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分手了」——究竟什麼是三觀不合?

2022-03-15     小丑哥哥侃娛樂

原標題:「我們分手了」——究竟什麼是三觀不合?

在吉爾莫·德爾·托羅的《玉面情魔》中,當男主面臨危險、而不得不找女主幫助其一起騙人好解決問題時,儘管二人感情深厚,但女主第一反應還是十分堅定地拒絕。

拋卻戲劇因素,其根本原因很簡單,因為女主認為這件事「不道德」,或者說她認為這件事有悖於她過往所秉承的「道德觀」,所以哪怕是愛人進行請求,也選擇拒絕。

可為什麼總會出現這種情形?想來想去,其根本原因就是男女主角三觀的不合。

簡單來講,就是你的行為如果有悖於我的三觀,那麼必須將你改變或者剔除,哪怕你是我的另一半。

這裡面的核心點就是:「我」是由「我的三觀」組成,而「我的三觀」是由我過去所受的教育、我的經歷、我的思考總結等等事物組成。

因此,即使我再愛你,也不會超過愛我自己,所以當你的行為有悖於「我的三觀」時,其實就是在讓我拋棄過往的「自我」,可我愛我自己肯定勝過愛你,所以,我選擇堅守我的三觀,而放棄你。

其邏輯鏈條就是如此,可是問題又來了,什麼是三觀?三觀真的是牢不可破麼?

百度百科對三觀是這樣的解釋:「

三觀一般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被大多數人所認知的三觀,它們辯證統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為三觀的追求目標。」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比如我認為世界上的人都得結婚生子,因為這是人生存的目的,只有結婚生子的人生才是完整的、有價值的。

又或者我認為世界和生命的存在都毫無意義,所以人類和動物沒什麼兩樣,眾生平等,一樣都沒有價值。

這看起來就是典型的且截然不同的兩套三觀,一般情況下這兩個人碰到了一起,往往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可是於我而言,這並非三觀的本質,因為三觀的建立必然是源於一個根基,因這一個根基而逐漸完善、細分、發展而成了三觀。

比如,當我聽到有人說世界和生命的存在都毫無意義時,可以先暫時擱置出現的反對情緒和理由,試著從零基礎、孩子般的角度重新去思考什麼是人?什麼是世界?什麼是意義?並且在這一個過程中,十分謹慎地、冷靜地避免「我過去」思考問題時的「依據」出現。

這就是我定義的三觀的根基,一種可以暫時拋卻過往去重新思考的能力。而思考後的最終結果,是接納還是拒絕,那時已經不再重要了。

所以,由此我們回望生活中存在的大多數問題,如果回歸到其本質,似乎都可以被理解接受。本文中配圖都是一些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三觀不正」的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練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5d374c5d2e53b082b4fad9defc42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