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間,萬科披露了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
報告顯示,第三季度,集團實現營業收入771.2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結算面積為504.7萬平方米,貢獻營業收入615.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80.9億元。
1-9月,集團累計營業收入為2198.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79.4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業務結算面積為1384.2萬平方米,貢獻營業收入1732.3億元。
1-9月,集團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稅前毛利率為8.3%,扣除稅金及附加後的毛利率為2.7%,集團整體的稅前毛利率為9.5%,稅後毛利率為4.9%。
截至9月底,集團有息負債合計3276.1億元,其中一年以上有息負債占比為64.4%;凈負債率為66.2%,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為65.4%,較年初下降0.1個百分點;持有的貨幣資金為797.5億元。
關於此次業績虧損,萬科也進行了坦誠解釋,主要是開發業務結算規模和毛利率下滑、計提減值、部分非主業財務投資虧損,以及部分資產和股權交易價格低於帳面值等。
在一位資本市場人士看來,行業深度調整下,房企虧損實屬普遍現象。「既要又要」是不現實的,房企當前第一優先級必然是保現金流安全。而在近兩年市場規模顯著收縮的情況下,全力銷售意味著以價換量,資產交易則不得不虧損出讓,斷臂求生的代價往往是大幅虧損。加上高速發展階段拿的高價且帶有限制條件的用地,導致利潤進一步擠壓。多種因素疊加下,虧損實屬常見。
事實上,今年就連頭部央企三季報都出現利潤大幅下滑甚至腰斬,這還未包含大量在H股上市不發三季報的房企。根據半年報時期的不完全統計,超六成的上市房企業績虧損,累計虧損額超千億元。
從三季度報告來看,萬科的財務數據仍有不少亮點。
一方面,萬科繼續堅守了財務安全底線。第三季度,萬科經營性現金流保持為正,1-9月回款金額超過1800億,回款率超100%;債務結構持續優化,境外負債占比降低至16.1%,加權平均債務期限延長至5.4年;繼續獲得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年內實現新增融資、再融資超770億元,經營性物業貸落地超250億,同時融資成本保持低位,新增融資綜合成本3.58%,較中期進一步下降;此外,萬科也積極推進大宗資產交易,前三季度簽約金額超200億。通過全力行動,萬科持續降解存量債務,1-9月償還有息負債約700億元,年內已無境內外公開債。
守住經營安全的同時,萬科為客戶如期交付超11萬套房子,並持續提升交付質量和入住體驗。今年以來,萬科積極開展「與業主共建家園」系列行動,邀請超過3萬戶業主走進工地實地看房,同時,針對部分新項目基礎生活配套不足、社區缺少活力等情況,萬科在51個大盤項目完善社區配套、推進社區氛圍營造,大盤項目入住戶數新增超2萬戶。為了讓消費者踏踏實實地住進新房,在交付階段推進「交付即辦證」,上百個項目的業主於交付現場拿到產證。
值得關注的是,能夠實現高質量,與萬科產品力的持續提升密切相關。近年來,萬科積極研發適配城市發展趨勢的前沿產品,在多個一線及省會城市實現熱銷,銷售保持行業前列。萬科聚焦對住宅客戶的分析和研究,加強社區配套的設計和運營,將生產、生活、生態集於一體,以上海理想之地項目為代表打造了一批優質住區,獲得客戶廣泛認可。
據了解,北京東廬、瀋陽胤樾、貴陽都會印象等項目平均去化率達80%,平均稅前毛利率達18%;最新開盤的上海中興傲舍項目,取證去化率同樣達到80%,開盤當日銷售41億。截至9月底,萬科實現銷售超1800億元,持續跑贏大市,銷售表現優於百強整體水平。
有分析指出,今年以來,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萬科都體現了積極行動不躺平的態度,在前三季度的市場調整期能全力應對,面對多重挑戰仍實現「保交付」「保兌付」雙雙達成,在政策東風到來後能把握市場機遇,積極銷售保持行業第一梯隊。相信在自身全力以赴和各方堅定支持下,伴隨政策持續落地,萬科也將加速重回健康發展軌道。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孫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6e2baaf76e89ec87b7f28c17e1f74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