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明光宗的第五個兒子,十一歲時就被封為信王,本來並沒有機會繼承皇位。然而,他哥哥明熹宗寵信太監魏忠賢,任由其把持朝政,他自己則沉迷於木工活。公元1627年,明熹宗乘船遊玩,一不小心跌入水中,因驚嚇過度身患重病,幾個月後就駕崩了,年僅十七歲的朱由檢登基稱帝,史稱「崇禎皇帝」。 儘管崇禎已經是一國之君,手握天下大權,但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哥哥留給他的江山千瘡百孔,內有各地的農民軍起義,外有滿清之威脅。崇禎勤於政事,絲毫不敢有任何懈怠,即使生病也從未耽誤過上朝,但他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即疑心特別重,而且缺乏太祖、成祖那樣的雄才大略。
隨著關外滿清實力的增強,對大明江山的威脅越來越大,一些貪生怕死的文臣武將,紛紛選擇了投靠滿清,如范文程、孔有德及洪承疇等人。其中有一位明朝將領,原本對朝廷忠心耿耿,後來卻兩次降清,並寫信勸說外甥投降,外甥大怒道:「我寧死也不會投降。」此人就是祖大壽。 祖大壽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曾為鎮守寧遠的援剿總兵,父親祖承訓因功被提拔為遼東副總兵。由於出身顯赫,加上祖大壽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逐漸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跟著名將孫承宗一起修築寧遠的軍事城牆,並負責此地的防守任務,一直兢兢業業。吳三桂接到舅舅的勸降信後,差點氣吐血,一把火燒了它。但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吳三桂本打算與李自成一起抗擊清軍,結果得知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下占有,頓時決定投降於滿清,並引清軍入關,打敗了李自成。有人曾寫了一副對聯,作為對祖大壽的評價:「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復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箇里外不是人。」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