扛起一隻鼎,可以說是英勇至極,無人匹敵。
不過這一切帶來的不僅是一生的榮耀,還為他狂妄自大剛愎自用的性格埋下了禍源。
生於亂世,稱霸一方,謀略膽識方面必須高人一籌,這是最必不可少的條件。
項羽除了武力過人之外,在戰場上也是能出奇制勝,一路上高歌猛進,從無敗績,以少勝多的戰爭更是數不勝數,這也註定了早期的項羽將是逐鹿天下最大勝者。
然而,這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績和過於一帆風順的人生並沒有給項羽帶來最後的勝利,反而在他性格上留下了最致命性的缺點。
而他的缺點就是
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看不到他人優點
,就連他身邊的謀士范增他未曾看起過,做事一意孤行不聽勸阻,不聽計謀,最後還因為劉邦的離間計不假思索的把范增打發回老家,導致范增死在途中。
很多能人志士因為崇拜項羽跟了他,可是多年下來卻發現根本得不到大展拳腳的機會,最後也都紛紛棄他而走,有的人甚至轉身就進入敵營,其中包括劉邦的得力幹將張良等人。
鴻溝和議
項羽雖然在武力方面無人能敵,但由於沒讀多少書,謀略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特別是中計趕走范增後,項羽更是孤家寡人一個。
在公元前203年,劉邦聯合彭越、韓信兩人對項羽發起進攻,面對來勢洶洶的漢軍又缺少軍師的情況下,項羽的應對顯得有些精疲力盡。
英布背叛,灌嬰又於淮北大破項羽最後一隻楚軍主力,並順利拿下西楚
都成
彭城,隨後韓信又從後方包抄,奪其地盤,殺其大將,項羽分身乏術進退維谷,再加上糧草匱乏,就只能以劉邦家人脅迫其簽訂鴻溝約定。
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其西為漢,東為楚界,兩軍之間不得隨意越過界線展開任何軍事行動,而劉邦為救家人只能以緩兵之計暫時來答應項羽議和,合議簽訂後項羽立即釋放所拘押的劉邦家人。
項羽以為簽訂協議是劉邦懼怕自己想要求和,認為自己徹底贏了劉邦,便帶兵回到江東休養生息,卻未曾料到這是一出緩兵之計,
劉邦突然撕毀協定,派出大軍團團圍住項羽,項羽在垓下陷入劉邦的重重包圍之中,損兵折將,糧草吃盡,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面對雄雄大軍,項羽手中還有十萬精兵,可他卻沒有選擇再戰,而是帶著800精騎突出包圍圈,項羽以少勝多的戰事數不勝數,為何這次面對漢軍卻做此決定?
無力再戰,自刎烏江
漢軍合圍,項羽無力再戰,前有狼後有虎,之前的戰役已經是軍心俱疲,糧草耗盡,軍隊沒有得到喘息的機會,
在
加上作戰節節敗退,導致軍心渙散,被死死圍在垓下,
即使項羽坐鎮軍中也是無力回天,這十萬精兵最終也只能成為累贅
。
何況劉邦還命人在夜晚吹奏楚國的家鄉小曲,夜深人靜,月明星稀,自是想家的時候,這個時候來一首家鄉小曲,勾起楚軍的思鄉之情,導致軍心渙散,無心戰爭,士氣全無,空有十萬大軍又有何意義。
在此情況下,
項羽只能帶著一部分精騎突出重圍,八百輕騎人數少,目標不大,方便隱藏,不會輕易暴露蹤跡
。從各方面綜合來看,這都是一個非常明智且正確的做法。
項羽一路逃亡,到了烏江邊上就只剩下28人,孤立無援,迎接他的就只有一江一舟一長亭,當烏江亭長勸他回到江東待日後東山再起時,他以無顏見江東父老拒絕了,最後殺敵數百,身中數劍自刎而亡,告別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項羽死了,也許在後人看來十分不解
,一代霸主理應能屈能伸,為何他卻寧死都不過江東,
只要過了江東他便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其實在我看來,項羽不肯過江東一方面是因為東山再起不知何時,他那顆高傲的心已經被這場失敗給徹底磨滅了,即使有數不清江東兒郎可以跟著他一起重建楚軍,但是他已經沒有信心東山再起了,另一方面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他是從早日想要解除人民飽受戰爭之苦來考慮的 。
在當時看來,項羽知道,如果他帶著剩下的將士逃到江東去,那劉邦勢必會率重兵追殺至江東,趕盡殺絕永絕後患,到時候江東必然會遭受一場惡戰,百姓生靈塗炭,無數無辜百姓必定會遭到屠殺丟掉性命,造成江東父老無家可歸。項羽不願讓江東父老受此無妄之災,所以在不肯過江而自刎。
結語
項羽死後,卻因劉邦一句「誰能殺了項羽,賞千金,封萬戶侯」群起而上,一代梟雄到最後連個全屍都沒能留下,項羽雖然死得悲壯,但不肯過江東卻為他留下一世美名,一身傲骨,保持最後一絲尊嚴,寧可自刎也不願苟活於世。
將昔日西楚霸王的霸氣與孤傲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失掉天下也不過在情理之中,項羽一生讀書少,缺少謀略,或許他更適合做一個威震四方的大將軍。
而天下的掌權者,他始終不適
,一生剛愎自用,生性多疑,最後也只落下了一個眾叛親離孤家寡人的下場,烏江自刎,昔日的西楚霸王,終究是敗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93668738_12105497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