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北安怡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科、睡眠門診、抑鬱症診療門診、中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諮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等多種諮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採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
例
患者小洋(化名),男,30歲,半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頸部、肩部、後背疼痛,每天間斷疼痛,性質為脹痛,活動、休息不見好轉,同時伴有心慌、出虛汗,就診於當地縣醫院行針灸治療,當時起效,停止針灸後再次出現疼痛,程度較前加重,疼痛次數較前頻繁,入睡困難,1-2個小時才能睡著,睡半個小時就醒,醒後再次1-2個小時才能入睡,後就診於某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診斷:1.腦動脈供血不足?2.焦慮抑鬱狀態?3.失眠;入院後進行了頭顱、頸部、胸部、腰部MRI、神經傳導速度、肌電圖、生化全項、內分泌各項指標、免疫和風濕類的各項檢查等,結果均顯示沒有任何異常,治療後入睡困難稍好轉,疼痛症狀一直沒有緩解,近1個月患者疼痛加重,出現腿、腳部位脹痛,影響走路,幾乎每天多數時間在床上躺著,煩躁不安,情緒不穩定,發脾氣,容易不耐煩,軀體不適嚴重時會哭泣,徹夜不眠,需要家人不停的給按摩方好轉一點,有時有痛不欲生的感覺,為此,不能堅持工作,看不到活下去的信心了。
後經朋友介紹,小洋就診於天津安怡醫院精神心理科後,經醫生診斷為: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住院治療。
入院後發現小洋睡覺伴打鼾,嚴重時存在呼吸暫停,同時血壓不穩定,晨起時最高可達160-170/110mmHg左右,給予患者多導睡眠呼吸監測與血壓監測,結果提示患者存在:「重度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和重度周期性腿動」;進一步對全身的肌肉疼痛進行了排查,進一步進行了腦脊液神經脫髓鞘疾病和周圍神經病的排查,檢查結果沒有異常。聯繫心內科會診提示患者存在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先後給予了藥物治療改善情緒、緩解疼痛、改善周期性腿動;呼吸機輔助通氣改善重度睡眠呼吸暫停;降壓藥物對症治療高血壓。針對患者起病前半年存在較為隱匿的生活事件和社會心理因素給與支持性的心理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幫助他學習及鞏固不良情緒的積極應對方式,疏導及避免軀體轉化的心理建設,經過20多天的綜合治療後,疼痛較前明顯好轉,小洋自己感覺恢復了90%,睡眠質量滿意,情緒好,臨床康復出院,繼續鞏固治療。
下面就給大家科普一下軀體形式障礙的疼痛是怎麼回事。
心理
健康
一
什麼是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
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somatoform pain disorder)是一種不能用生理過程或軀體障礙予以合理解釋的、持續而嚴重的疼痛,發病高峰年齡為30-50歲,女性多見。疼痛的發生與情緒衝突或心理社會問題有關;醫學檢查不能發現疼痛部位有相應的器質性變化;病程常遷延並持續6個月以上。常見的疼痛部位是頭痛、非典型面部痛、腰背痛和慢性盆腔痛,疼痛可位於體表、深部組織或內臟器官,性質可為鈍痛、脹痛、酸痛或銳痛。患者常以疼痛為主訴反覆就醫,服用多種藥物,有的甚至導致鎮靜止痛藥物依賴,並伴有焦慮、抑鬱和失眠,社會功能明顯受損。
二
病因與發病機制?
1.心理社會因素:幼時受到父母過度照顧、兒童期創傷、生
活中存在的顯著衝突、「神經質」個性(敏感、多疑、固執、過度關注軀體不適)等;
2.生物學因素:家族聚集性,受遺傳、環境因素或兩者共同影響;
三
常見的共病有哪些?
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容易共病各種軀體或精神疾病,如:
1.軀體疾病: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患者可能同時存在引起症狀的軀體疾病,如常見的高血壓、胃腸道不適、纖維肌痛、等。
2.抑鬱症:抑鬱症常伴有軀體不適症狀,而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的患者由於長時間忍受痛苦也常伴有抑鬱情緒。
3.焦慮症: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的患者常常伴有對疾病、不適的焦慮體驗,嚴重時可出現驚恐發作。
4.物質依賴:患者常常濫用苯二氮卓類藥物,甚至阿片類鎮痛劑,形成依賴。
四
治療方法有哪些?
如出現了以上軀體不適及情緒障礙後,請及時到精神心理醫療機構就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能儘早的恢復健康狀態,且越是早期干預,越是恢復得快,復發幾率小。
1.確診後,如情況較嚴重,需住院治療。
2.藥物治療:給予對症處理,儘快讓患者緩解症狀。
3.心理治療:讓患者認識到情緒的軀體化的表達的問題,幫助患者合理的疏解情緒,積極應對情緒。
4.物理治療:如腦電、電針、重複經顱磁刺激等物理治療儘快幫助患者改善不適症狀。
五
維持治療的建議有哪些?
1、患者好轉出院後需遵醫囑規律服藥,不要認為自己好了就可以自行停藥、減藥;建議儘量不要換主治醫生,以便後期治療方案的良好順延及提升療效。
2、需要定期複診,因為患者的病情在服藥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與周圍環境及各種事件是緊密相連的,所以仍需及時複診,讓醫生指導後期康復,促進病情進一步穩定,減少復發。
3.通過治療,總結經驗,提升情緒的自我管理及應對能力,構建良好的認知行為模式,把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文字、圖片、視頻或其他內容涉及侵權或違規,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