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松水崛起「肉牛之都」——吉林省推進「秸稈變肉」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紀事

2023-11-20     吉林日報

原標題:白山松水崛起「肉牛之都」——吉林省推進「秸稈變肉」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紀事

正值冬季,耕耘一整年的黑土地進入了「冬眠期」,豐收後的喜悅仍然在白山松水間激盪。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指出,踐行大食物觀,合理開發利用東北各類資源,積極發展現代生態養殖,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並舉的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大產業。

穿行在綿延的長白山脈和廣袤的黑土地上,鄉村振興美景如畫,產業興旺遍地開花,在這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壯美畫卷中,肉牛產業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吉林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強省跨越最為生動的註腳。

培育「牛經濟」打造吉林農業新優勢

吉林省地處世界黃金黑土帶、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黃金肉牛帶,紮實推進農業強省建設,必須走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生態循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吉林省樹立大食物觀理念,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糧食和肉牛統籌推進,用「小肉牛」帶動大產業,讓「四個蹄子」追趕「四個輪子」。

如擂鼓鳴號,千帆競發——

通榆縣巧借政策東風,積極探索「政府搭台+企業引領+金融助力+保險兜底+農戶(村集體)參與」的「五位一體」肉牛養殖新模式,讓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牛。

梨樹縣通過採取「四級書記賽牛、村書記帶頭養牛」等機制,奮力做好富民強縣的「牛文章」。

延邊州依託延邊黃牛資源優勢,不斷拓展全產業鏈條,打造立體循環「牛」經濟體系,「延邊黃牛」品牌日益響亮……

打造「中國肉牛之都」,吉林蓄勢快發。

全省上下抓住機遇,鉚足幹勁,大膽探索創新,加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模式,一系列與之相關的舉措也正緊鑼密鼓、廣泛落地,全力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從「牛十條」「實施意見」到今年印發的「產業規劃」和7個專項政策措施,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策體系,政策導向由重點支持養殖環節向全環節全鏈條覆蓋延伸,系統性、精準性進一步提升。

產業規模迅速擴大。肉牛飼養量連續兩年保持10%以上增速,今年前三季度飼養量達到631.2萬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000億元,同比增長7.6%。

項目建設強勢推進。累計謀劃實施千頭以上大項目236個,開工率86.9%、完工率30.9%,完成投資122.34億元。

依託全產業鏈發展思維,吉林把肉牛產業規模做大、把品質做優、把品牌做響、把效益做好,促進肉牛產業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做強「牛文章」 「兩廢」資源利用破題推進

在農安縣農安鎮四馬架村,玉米已全部顆粒歸倉。與以往收穫方式不同,全村500公頃玉米採用的是「玉米秸稈莖穗兼收一次性作業」模式,一次性收穫玉米籽粒的同時,直接將秸稈粉碎離田,不僅沒有了以往剝皮、脫粒等繁瑣程序,還為秸稈「五化」利用找到了出口。

圍繞「秸稈變肉」工程,農安縣在全省率先開展玉米莖穗兼收整村試點工作,確定四馬架村為試點村,並號召在全縣範圍內進一步推廣莖穗兼收模式,實現秸稈一次性高質量離田,持續鞏固黑土地保護工作,提升百萬頭肉牛粗飼料供給質量,實現良性循環。

推進農牧循環,促進秸稈飼料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是改善資源環境承載壓力、推動農業轉型發展的重要一環。

吉林省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把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起來,全力促進秸稈和糞污「變廢為寶」。

支持榆樹、農安、敦化等17個縣(市)實施玉米秸稈莖穗兼收一次性作業試點項目36個,全省秸稈飼料企業發展到498家。2022年,全省飼料化利用秸稈1642萬噸,占秸稈總量的41%,居秸稈「五化」利用之首。

爭取國家「糧改飼」政策資金9194萬元,支持37個縣(市)落實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58萬畝。

緊盯收儲運體系運行效率不高、中小養殖場戶糞污亂堆亂放等5個問題,紮實開展11個專項行動,主推「1+3」即「一主三輔」技術模式,篩選彙編了《吉林省1000家肉牛循環減排降碳實踐案例》。

全省共建成區域性糞污處理中心95個、村屯集中收儲點4556個。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9%,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牽住「牛鼻子」科技助力產業發展後勁足

走進位於白城市洮北區的吉林省德信生物有限公司,實驗室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檢查剛剛採集的種公牛精液。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種公牛站、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國家級種業陣型企業,德信公司年生產肉牛凍精500多萬劑,銷售450多萬劑,通過構建「種公牛站+繁改站點+基礎母牛場」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出了一條新型產業發展之路。

產業發展,種業先行。良種是肉牛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突出建設肉牛良種繁育體系,是發展肉牛產業的「牛鼻子」,事關牛肉產量、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我省肉牛品種資源、良種化水平在全國領先,國家級種公牛站和核心育種場數量、凍精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初步形成了「東黃、西紅、中改良」多元化格局。

乘勢而上,吉林堅持保原種、育良種、強種業、促產業,支持發展育繁推一體化 ,打造全國種牛供應基地。

發揮吉林省肉牛種業創新中心作用。開展肉牛品種培育、雜交改良、高效繁育、健康養殖、屠宰加工、產品開發等方面品種技術研發、攻關、轉化,推動沃金黑牛通過國家品種審定,推進西門塔爾牛新品種、肉用草原紅牛培育取得突破性進展,帶動全省肉牛群體數量、性能、養殖水平全面提升。

深入推進胚胎移植合作項目,構建肉牛胚胎工廠化生產體系和高效快繁體系,解決好引牛難和種群退化問題,提升良種化水平和吉林牛肉品質。

強化數字應用服務。充分發揮「吉牛雲」「鼎一鼎」「動監E通」等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加快推進吉牛幫鄉村服務站建設,探索開發養殖場戶「養殖信用碼」和「吉牛雲」信用金融產品,以手機為終端為養殖主體提供良種繁育、規模養殖、疫病防控、飼料供應、糞污處理、產銷對接等全要素服務。

發展「牛產業」,壯大「產業牛」。吉林正以非凡的魄力,踔厲前行,為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續寫新的篇章。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ce2e627eed4fe4c60811fa95960e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