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帶著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家,開始巴巴羅薩行動,一共集中550萬軍隊,兵分3路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
在毫無準備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蘇聯連連慘敗,僅僅10天,德國軍隊便深入蘇聯腹地600公里,甚至在第一天的戰爭中,蘇聯就損失1200架飛機。
在德國兵分三路的進攻下,北方戰線僅僅兩個星期,蘇聯便敗退450公里,不得不放棄整個波羅的海地區,蘇聯紅軍24個師被徹底擊潰,還有20個師也損失60%。要不是芬蘭不想繼續配合德國的進攻,說不定列寧格勒都會被德國占領。
中部戰線是德國的重點,在第一次突擊中,蘇聯紅軍便敗退350公里,30個師被殲滅,70個師損失在50%以上。在兩個月後,德國發動第二次突擊,蘇聯又付出了30萬人的代價,失守斯摩棱斯克。
南方戰線可謂是蘇聯損失最嚴重的戰場。1941年9月15日,德軍完成對蘇聯西南方面軍的合圍,經過10天血戰,蘇聯66萬人被殲滅,其中還包括6萬名軍官,以及西南方面軍的許多高層,可以說西南方面軍的指揮系統以及不復存在。
可以說在蘇德戰爭的前幾個月,希特勒將閃電戰發揮得淋漓盡致,令蘇聯付出了慘重代價。但這就有個問題,要調動550萬人的軍隊,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蘇聯事先難道一點察覺都沒發現嗎?就算德國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可能一點風吹草動都泄露不出來吧?
實際上,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的情報部門所收集到的各項情報,都顯示著德國即將進攻蘇聯。情報是這麼說,但大多的蘇聯高層,尤其是史達林不相信啊。
不得不說,希特勒真的是一個演習的天才。如果不是希特勒在戰爭爆發前做了大量的偽裝,說不定史達林還真會察覺到不對勁。
最開始的偽裝便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二戰時1939年9月1日爆發的,而這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卻是在1939年8月23日簽訂的,由此就可以看出希特勒眼光的長遠。
接下來的偽裝便是進攻法國。其實當德國滅掉波蘭,蘇聯也是挺擔心德國會順勢找他打架的。但希特勒很上道,說咱倆都說好互不侵犯了,我怎麼可能過來打你呢?槍口一轉,希特勒就去進攻法國了。等他把西歐各國都踩在腳下,希特勒便在準備進攻英國。
因為德國的海軍力量不行,所以德國只好晝夜不停的派飛機對英國本土實行空襲。思想上他是一直在宣傳即將發動對英國本土的戰爭,還在軍中配備大量英語翻譯,發放英國地圖。甚至還想盡辦法徵調船隻,製造一副即將派出登陸部隊進攻英國的局面。
當時別說是蘇聯了,就連英國都認為德國下一步會跨過英吉利海峽。結果沒想到這只是希特勒的一個幌子,表面上是這麼說,可實際上他卻偷偷摸摸的把軍隊調到蘇德邊境,準備對蘇聯發動進攻。
在二戰初期,德國和蘇聯的關係是真的好,蘇聯一度成為德國的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像鋼鐵,煤炭等戰略物資,蘇聯也賣給德國不少。
畢竟蘇聯看英國法國不爽,正好德國在揍他們,蘇聯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出口氣。而德國對蘇聯也不錯,把很多技術分享給蘇聯,甚至很多剛剛研發出來的新武器都送給蘇聯。這可把蘇聯高興的,以為德國是真的在拿他當好兄弟看待。
當然了,不管希特勒怎麼偽裝,550萬軍隊的大規模調動,肯定會露出馬腳,會引起蘇聯情報部門的注意。哪怕在戰爭前夕,有大量情報顯示德國即將進攻蘇聯,但史達林依舊是無動於衷,從這點看,蘇聯在戰爭前夕的慘敗,史達林要負很大一部分的責任。
史達林他也沒那麼傻,他也擔心德國哪一天會抽風打他。因此他在邊境也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再加上邊境囤積這數百萬軍隊,就算德國真的發動戰爭,一時也不能把蘇聯怎麼樣。
可史達林忘記了,1941年,蘇共大清洗才過去沒多久,一半以上的蘇軍指揮官被清洗,可以說當時蘇軍的指揮系統簡直是處於崩潰狀態。甚至有些軍隊的師長,在蘇共大清洗之前,才只是一個營長。本來掌管幾百人的,才過去幾年就要掌管上萬人,這樣的指揮,軍隊能有多少戰鬥力?
但史達林不會這麼認為啊,在他眼裡蘇軍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根本不怕德國的進攻。可是再強悍的軍隊,也是需要聰明的指揮官來指揮。
在這種希特勒實在是會偽裝,史達林實在是剛愎自用的情況下,戰爭一開始蘇軍便一潰千里。哪怕最後蘇聯取得了勝利,但失去的數千萬條生命,卻是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