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8元,最高日銷1000+杯,咖啡開始「性價比內卷」了?

2022-07-27     咖門

原標題:美式8元,最高日銷1000+杯,咖啡開始「性價比內卷」了?

最近,我在長沙發現一個咖啡品牌特別活躍:

被央視報道,成為湖南自貿區宣傳名片,馬維拉駐華大使來店裡考察……

這個名叫「小咖主」的品牌,主打非洲風,已經在長沙開出13家店,而且美式8元/杯,會員日所有咖啡半價,最高日銷1000+杯,被網友稱作「長沙性價比之王」。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平價咖啡,已經進入「性價比內卷」了?

美式8元/杯

被網友稱為「性價比之王」

最近,有家「從非洲闖入長沙」的咖啡品牌小咖主,特別活躍,頭條不斷。

它被央視報道,成為了湖南自貿區的宣傳名片,馬維拉駐華大使也來到門店裡參觀考察。

門店裡,處處可見黑白斑馬紋設計,從店內裝修、桌椅到店員的服飾,從菜單、杯套到打包袋,都能讓人一下聯想到非洲,辨識度很高。

小咖主·咖啡夢工廠,受訪者供圖

而平價,是該品牌的另一個特色。

小咖主的經典咖啡以美式和拿鐵為主,美式8元、拿鐵最低9元、手沖19元,客單價多在8~15元之間。創意咖啡以果咖為主,客單價在16元左右。

而每個月8日、18日、28日,是小咖主的會員日,所有咖啡都是半價。這相當於,會員最低4元就能喝到一杯咖啡。

據了解,小咖主用的是非洲精品咖啡豆,因此很多網友都留言說它是「親民口糧咖啡」、「長沙性價比之王」

受訪者供圖

小咖主創始人景建華告訴我,小咖主成立於2021年9月中非貿易博覽會期間,今年4月7店同開,目前在長沙開出13家店,另有28家正在裝修,最高日銷1000+杯,最高日營業額1萬+,最高月營業額20萬+。

在新一線城市做火一個平價咖啡品牌,我發現小咖主有一套自己的開店方法。

這家「非洲風格」咖啡館

為什麼這麼火?

1、斑馬的IP形象生動,具有辨識度

IP形象和品牌深度捆綁,可以增加品牌的活力。

小咖主的IP形象是一隻斑馬頭像,不僅生動形象,而且具有明顯的辨識度和記憶點,能從街頭脫穎而出。

在小咖主夢工廠門店,除了隨處可見的黑白條紋狀的斑馬設計,還有一隻斑馬的雕塑,和各種非洲主題創意周邊物品,杯子、帽子、包包都是斑馬元素為主,裝修風格也是熱帶雨林的氛圍,整個裝修是「非洲大草原斑馬的感覺」。

受訪者供圖

2、70%經典+30%創意,用長沙元素破圈

在小咖主的菜單,以美式、拿鐵為主的經典咖啡占據7成,創意咖啡占據3成。

創意咖啡,一方面結合「長沙元素」進行創新。比如「十月愛晚亭」,有一整片楓葉,和長沙著名景點相契合。

另一方面,利用帶有熱度和話題的小眾水果破圈。紅心芭樂冰咖,利用在茶飲出圈的小種水果芭樂進行創新;玲瓏瓜冰咖,應用今年夏天小有名氣的玲瓏瓜,並有綠色蜜瓜、牛奶、咖啡三個顏色分層漸變,有顏又清新。

受訪者供圖

3、圍繞本土活動,做年輕化表達

我發現小咖主的活動,除了圍繞公益、環保主題之外,還特別注重年輕化表達。

  • 3月中下旬,長沙爆發疫情,21天小咖主共製作6萬+杯咖啡,送給抗疫人員;
  • 在河西大學城店舉行「小小咖啡師」體驗活動,還頒有「小小咖啡師」課程認證書。
  • 舉辦「綠趣露營」活動,把年輕人喜歡的戶外、露營相結合;
  • 和長沙交通部門合作,助力「百日零違法挑戰」;
  • 在小咖主的吧檯專門設有「咖啡渣自取處」,主張環保循環利用。

疫情期間為抗疫工作人員送咖啡,受訪者供圖

各種本土活動,讓品牌和這座城市的年輕人緊密相連,也是近年來許多咖啡館的做法。

在新一線城市做平價咖啡

如何實現盈利?

「性價比」是小咖主的一大特點。但疫情後成立、在新一線城市做性價比,門店還能盈利嗎?

採訪中我了解到,小咖主開店的一大優勢,是非洲生豆直采

兩年一屆的中非經貿博覽會在長沙舉行,小咖主就是在此契機之下成立的,在生豆採購上獲得了優勢。

「過去採購非洲咖啡豆,只能通過中間經銷商,成本高,貨源也不穩定。依託非洲咖啡交易中心,我們打通了直采環節,整體成本比市面同類產品降低了30%。」景建華說。

受訪者供圖

「以非洲咖啡為主,然後再結合一些其他產區的咖啡進行拼配,我們調配出了具有花香果香和水果風味的咖啡,此外也和雲南咖啡的一些莊園進行合作。」

此外,景建華從事咖啡行業23年,有自己的咖啡烘焙工廠和咖啡人才培訓基地,在供應鏈和人力這2個環節上,都大大節約了成本。

此外,疫情之後成立的品牌,大多會考慮到疫情的反覆,店型更靈活豐富,小咖主也不例外。

比如在門店端,小咖主有大店為主的旗艦店(如夢工廠店300㎡)、30~50㎡的標準店、10~20㎡的mini店,還有和中國郵政聯名的快閃店,以及咖啡車等各種形式,開在城市各個角落。

受訪者供圖

多店型的探索,開拓了更多的曝光度,也增加了品牌的市場適應能力。

與此同時,他們還有線上直播,咖啡豆、掛耳咖啡、凍乾粉咖啡、冷萃液咖啡等新零售業務,占據總銷量的30%~40%。

「線上+線下」場景相結合,拓寬了咖啡的消費場景,也大大削減了疫情之下對門店的依賴,增加了抗風險能力。

價格「內卷」

對咖啡市場是件好事嗎?

近兩年,咖啡賽道從產品到價格,都不斷「卷」出了新高度。

去年年底,上海Cubic Coffee三立方咖啡,自帶杯「美式5元、拿鐵10元」,開業第一天就爆火,最高出杯量上千。

瀋陽的干咖人,美式5元、拿鐵8元,被稱為瀋陽版的「幸運咖」;無錫的打工人咖啡,美式4元、拿鐵8元,已經開出40多家店。

此外,成都的爵渴咖啡美式5元、拿鐵8元,在四川地區也開出了20多家店;西安季煦鮮果咖啡做到「果咖12元」,也開出10多家店。

圖源@爵渴咖啡小紅書

一方面,平價/低價咖啡的出現,有利於咖啡走入日常。

「讓咖啡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就要讓高高在上的價格變得更加親民,一杯好喝不貴的咖啡才會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景建華說。

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質疑:價格不斷內卷,對整個咖啡市場,是一種健康的發展模式嗎

咖啡說到底是一杯飲品,一直以「精品、高價」為主打的咖啡,向上探索的空間已經不大。

平價/低價咖啡,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決策成本,也為咖啡市場帶來更多探索空間和可能性。

但目前市場的情況下,所有的「好喝不貴」,對盈利模式都是一種考驗。

幸運咖已具有千店規模,其他低價咖啡品牌大多處在一二十家的規模,中堅力量相對匱乏。

只有具有強大供應鏈支撐的平價/低價咖啡品牌,才能真正占據優勢,以價格帶迅速占據市場。

說到底,做出品牌影響力,才更有發言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ecebf3aba4b892b81c96ceee499c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