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煙內的「尼古丁」,其實根本不致癌?
大家都知道香煙中含有尼古丁,也自然而然的認為香煙致癌是因為尼古丁。其實尼古丁是自然界內常見生物鹼,像茄子、辣椒中都含有,不過是香煙中含量最豐富而已。大家對尼古丁存在誤解,覺得尼古丁致癌,但國際範圍內的研究中,並沒有證據證實尼古丁致癌。
其實早在2014年,美國疾控中心就明確回復尼古丁並不致癌,而美國食藥藥監局也在2017年宣布尼古丁與癌症無因果關係。。
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此前發布的四類致癌物分別是1類已明確對人致癌,2類可能對人類致癌,3類尚不確定是否致癌,4類對人體基本無致癌性。而這四類致癌物中均不存在尼古丁,尼古丁的主要危害其實是成癮性,不過是否成癮還要取決於身體對尼古丁代謝能力,像尼古丁代謝差的話就容易上癮。
尼古丁在進入下血液循環後,可經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僅需數秒就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而大腦在尼古丁的「嫻熟手法」下被迷惑並產生大量多巴胺,不斷刺激大腦獎勵機制,讓吸煙者感到滿足、愉悅、愜意,感覺飄飄欲仙。
儘管尼古丁在人體內半衰期約2小時,能很快會被代謝,但當血液中尼古丁濃度將至一定濃度,吸煙者就會感到心慌焦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易怒。
多攝入幾次尼古丁後,大腦就會對尼古丁形成依賴。而為了讓大腦持續釋愉悅,煙霧也會源源不斷進入體內,同時香煙中的一氧化碳和焦油等69種化學致癌成分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呼吸熱病科的主任醫師張永生表示,香煙燃燒煙霧中有七千多種化合物,百種有害物,當中有致癌劑又有促癌劑。吸煙不僅會誘發基因惡性突變,同時化合物和有害物質還會加速基因損傷並阻止基因修復,最終導致癌症的發生。
你以為吸煙只會導致肺癌嗎?其實吸煙和所有常見癌症都有一定關係,比如吸煙還可能引起鼻咽癌、食管癌、口腔癌、胃癌、肝癌等。尤其是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罹患惡性腫瘤疾病的風險也會越高。
二、100個煙民中,有多少人最終會得肺癌?
吸煙和戒煙對肺癌的發生率會有什麼影響呢?2004年,《英國癌症雜誌》的一篇研究或許能給我們答案。
該研究詳細統計英國等歐洲國家不同群體男性肺癌的死亡率,其中不吸煙的男性在75歲死於肺癌機率為0.3%,而一直吸煙的男性平均機率是16%,換句話說,100個人里有16個;而在戒煙方面,30歲戒煙死於肺癌的機率約2%,就算到50歲才戒煙,機率也不過6%。
吸煙者之所以會患上肺癌,其實可能和以下四個因素有關:
•未成年時就開始吸煙
•每日吸煙1包(20支)以上
•有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肺纖維化等慢性肺部基礎疾病
•吸煙時間超20年
我們也可以用吸煙指數來衡量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
吸煙指數=每日吸煙支數×吸煙年數
如果吸煙指數>400,那麼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將顯著提高。
對於肺癌,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的主任醫師李峻岭表示,肺癌是多因素導致的結果,雖然吸煙是頭號殺手,但有些導致肺癌的次要因素也不能忽視。
比如現在不吸煙者患肺癌的情況越來越多見,這和遺傳、飲食和環境都有關係。換言之,即使沒有主動去吸煙,但長期暴露在二手煙的環境下,也十分的危險。目前來看,肺癌整體上好發於中老年群體,但近些年肺癌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加班、熬夜等不良習慣不斷削弱抵抗力,這麼一來患癌的風險自然就升高了。
三、吸煙危害有滯後性,千萬不要放輕鬆
也許長期吸煙的人不一定會患上肺癌,但吸煙是沒有安全量的!吸煙對肺部的傷害有一定滯後性,甚至會延遲到10-30年。特別是年齡增長和人體衰老等原因,肺功能也是生理性下降,此時吸煙更會加速這一過程。
有些老煙民可能會認為,抽煙抽那麼久了,肺功能肯定已經損傷了,這時還戒煙有必要嗎?其實仍有必要!研究發現,戒煙後肺功能的損傷比吸煙時降低80%,肺功能會得到改善,所以,無論何時戒煙都不晚!
不過戒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世衛組織將煙草依賴定義為慢性成癮性疾病,吸煙者若僅靠意志力成功戒煙的機率不過3%。想要成功戒煙,其實除了意志力,還要靠科學的方法。
1.戒煙門診
醫生通過評估煙民情況,了解煙民對煙草的依賴程度,從而提供針對性的戒煙干預方案。特別是對煙草依賴程度較高的煙民,醫生可根據情況開具戒煙藥物來幫助煙民緩解尼古丁戒斷所引發的不適,提高戒煙成功率。
2.戒煙熱線
全國戒煙熱線是400-808-5531,接收來電者的煙齡、煙量和戒煙意願等信息,經綜合評估後再作出一對一個性指導與幫助,戒煙全程有電話簡訊進行干預和隨訪。
3.尋求幫助
戒煙者可以讓家人朋友監督自己,也可以和靠譜的朋友一起戒煙。
「吸煙有害健康」的標語隨處可見,但身邊吸煙者卻不斷增多,為什麼吸煙會致癌呢?其實並不全是尼古丁的鍋,香煙中的一氧化碳、焦油等也有「罪」!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請您儘快戒煙,而且戒煙永遠都不晚!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關注非吸煙肺癌的情況,包括環境、基因、飲食等都可能成為肺癌的導火索,日常也要多關注肺部健康,出現不適最好儘早就醫排,切莫耽誤。
參考資料:
1.《你到底要害多少人?一手煙害自己,二手煙害身邊人,三手煙害他人!》.健康時報.2021-03-19
2.《33歲作家從不吸煙,患癌2年就去世!遠離肺癌,做好這5件事》.科普中國.2023-10-18
3.《世界無煙日,你「熄」煙了嗎?》.新京報.2024-05-3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