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個月,要說誰最出風頭?那ChatGPT當之無愧。
微博上,隨便一個帶ChatGPT的話題,閱讀量就能輕鬆過億。
即使你過去很少關心科技領域,現在應該也很難逃脫和它相關的內容刷屏。
「ChatGPT爆火,未來10個行業將大幅度裁員!」
「ChatGPT可能馬上取代你,你離失業不遠了!」
……
裁員、失業……聽上去是挺嚇人的。
不過說實話,每次AI出來,「丟飯碗」總是最先成為話題。
所以,在爸媽們眼中,ChatGPT既不能輔導作業,也不能做家務,它不過就是個先進科技罷了。
直到聽到——
「北密西根大學教授,發現班裡最好的論文,出自ChatGPT之手」;
「ChatGPT參加頂流大廠Google L3工程師的入職考試,輕鬆拿下了年薪18萬美金的工作」;
身邊的爸媽們,徹底不淡定了。
畢竟,誰都不想花時間花精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雞」出來的娃,爭不過機器人,只能回家「啃老」。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
「ChatGPT到底是個啥東西?有了它之後,娃的教育之路又該通向何方呢?」
ChatGPT到底是什麼?
ChatGPT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它自己的回答是:
沒錯,ChatGPT是一款人工智慧聊天程序。特斯拉CEO——馬斯克,是它的創始人之一。
聽起來和Siri很像,但它可比Siri智能多了。
只要你能清晰提出自己的需求,ChatGPT樂於解答你的任何問題。
於是,很多人嘗試跟它聊天。
比如,命令它寫一段小程序
請它幫忙寫領導的講話稿
甚至讓它寫首詩,表達「摸魚」時的快樂
是不是越看越覺得ChatGPT太過強大?
在Siri、小度、小愛只能幫你找找資料,給出簡單回復的時候,ChatGPT已經懂得理解問題的上下文,並且能「自我創作」了。
也就是說,有了ChatGPT,你不需要再去瀏覽、比對、整合信息,它能給你一個可以直接使用的答案。
《福布斯》曾報道,美國89%的大學生都是用ChatGPT做作業。
專家推測,ChatGPT將改變搜索習慣,替代諮詢行業,替換傳統客服,顛覆代碼創作。
格式固定的公文寫作、套路重複的公關寫作,以及有跡可循的新聞寫作,ChatGPT都可以完成的很好。
難怪比爾·蓋茨對它的評價是:重要性不亞於網際網路的發明,將改變我們的世界!
馬斯克在使用ChatGPT後的感受則是「好到嚇人」,甚至斷言,「我們離強大到危險的AI不遠了。」
有家長說,ChatGPT太牛了,將來它會取代我們的孩子嗎?
這還真不好說。
比知識量,ChatGPT擁有網際網路龐大的資料庫。
比知識面,ChatGPT幾乎覆蓋了所有領域知識。
比應試能力,ChatGPT考試能超過90%人類。
比勤奮努力,ChatGPT能24小時不間斷學習。
再聰明的人類大腦,最多也就1000億個神經元。
而ChatGPT,光參數就已經有1750億+了,幾乎是人類大腦的2倍。
更可怕的是,這個數字還會不停地增長,因為ChatGPT已經學會了自己更新疊代。
所以,在ChatGPT的衝擊下,為人父母,到底該怎麼培養孩子,是一件需要從長計議的事情。
ChatGPT爆火後,培養孩子的稀缺技能更重要
不是說「會考試」「能刷題」的孩子不好。
但是,只會考試、刷題的孩子,很大程度上缺失一些發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長大後,他們面對結構性很強、重複性高的工作沒問題,但如果碰到規則之外、信息之外,需要綜合處理的工作,大腦就很有可能會「宕機」。
可是,結構性很強、重複性高的工作恰恰是最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種類。
所以,我們家長不能再只看重孩子分數了。
面對ChatGPT,得培養孩子更擅長處理意外和難題的能力。
股神巴菲特得合伙人曾說過,
「如果你真的喜歡解決難題,這會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不按套路出牌+不斷搞定難題,會成為未來最稀缺最值錢的能力。
前段時間在家長圈子流傳的,關於「新高考」的消息也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不用多說什麼了吧,如果你家孩子特別擅長刷題,考試得分幾乎靠死記硬背,那你得及時調整育兒戰略了。
其次,面對ChatGPT,得培養孩子的溝通力和社交能力。
這兩天刷到一個帖子。
有爸媽問ChatGPT:「哪些行業不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
得到的回答是:醫療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服務、藝術和設計、人力資源......
醫療、教育、心理、藝術、HR……你看,全是與人高度打交道的行業。
「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的時代,奮鬥實際上會適得其反。無論你多努力,你都無法超越一個算法。」
所以,別和機器人較勁,我們能做的是教會孩子與人交流、合作。
這可不是簡單的「會說話,會來事」。
學會和人相處,是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協調能力的體現。
它代表著孩子能看到他人的優點,懂得尊重他人,「共情力」強;
也代表著他們「不敏感、不內耗」,哪怕面對陌生環境,也能快速適應環境,「頓感力」強;
更代表著他們「不怯場」,能積極展現自我、勇於表達自我的孩子,往往會成為人群中更亮眼那一個,收穫更多機遇。
學會和人相處,也是洞察人心、了解人性的體現。
優秀的律師很多,但羅翔只有一個;
能帶貨的主播很多,但是董宇輝只有一個;
未來,孩子不止需要沉澱專業,還需要展示自己更「人性化」的一面。
懂得放大個人特色,挖掘他人的優點,也是一種稀缺價值。
再其次,面對ChatGPT,還得學會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保護好孩子的注意力。
短視頻盛行的當下,不少孩子的專注力已經被衝擊的一塌糊塗。
上課坐不住,小動作不斷,東張西望;
寫10分鐘作業,就想要去玩一會兒pad、手機……
很難想像,當AI越來越普及的時候,我們的孩子還剩多少專注力。
所以,培養專注力的關鍵在於,保護孩子的注意力。
幫孩子營造恰當的環境,比如乾淨、整潔的書桌,安靜的學習空間;
給孩子適當的自我管理空間,讓他們學會自主安排學習活動,提升學習主動性;
控制孩子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儘可能的遠離螢幕,奪回對注意力的控制權;
再不濟,可以試著陪孩子一起冥想。
冥想,可以幫助孩子打開進入「心流」狀態的大門,讓他們感受專注於某事的美妙。
最後,面對ChatGPT,還得學會培養和保護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想像力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可以幫助人類構想出全新的事物場景。
即便強如ChatGPT,也只能基於已有的數據和算法來生成輸出,無法自主想像構思新的想法。
創造力同樣重要,它可以幫助人類創新和發明新的東西。
無論是ChatGPT還是其他AI工具,都是人的創造力的產物。
所以,想像力和創造力可能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能力。
包媽碎碎念
ChatGPT的出現就像一頭橫衝直撞的猛獸。
狠狠撞散了我們對教育原有的認知,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框架。
我們的孩子要想不被淘汰,既要有主觀能動性,又要保持高度的科技敏感度,
還要有知識遷移能力,懂得靈活運用學科知識。
因為,「死讀書就能勝利」的年代真的已經過去了。
全球最大廣告集團WPP執行長說:
搶走你工作的從不是AI,而是其他掌握AI工具的人。
ChatGPT是超級工具,不是超級智能。
它或許不會替代人類,但一定會升級各行各業的職業標準。
ChatGPT有多厲害,取決於使用者有多厲害。
未來,歸根到底,還是人與人的競爭。
培養好孩子的稀缺技能,才是當代教育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