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半年身高猛長了5cm,結果......兒科專家道出了真相

2019-07-29     花生寶貝

每天給孩子喝田七海馬湯能長高

結果弄巧成拙害了娃

聽說多蹦跳能長高

可是這個方法也被兒保專家diss了

左右都不對,到底該怎麼做才不踩坑

暑假期間

不少家長都在想辦法為孩子長高

可有的辦法兵不正確

男孩每周喝海馬湯,半年長出鬍子

9歲孩子因為身材偏矮小,父母聽說海馬湯有助孩子長身高,就買來海馬給孩子每周一次煲湯喝。

喝了半年以後,發現孩子開始長鬍須、變聲,出現青春發育的跡象,結果在醫院檢測發現,這半年裡,雖然孩子身高猛長了5cm,但骨齡卻已經超齡長多了1歲

這是近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門診遇到的典型個案。

對此,該中心副主任醫師、兒童保健專家謝海瑞強調:千萬不要煲什麼田七海馬湯

「田七、海馬一類藥材,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促進骨骼生長、加速生長發育,但這是以透支骨齡為代價的。自行盲目地補充生長素或使用促生長的藥物、保健品,可能會加速骨骺的提前閉合。

而在佛山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內分泌專科副主任醫師羅威耀表示,暑假期間,醫院矮小症病例諮詢明顯增多。

平時一天的諮詢病例大概是幾例,但暑假期間每天增長至10-20例。

那麼,孩子的身高到底由什麼決定?我們能做些什麼幫助孩子長高呢?

關心孩子未來身高,這些就一定要知道!

身高生長不可逆,一旦骨骺閉合,便無長高可能。

身高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標誌,反映了兒童骨骺生長是否良好,也是兒童健康狀況的重要衡量指標。

醫生表示,身高生長是不可逆的,一旦骨骺閉合,便無長高可能。

不同年齡孩子,每年生長速率不一樣

出生第1年,大約長25cm左右。0-3個月每月長3cm,4-6個月每月長2cm,6-12個月每月長1.0-1.5cm,所以1歲以內的孩子最好每3個月測量一次身高。

第2年,大約長10-11cm左右,每3-6月測一次身高。

第3年至青春發育期,每年長5-7cm,每6個月測一次身高。

青春發育期,男孩每年增長8-12cm,共長30cm左右,女孩每年增長8-10cm,共長25cm左右。由於生長加快,應該每6個月測一次身高。

原來這才是身高測量的正確打開方式

想要準確地測量孩子的身高,這幾個關鍵點要記住:

3歲以下:仰臥位測量身高;

3歲以上:立正位測量身高;

三同原則:同一時間同一測量尺同一測量人;

早上比下午/晚上高出1-2cm。


長高和哪些因素有關?

父母的遺傳對身高影響占到60-70%,後天環境因素影響占30%。孩子的身高向遺傳的上限靠近或者向遺傳的下限靠近,上下會有4-8厘米的偏差。

遺傳身高計算公式:

男孩成年終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厘米)

女孩成年終身高(厘米)=(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厘米)


所以,身高的增長是有時限的,一旦在14-15歲骨骺閉合,無論任何方式都不可能再讓孩子長高了。

所以發現孩子矮小應及時就診,明確導致兒童身材矮小的原因,以尋求最佳的治療手段,多數矮小兒童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

如果錯過治療時機骨骺閉合,這些孩子將終生與「矮小」為伴。

身高的誤區知多少?

誤區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雖然身高和遺傳有緊密的關係,但是遺傳給的只是一個身高範圍,上下有10cm的偏差。不僅如此,後天的生長環境及生活條件,營養,疾病都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我國有30%的孩子長不夠遺傳身高。所以,父母高,孩子不一定高。

誤區二:盲目認為孩子晚長

孩子早長或晚長,需要定期監測,明確生長狀況,一定要及時檢查,排除疾病,不要錯過最佳干預時機。


何為矮小症?應該怎麼判斷?

說到這兒,許多家長會問:那怎麼判斷孩子身高是否正常?

孩子是否患「矮小症」了呢?一起來看看——

矮小症,又稱侏儒症,是指兒童的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2SD,標準線稱SD),每年生長速度低於5厘米者。

以下情況提示孩子生長緩慢:

兒童的生長速度3歲前小於7厘米/年;

3歲到青春期小於5厘米/年;

青春期小於6厘米/年。

羅威耀醫生表示,家長要多留意以下情況:

  • 兩三年不換褲子;
  • 孩子總坐第一排;
  • 幼兒園或班級里身高倒數1-3名;
  • 同胞哥哥或姐姐身材矮小;
  • 家長自己或成年親屬中有身材矮小者。


經過專業醫生的有效指導,矮小是可以治療的,兒童身高是可以干預的。羅威耀醫生表示,4-12歲前是干預和治療的黃金期。

健康孩子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身高管理

兒童正常身高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間的差距有20多厘米,怎樣才能達到遺傳身高的上限或者達到期望的成年身高?

謝海瑞說,健康生長發育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從飲食、睡眠、運動等角度,全方位進行科學的身高管理,可以幫助達到理想的成年身高。

飲食和營養: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都不利長高,均衡營養是關鍵,蛋白質、鈣、維生素是促進長高的重要營養素。

每天1個雞蛋、500毫升奶、1兩肉類食品可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

要保證足量的鈣攝入,可根據飲食和骨密度情況適當補充鈣劑,保證充足的維生素A、D。


睡眠:儘量保證夜間22點前入睡;儘量不起夜,23點到凌晨1點為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學齡前兒童應每天保證10小時睡眠。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因為過度玩耍或學習而影響正常、充足的睡眠。

運動:耐力運動、縱向運動,對膝關節、踝關節、脊柱有適當刺激的運動更有利於孩子長高,比如踢毽子、跳繩、跑步、球類、摸高等

規律運動,每次堅持20~40分鐘為宜;不過,要注意不要過度疲勞,否則也有礙長高。

具體到年齡段來說:

0-1歲的孩子,要多俯趴拍。

2-3歲的孩子,每天應該保證2-3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在戶外時避免老放在嬰兒推車裡不動,要多下地跑動。

3-6歲可以多做健身操,保證一定強度的運動,注意定期檢測,重視製作生長曲線。

6歲以上,可以多進行跳繩、籃球等彈跳運動,要保證一定的強度。


專家提醒,不建議孩子經常玩彈跳床、蹦床

這項深受孩子們喜愛的遊樂設施,實際上對兒童的關節並不友好,不但容易急性受傷,下落後的反彈外力也不利於關節主動進行緩衝,容易導致滑膜炎。

爸媽們,都記住了嗎?

暑假期間,要做好長高工作喲~!

運動、飲食一樣都不能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g0RGwB8g2yegNDRT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