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大器,就看有沒有「中庸思維」
文|小麥
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01-
小孩的世界,非黑即白,非好即壞,他們的世界裡是沒有中間狀態。
隨著你的成長,你發現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這種思維上的壞毛病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問題!很多時候無法談對錯,也不是非黑即白。
如果一個成年人走上社會,依然是這樣的認知,那麼他一定會挫折連連。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更是如此,走得太近,需要沉澱,需要考驗,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
黑格爾曾說,存在的即合理的,這是一個極其深刻的道理。正確的思維應該是:任何人、任何事絕不是簡單、絕對、一成不變的,必須因情因勢因時因地做出判斷。
中庸出自《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02-
《禮記·中庸》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之道,是守正道、正統,走中正之道,強調為人處世的分寸把握和理性智慧。
中庸是要求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也就是把握準確的度,既不要不到位,也不要太過分,「過猶不及」。
有的時候,做人還是糊塗一點為妙,否則不知道什麼時候,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得罪很多人。
人,最好的處事方式,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難得糊塗是中庸的表現之一,就是做人不必太較真,要留有餘地,不必與自己和他人為難。
做人,還是要糊塗一些好,不要太過於精明。在塵世間遊蕩,保持自我的一個進退,才是重要的事情。
-03-
經歷了過半人生,一切大徹大悟之後才會明白:人生高境界,莫過於「難得糊塗」。
糊塗,不是笨,而是一種樂觀。我不和你計較,遠離是非。
一個人要做到難得糊塗,就應該具備寬容的美德。
聰明難,糊塗更難!因為糊塗比聰明,需要更多的隱忍,更寬的心胸。
事事太過計較,太過精明的人,很難幸福。有些事情上適當糊塗,看似裝聾作啞,實際上卻是大智慧!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鄭板橋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里,很多場合都要求我們「不要太過明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能長久。
-04-
人,有時候要學會裝傻,不然別人老覺得你好欺負!
裝傻也是一種哲學,糊塗一時,但不要糊塗一世!
做人本身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活得認真,必然痛苦,活得洒脫,必須要豁達。
糊塗不出風頭,能避免站得高摔得疼。糊塗暗中助人,能在不知不覺中賺足人情。 糊裡糊塗,也是一種幸福,順其自然,把心放寬。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做人別精得過火,與人相處,別事事較真。精明不是智慧,而是耍小聰明。
想快樂,很簡單,一半清醒,一半糊塗,清醒時,不用含糊,糊塗時,不用去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