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方玉
編輯| 蘇建勛
36氪獲悉,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企業仁爍光能(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爍光能」)已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科先進、國海證券、亨通集團、毅達資本、東方豐海、建宇集團、中贏基金、恆邦資本、中天匯富、常熟經開控股等多家機構投資。
仁爍光能是36氪持續關注的企業,曾於2022年8月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完成後,仁爍光能融得的資金將主要用於150MW鈣鈦礦產線的升級及運營。據悉,為啟動建設GW級產線,仁爍光能2024年將開啟新一輪融資。
仁爍光能創立於2021年12月,主營業務為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和生產,致力於成為全球太陽能產業的引領者。公司創始團隊在光伏領域深耕多年,技術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方面屢次刷新世界紀錄,有著豐富的的研發經驗。
鈣鈦礦被稱為「第三代光伏電池技術」,相較於當下主流的晶矽電池具有更高理論效率、更低成本的優勢。隨著晶矽電池轉換效率逐漸逼近理論極限,鈣鈦礦是光伏電池清晰明確的疊代方向,承載著進一步降低光伏度電成本的重任。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能的擴大,鈣鈦礦電池有望在未來成為光伏產業的主流技術之一。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預測,到2030年我國鈣鈦礦光伏組件滲透率有望達到30%。
仁爍光能150MW鈣鈦礦光伏組件生產工廠 圖片來源:企業授權
仁爍光能已在2023年2月正式跑通了全球首條10MW全鈣鈦礦疊層光伏組件研發線,並先後7次打破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據悉,目前其全鈣鈦礦疊層電池研發效率已實現30%以上。
在此基礎上,仁爍光能於2023年4月開啟了150MW鈣鈦礦光伏組件項目的建設,並於2024年1月正式竣工投產。仁爍光能董事長譚海仁告訴36碳,該項目完全由仁爍光能自主設計,設備構成實現了100%國產化。
據介紹,仁爍光能的150MW產線在2024年將實現1.2米*0.6米鈣鈦礦組件量產,量產組件的轉換效率將達20%。這也將是仁爍光能推向市場的第一款光伏產品。
2023年是鈣鈦礦電池的產業化元年。從小面積到大尺寸、高效率,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產業化,從單結到與晶矽疊加,光伏鈣鈦礦技術不斷取得突破,轉換效率不斷提升,多條大尺寸產線先後落地。
展望2024年,光伏鈣鈦礦電池產業有望進入「量變引起質變」的發展階段,帶動產業不斷突破。譚海仁表示,2024年仁爍光能將不斷提昇平米級鈣鈦礦組件光電轉換效率和產品良率,推進示範項目建設,加快商業推廣進程,並將逐步開展GW級產線規劃與落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