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大降22%!體制內的「好日子」不見了,錢去哪了?

2023-09-27     財說得明白

原標題:財政支出大降22%!體制內的「好日子」不見了,錢去哪了?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公務員、事業單位等都屬於體制內,找到一份這樣的工作,就相當於端起了鐵飯碗,這也是這些年來考公務員這麼熱門的主要原因。

但現在看來,不少地方體制內職工的日子也不太好過,顯然這與近兩年來財政緊張有很大的關係。

今年的1~8月,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與去年比起來,大幅度下降了21.7%,這也讓很多人都好奇,錢到哪裡去了呢?

01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人口增長迅速,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服務等公共支出也相應增加。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滿足城市化帶來的需求,導致財政緊張。

無奈之下,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推動經濟增長,大規模借債進行投資建設,借了債當然要還,還債的資金主要來自於土地出讓收入。

但想不到幾年的疫情,讓大家購房的熱情突然間降到了冰點。

在過去的繁榮時期,土地供不應求,土地出讓價格居高不下,為地方政府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隨著房地產的下跌,我國的土地出讓收入也減少,財政的收入也跟著緊張。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的土地收入,連續多個月的累計同比降幅,都達到了20%左右。

02

由此看來,財政緊張的關鍵不是在於錢花到哪裡去了,而是錢從哪裡來?

當務之急是需要作出判斷,土地收入的減少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

過去幾年,一些城市房價上漲過快,超出了居民可承受的範圍。這使得許多人無法購買房屋。

但想不到,政策調控未能取得的效果,被一場新冠疫情所造成的「調控」完成了,似乎突然之間,大家都不願意買房子了。

一些城市在過去幾年中過度依賴房地產市場發展,大量投資於房地產項目,導致供應過剩。

但與此同時,居民對於購房的需求已經冷卻,特別是這幾年疫情後,給老百姓帶來的衝擊非常大,自己的收入都嚴重受損,哪裡還有錢去買房。

一面是供應增加,另一面是需求減少,的確讓土地轉讓市場也大幅度降溫。

由此看來,財政方面的土地收入減少並不是短期的,需要習慣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重新平衡未來的財政收入和支出。

03

現在,為了節約開支,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減少公務員、教師、醫生的津貼和資金。

昨天跟一朋友聊天,她是幼師,她說今年她們所在的市直屬幼兒園也開始不斷栽員,生源少了,上面施加壓力,然後一層層的壓下來,效績資金減少,工資也有拖欠,已經不斷有老師被迫離職。

這種福利壓縮措施直接影響了相關人員的收入和工作環境,給不少體制內的職工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和不安。

由於收入減少和工作條件的惡化,部分公務員、教師、醫生選擇離職或轉崗,對地方政府的人才儲備和績效產生了負面影響。

減少教師和醫生的津貼和資金,可能導致教育和醫療資源的緊缺,影響群眾的基本教育和醫療需求的滿足。

工資拖欠和福利壓縮可能引發社會不滿情緒,甚至引發一些社會問題,因此有不少人在網絡上面發聲,希望能夠得到重視,希望工資和福利能夠獲得保證。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ad1ee188593919ad149b4f5e958a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