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憑本事貪的錢,為什麼要說我?

2021-06-13     今日生活視角

原標題:和珅:憑本事貪的錢,為什麼要說我?

和珅都不陌生,畢竟被譽為史上最大的貪官,歷史上的和珅,可不是鐵齒銅牙紀曉嵐里的和珅形象。真正的和珅清俊貌美,野史傳聞,他與乾隆帝一位故去的妃子神似,故而乾隆帝對其極為寵幸,還因此傳出過不少閒言。嘉慶帝等乾隆帝駕崩,立即宣布和珅20大罪狀,於1799年,責令和珅自殺。

之後在和珅的家中查抄出了赤金580萬兩,沙金200萬兩,元寶銀940萬兩,土地八千多頃,當鋪75座,銀號42座,古玩,玉石13座,花園樓台106座,珍珠手串兩百多串,夜明珠和大寶石超過御用規格,綢緞和毛皮等珍貴衣物數以千萬計,各種古玩,玉器,皮張,洋貨,名貴藥材等不計其數,總價值近10億餘兩,相當於當時清政府15年收入。和珅的家產過於龐大,甚至足以還清清朝末期所有重大對外戰爭賠款。

清末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總計賠款總值白銀6億6千1百萬兩,而和珅的家財比這天文數字的賠款還要多,以和珅一人之力足以還清,可見他的斂財的數額之驚人,那麼和珅是從哪兒弄來這麼多錢的呢?主要是任用官員索取賄賂,內九卿,外督府道,不賄賂和珅金銀財寶和古玩玉器不是和珅親友是很難當上官的。想當官必須送給和珅大量金銀財寶,從而形成和珅專權,禍國殃民的嚴重局面,和珅如此之貪可乾隆帝視而不見呢?

關於這些史書上也是眾說紛紜,和珅能年紀輕輕到乾隆跟前,第一長相確實討人歡喜,第二,他特別擅長於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權術,還會為皇上聚獵銀錢,供皇上支付各種不便公開動支國庫的費用,故能博取皇上歡心。第三便是他的真才實學了,從和珅的為政經歷看,他從三品的宮廷侍衛開始為官,最輝煌的時候,一人身兼數個重大職務,整個大清帝國的官僚體系都在他一人的意志下運轉,沒有過人的精力和才智,絕對做不到的。

從帝王角度來說,一個貪官遠比有反心的官員要好,北朝宇文泰與蘇綽討論,國何以立?用貪官,反貪官,用貪官以培植死黨,不怕官貪,只怕官不忠。以反貪之名,除不忠之臣,震懾朝野,籠絡百姓人心,何樂而不為?此外,世人都知乾隆熱愛出巡,出行的錢財從何而來,這就牽扯到和珅提議設立的議罪銀制度。所以議罪銀意思便是以錢頂罪,根據官員犯罪情節的輕重,以多少不一的銀子來免除一定的刑罰,此制度一出台,各地的貪官污吏是高興的,貪生金錢而金錢能解決問題,簡直是良性循環,而議罪銀的錢用來幹嘛呢?就是專門給乾隆南巡用的,所以乾隆知不知道和珅貪,乾隆當然知道,那為何縱容?大家想想和珅錢,最後都去了哪兒?塵歸塵,土歸土,天下是皇帝的,皇帝又可說是天下蒼生的,平民百姓才會臣服,戰爭時才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炮灰,讓和珅一人當壞人,聚起億萬金銀,最後朝廷沒收,朝廷收了美名又填空了國庫,議罪銀好上千萬倍的權術手段。

至於為何是嘉慶帝動手,卻又多種說法,一是嘉慶手中無實權,因此對和珅恨之入骨,雖然和珅討乾隆喜歡,嘉慶帝的卻不寵幸和珅,既不討喜,又當了嘉靖皇帝的路,還有一大把的把柄,終歸只有死路一條。第二種說法,嘉慶帝是得了乾隆的意思,和珅至晚年越來越貪得無厭,留著錢財,嘉慶擔心和珅起了反心,不如儘早收回,順便立了嘉慶的國威,豈不是兩全其美。

以貪養忠是封建專制帝王的御臣術,但又不能明說,全靠聰明的臣子去私底下悉心揣摩。古往今來,總有人讀史不化,想不通中國歷史上的清官為何少到屈指可數的地步,熟不知大官遇小官,小官遇小史,莫不在官場範圍內用盡心思,下足功夫。世間唯有絕對的權利,絕對的利益能夠將個人和體質牢牢地捆綁在一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71882781_1150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