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10月8日,B站知名UP主影視颶風發布了一個科普視頻,名為《清晰度不如4年前!視頻變糊是你的錯覺嗎?》,該視頻發布不足24小時便全網下架。影視颶風官方微博稱「因為多方原因」。
一周後的10月16日,影視颶風發布了新一期視頻,內容是金秋的大興安嶺,標題前特別添加了「杜比視界」的標註。
與傳統的高清、超高清標準動態範圍相比,杜比視界提供高動態範圍(HDR)圖像顯示能力,使像素更明亮、更深邃。這一像素級的視頻,可以讓觀眾觀看到更高畫質的視頻,在設備支持的前提下,在手機APP端便能體驗。
影視颶風的下架視頻指出了一個行業內有共識,但普通觀眾可能並不知曉的事:包括中視頻平台如B站,長視頻平台如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芒果TV,以及短視頻平台如抖音、快手等,都在為降低流量費用支出,通過降低視頻碼率、改變編碼格式等方式壓縮機構或創作者上傳的視頻畫質。
一位把B站大會員續費到2026年的用戶觀看了影視颶風的科普視頻,他才知道自己過去看到的所謂超清畫質視頻都是被壓縮了的,這讓他覺得繼續付費沒了意義。
影視颶風的創始人Tim意識到自己的視頻被平台自動銳化處理後,他說,「精神殿堂崩塌了」。在他看來,這對創作者和觀眾來說是雙向打擊。
外界推測,該視頻或觸及了視頻內容平台的運營成本和商業模式掣肘問題,從而受到了利益相關方壓力。
被降低的解析度和幀率
影視颶風在視頻中稱,其通過實際測試發現,即使是4K視頻,其碼率也遠低於預期,只有2—5Mbps,而1080P視頻的碼率更是降至1—1.5Mbps。這種降低碼率的做法,會導致視頻畫質下降,細節丟失,視頻清晰度甚至不如幾年前,即便用戶付費成為平台會員,也無法享受到應有的高質量視頻體驗。
影響視頻畫質的參數包括碼率、幀率、運動估計參數等。通常情況下,視頻的碼率高,視頻質量會相應提升,但對視頻平台而言,高碼率意味著高帶寬,背後需要極高的成本支出。
「解析度*幀率=1秒的數據量。」阿里雲前首席科學家丁險峰對經濟觀察網介紹,視頻平台之所以要降低解析度和幀率,最終目的是降低數據量。另外,即使是同樣的解析度,也會有壓縮率,如果壓縮率高,那麼視頻中的很多細節就會被壓縮掉,比如臉上的雀斑就看不清了。
通過畫質效果,影視颶風監測到了自製視頻的碼率被降低的現象,進而分析認為,視頻平台希望節約成本,但為避免問題暴露,平台在降低碼率的同時還對視頻進行了銳化處理,以掩蓋畫質下降。
丁險峰認為,視頻平台之所以能「背著」創作者和觀眾,對視頻內容進行壓縮處理,正是因為專業人士之外的普通觀眾根本看不出來太大差別。
大約6年前,快手算法技術團隊想在畫質評價方面做一些工作。為此,快手前圖像算法工程師章佳傑所在的團隊做了無數的AB實驗,觀察觀眾對畫質變化的感知。
經驗證,觀眾對畫質的感知是很弱的,畫質的變化對用戶體驗質量(QoE)指標帶來的影響小到在實驗數據上都看不出來。「幾乎等於沒有,遠不如UP主個人魅力或者視頻本身內容差異帶來的影響大。」章佳傑說。
各個視頻網站為了便於觀眾理解,給不同的解析度標上了高清、超清、極清甚至杜比視界的字樣,但深耕顯示領域多年的專業人士、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孫政民,從個人在平台上切換解析度時的體驗看,除了能在480P和1080P解析度之間明顯感覺到差異,其他的超清、極清等相較1080P,區別並不會太大。
當下電視廠商、面板供應商都在4K之後推出了8K甚至16K屏的相關產品。「面板製造技術沒有問題。」孫政民介紹,人們最常使用的視頻播放設備無非手機、平板、電腦、電視,人們在這類設備上觀看的視頻內容畫質,達到1080P就已足夠清晰,而這類內容多是全高清(2K),4K內容極少,適配更高像素的視頻內容更是稀缺。
視頻平台的成本考量
在章佳傑看來,觀眾對畫質的關心程度沒那麼強烈,這也是多數視頻平台看得到的現實,在畫質相當的情況下,降低碼率是平台降本增效的需求和考量。
專注影視廣告等視頻內容製作的三亞亞特影視董事長馬源徽稱,視頻內容生產製作方要上傳畫質高於4K的視頻到平台,動輒上百G容量的視頻會發生卡頓,而平台要保證系統流暢,就會通過轉碼技術對視頻進行壓縮,同時保證畫質的清晰。
「我是內容生產方,只需要關心視頻在平台上的展現,推流給更多人看到,愛奇藝、抖音等平台要承擔更貴的帶寬成本。」馬源徽認為,在視頻創作領域,平台要控制傳輸的帶寬成本,對內容進行壓縮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馬源徽的公司每天要拍幾個硬碟的視頻內容,以2K視頻為例,想要依靠雲服務上傳到網上,一個超過100G的硬碟上傳一天都弄不完,「上傳慢、下載也慢」,公司很多時候寧願選擇把硬碟快遞到後期部。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視頻製作方為提升效率,普遍接受在保證清晰度的情況下對視頻進行壓縮,存儲、展現視頻的平台方若讓視頻以原格式、像素存在,不難想像其體積將會是怎樣的天文數字。
多位受訪者均指出視頻平台面對的現實:任何一次視頻的上傳、下載,每個位元組都關乎錢——帶寬費用,這讓作為內容提供商的視頻平台不得不通過編碼技術對1080P、4K等高清、超高清視頻進行壓縮。
被譽為「網際網路電視第一人」的劉耀平,曾先後在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暴風TV、小米電視擔任要職,他告訴經濟觀察網,目前各視頻平台以及電視顯示都可以做到高清顯示,但背後的伺服器和帶寬成本高企。越小型的視頻服務提供商,投入的帶寬成本往往會占其總成本的20%—50%,中等規模視頻平台的這一比例則在10%—30%,而像「愛優騰芒」、B站以及抖音、快手這樣的大型視頻流媒體服務平台,反倒會因為規模效應和內容分發能力,降低帶寬成本,使該項支出只占總成本的5%—15%。
B站在財報中披露,2023年的帶寬和伺服器費約15億元,占總成本的8.7%,愛奇藝在2023年的全年財報中未列出帶寬成本,但顯示了向百度支付雲服務以及帶寬服務費用超20億元。
丁險峰也表示,源源不斷的視頻數據背後,都是存儲和帶寬,「尤其是雲上的存儲和帶寬極其貴。」他說,大型視頻內容平台每季度在這一方面的支出消耗動輒數億元。
愛奇藝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列出的帶寬成本支出達4.5億元。公開資料顯示,愛奇藝產品技術團隊2018年就曾通過一個名為HCDN的技術形式來降低帶寬成本,簡單來說,就是在用戶觀看視頻時,把該用戶本地緩存的視頻共享上傳給其他正在觀看該視頻的用戶,既滿足了用戶所需的播放流暢度,平台還能整體降低70%的帶寬成本。
快手創作者團隊負責人袁帥告訴經濟觀察網,在內部支出中,帶寬成本>計算成本>存儲成本,「跟其他業務成本比起來,存儲並不是重要的成本」。
經濟觀察網也從某雲廠商高管處獲悉,對視頻平台來說,存儲最便宜,計算可以卷,但帶寬尤其是優質帶寬卻是壟斷資源。網絡質量與使用帶寬的級別有關係,價格也相差很大。
2016年,快手創始人宿華說,在商業化帶來收入後,對公司的利好是「能購買更多的伺服器,購買帶寬」。
快手的財報中有四大支出項,分別是營銷費用、收入分成、研發費用、伺服器及帶寬成本,為降低伺服器及帶寬成本,2022年8月末,快手CFO金秉透露,快手在音視頻技術方面,通過自研編解碼標準、多碼率自適應算法等,在保障視頻質量和用戶體驗的同時,降低帶寬總使用量。
2023年,快手的帶寬費用及伺服器託管成本為59.87億元,相較前一財年降低了6億多元。快手還把北京的機房搬到了環京和烏蘭察布等地,在基礎設施建設維度上優化支出,以求進一步降低2024年的伺服器和帶寬成本。
一家網際網路平台的運營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伴隨用戶規模增加,平台的營收邊際效益遞減,降本增效的最優的方式是對占「大頭」的流量成本、存儲成本做優化。該人士所說的「大頭」正是深耕平台生存與發展的頭部用戶,像影視颶風這樣的創作者,幾乎每個視頻的播放量都在百萬級。
Tim在視頻中也稱,平台會根據播放量壓縮畫質、提升銳化,播放量越大,平台帶寬成本越大,為降低成本就會壓縮畫質。
上述運營人士透露,降低視頻碼率可以在存儲資源、網絡帶寬、CDN費用、計算資源等多個方面,幫助視頻類平台企業節省雲資源成本。
觀看體驗的平衡點
寬頻發展聯盟在2024年上半年發布的《中國寬頻速率狀況報告》稱,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固定寬頻網絡平均下載速率(用戶體驗)達到83.88Mbit/s,同比提升了12.18 Mbit/s,年度提升幅度達到16.99%;中國移動寬頻用戶使用4G和5G網絡訪問網際網路時的綜合平均下載速率(用戶體驗)達到129.36Mbit/s。
在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的寬頻服務下,如今的寬頻網絡平均下載速率不斷提升,既能支撐用戶實時觀看4K視頻,愛奇藝、B站等視頻平台也向用戶開放了4K視頻類型格式的觀看、下載。不過,高解析度視頻的真實觀看體驗,沒有人追溯或進行相關調查反饋。
影視颶風的科普視頻,仿佛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湖面。
「花錢開會員,就想看得清楚點,平台怎麼默認我要看的是更渣的畫質?」上述付費B站會員發現,解析度和碼率差別在手機這樣的小屏設備上還不突出,在把視頻平台的高清內容投屏在電視大屏上後,直觀看到畫質「渣」了,相較顯示的像素,視頻明顯是糊的。
孫政民認為,很多視頻平台有別於上星衛視、廣電系統,前者內容適配設備多是手機、平板、PC等,後者則為匹配更大顯示的電視面板或8K大屏,在視頻像素規格上不同。當前伴隨面板廠商的顯示技術不斷演進,「技術被過度使用,但匹配的視頻內容根本達不到」。他認為大眾不必過度在意高清顯示等概念,只要在各自的終端設備上能觀看到清晰視頻內容就可以。
「現在手機默認拍攝的視頻格式都是1080P了。」馬源徽和孫政民有同感,當前2K像素視頻的清晰度足以滿足大家在各個終端上的觀看體驗。「視頻變糊」這個老話題被提出來,大家的關注點不應該只是放在視頻真假4K的問題上,而是技術演進是否解決了音視頻使用公網帶寬貴以及上傳、下載速度能否保證的系列難題。
在上述運營人士看來,平台方面為降本偷偷降低碼率確實不可取,被創作者揭露後不僅應作反思,還需注意的是,對視頻搞小動作一定會影響內容質量,如碼率過低會導致視頻出現明顯的壓縮偽影,影響用戶的觀看體驗。因此,在追求成本效益的同時,各視頻平台也需要權衡視頻質量和用戶體驗之間的關係,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