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七口為何被秘密處決?

2023-06-07     雲夕客

原標題:十月革命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七口為何被秘密處決?

羅曼諾夫王朝的歷史長達300多年,而作為王朝的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時間不過23年。客觀說,如果將整個王朝的罪孽都怪罪於他一人,的確有些不太公平。不過,正是由於他的軟弱無能和搖擺不定,才加速了王朝的覆滅。

1905年1月22日,面對國內日益激化的各種矛盾,東正教的神職人員組織數萬人高喊「天佑沙皇」的口號,聚集在冬宮外廣場請願示威。顯然,他們並非要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只是呼籲尼古拉二世積極緩解國內外的矛盾。

不過,士兵卻在多次驅離人群和鳴槍示警後展開了血腥的鎮壓。據統計,這次流血事件造成了數千人的傷亡,公眾從此再不對沙皇抱有任何的幻想。

面對更加激化的社會矛盾,尼古拉二世竟然希望通過參加戰爭來轉移矛盾,聯合英國和法國組成「協約國陣營」。不過,由於一戰的巨大損耗和犧牲,國內的火藥桶終於被引燃了。

1917年1月,為了紀念1905年的流血事件,俄國多地都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罷工和示威,高喊著「結束戰爭」和「麵包與和平」的口號。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引導下,民眾終於將沙皇作為了攻擊目標。

1917年3月,也就是俄歷年二月,工人、學生和部分士兵聯合攻占了軍火庫,與反動軍警展開武裝戰鬥,終於攻占了沙皇的巢穴冬宮,史稱「二月革命」。無奈之下,尼古拉二世只好宣布退位,統治俄國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宣告終結。

終結沙皇的統治後,俄國國內出現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個政權同時並立的局面,一個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一個是無產階級蘇維埃政府。由於共同的敵人已經消失,這兩個階級之間開始彼此提防對方。

1917年11月7日,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先發制人,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發起了總攻,史稱「十月革命」。此後,沙皇一家被囚禁在葉卡捷琳堡,蘇維埃政府並沒有立即處死他們的打算,準備在政權穩定後進行公開審判。

不久,俄國的保皇派勢力漸漸興起,甚至一度包圍了葉卡捷琳堡準備營救尼古拉二世以圖復辟。眼看十月革命的果實即將被摧毀,蘇維埃政府在緊急情況下秘密簽署了處決令。

1918年7月17日凌晨,在位於葉卡捷琳堡的一處地下室,前沙皇尼古拉二世、前皇后亞歷山德拉以及他們的長女奧莉佳公主、二女兒塔吉雅娜公主、三女兒瑪利亞公主、小女兒阿納斯塔亞公主和唯一的兒子阿列克謝王子被秘密處決。據說,在長達幾分鐘的機槍掃射中,他們被打得血肉模糊,死狀慘不忍睹。

而且,除了少數逃亡到北歐的皇室成員和貴族外,其餘羅曼諾夫王朝的所有成員均被清洗。

到了1998年,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葉爾欽簽署命令,將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遺體隆重安葬於彼得保羅大教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03f8299ac6be0b3d93d71ef71e61a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