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魯迅出場太震撼,人血饅頭觸目驚心,這劇要火

2021-09-23     解說知識歷史

原標題:《覺醒年代》魯迅出場太震撼,人血饅頭觸目驚心,這劇要火

《覺醒年代》這部劇在某平台開分時是8.9分,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漲到9.3分。這部劇講述的是最早覺醒的那代先輩英烈,劇情和人物描寫都非常好。演員陣容上有張桐、于和偉、侯京健、夏德俊等戲骨。

編劇龍平平,不是職業編劇,但文化底蘊令人望塵莫及。一般的編劇是學習戲劇理論的小文人,對歷史認識有限,在編寫歷史劇時往往會落入「假大空」「家庭倫理」的俗套。龍平平的編劇水平則令人拍案叫絕,據百科記載他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過,他很少當編劇,上一部作品叫《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覺醒年代》拍的非常好,但它並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藝術的還原。大家如果真的喜歡,可以去學習真正的歷史,不要把電視劇當歷史,看電視劇學歷史的行為,也偏離了創作團隊的初衷。

在這部劇中最戳人心的是細節,比如魯迅先生出場的片段。北洋軍隊的憲兵出場,唱的軍歌是《三國戰將勇》,軍歌能反映一支隊伍的精神面貌,北洋軍隊唱「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意味著這仍是一支封建軍隊。

在北洋憲兵砍人時,魯迅先生不為所動,一直在看手裡的《雲陽伯鄭長猷為亡父等造像記》,據史料記載,該作品記載的是南北朝時期的事,那時戰亂不斷非常動盪,和魯迅先生所處的情況非常相似。

砍完人後,愚昧的民眾嚷嚷說「包好,包好!這樣的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麼癆病都包好」場面觸目驚心。這段關於「人血饅頭」的劇情出自魯迅的小說《藥》。魯迅先生的出場非常震撼人心,他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在看手裡的碑拓,卻揭示出《覺醒年代》的主題,那些愚昧的民眾,就是需要喚醒的人群。

比如螞蟻的出場,螞蟻最開始出現在陳延年和陳喬年身邊,那時候兩兄弟和父親陳獨秀慪氣,不肯向他低頭,寧肯自己打工掙錢。但在那個年代,養活自己並不容易,兩兄弟為此沒少受罪,不光打工辛苦,還吃不好飯。

他們拿到的食物是發霉發硬的餅,需要就著水喝才能勉強吃,即便是這種食物也不會多給。這時他們在碗里發現一隻小螞蟻,如果是一般人早就碾死,或者甩飛螞蟻,他們則把螞蟻放生。

後來一隻大螞蟻出現在陳獨秀的話筒上,這時陳延年和陳喬年兩兄弟已經和父親關係緩和,他們受到父親啟蒙,渴望去學習先進的思想,渴望覺醒,渴望改變當時的現狀。對於那些想要覺醒的人來說,即便是生如螻蟻,也有鴻鵠之志!

比如泥濘的道路,喜歡看懸疑劇的人對特寫鏡頭非常敏感,總感覺導演不會浪費鏡頭在沒用的地方。《覺醒年代》也是如此,一條泥濘的小路都是細節。

劇中陳獨秀、胡適、蔡雲培三人在暢聊《新青年》發展時,路過一條泥濘的北京胡同,他們撿起附近的磚塊,提起褲子緩慢前行,這一幕像極了《新青年》的發展歷史。據資料記載,《新青年》在短短十年就經歷過停刊、人事更替、輾轉各地等各種各樣的困難。

另外,這部劇在有厚度的同時,也很有溫度。劇中陳獨秀在吃涮羊肉時狼吞虎咽,根本不在意別人的目光;李大釗在看到妻子和孩子在院裡捉雞時,也會開懷大笑。

很多編劇之所以寫出假大空的主旋律作品,是因為他們只考慮到厚度,把很多人物捧的高高在上,沒有一絲煙火氣,殊不知人生有高光也有平常。

同時,《覺醒年代》沒有粗暴地灌輸正能量,也沒有迴避一些彎路,對於困難的遭遇毫不避諱。正是因為如此,觀眾才能情真意切地感受到那個年代先人們的風貌和品格,不得不說這樣的好劇不火都難。

寫在最後

希望那些看完《覺醒年代》被震撼的人,能夠把從電視劇中領悟到的東西,關聯到現實。學生們可以多讀讀歷史,領悟歷史的興趣,長大後為建設祖國做貢獻。打工人可以努力工作學習,讓自己有更好的發展。

不要像看段子,找「秘辛」那樣去看這部劇,它只是一部用藝術手段還原的歷史。遇到寫得好的文章記得點贊,善意就像是星星之火,聚少成多時就能成燎原之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91440297_12105497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