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主動上交,專家研究一月,終於揭開文物來源

2023-12-16     丹寶星辰

原標題:老農地里三次犁出金子主動上交,專家研究一月,終於揭開文物來源

前言:

如果一塊土地經常性地挖出古董,是不是意味這一塊土地下方就是古墓?有一個這樣的人在1周之內連續3次發掘出寶石金子,這塊地下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一塊土地出現了黃金

1958年6月在一個平常而又不尋常的一天,經過了連續多天的陰雨天氣,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太陽,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盡情揮灑著它的光芒。在內蒙古東勝市的一處土地上,塔拉憑鄉碾房渠社的一名普通社員-----辛民山。

一如往常般去地里耕作。勤奮踏實的勞作者,清晨便拿起工具,帶著與他為伴的牛,乘著清風往屬於自己家的一塊,距離村子不遠的地里走去。這短短的距離僅僅花了他幾分鐘的時間,經過前幾天的下雨,土地還是濕漉漉的,這種土質很適合耕作。

到了中午時分,辛老漢在給力的「老夥計」的鼎力協助下,他已經把地犁了大半了。在犁靠近河溝處的一塊土地時,他突然感覺犁好像被什麼東西阻擋了,向往常一樣他繼續用力推動著農具,以為是石頭之類的東西。但是農具和這一塊「石頭」撞擊的聲音好像和往常不太一樣,而後他走近一看發現了一個碎成兩半的瓦罐。

他把瓦罐拿起來看了一下,在那個破碎的罐子中,發現了一個黃澄澄的小疙瘩。在陽光的照耀下,他發現這個東西並不普通,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中產生了,拿起牙咬了咬,確定了心中的想法。這是一塊黃金,意識了這個問題,他覺得他挖到的可能是文物。於是將它簡單地清理了一下之後,它將陶片和黃金交給了文物站。

再一次挖出了寶石

在表揚了新老漢的拾金不昧之後,說如果還發現了金子要及時上報,他們會派出人來前去調查。辛老漢答應了。在回到地里之後,在距離發現陶片的不遠處,他又發現了一些零碎的瑪瑙,綠松石。

他又將這些小件送去了文物站,而因為當時人手不夠,只有一個人當值,文物站把老漢上交文物的舉動進行了表揚並讓他留下地址,承諾他很快就會遣人來調查。他回去之後,便將牛趕回家裡回家吃午飯了。下午他又繼續在這塊地里犁地,接著上午的進度。在同一個地方,他又發現了以後許多綠松石,這次發現的是一串一串的,規模甚多。

這次他反常的並沒有將其拿去上交,再次來到了文物站,說明了情況。如此連續性地出土文物黃金寶石,意味著在這土地之下很有可能是古墓,如果繼續和往常一樣犁地,就有可能將土地下方的寶物損壞。為今之計,就是要儘快通知文物部門,要求專家前來考察。

文物站的專家立刻組織人員前來調查。經過深入的發掘,他們發現地里還有許多散碎的金片等文物。判斷了這些發現的文物並不是來自古墓,而是一座窖藏。經過了清點之後,這次挖出的文物種類繁多,經過這麼一番動靜,許多人也前來圍觀。最後他們將這批文物送到了文物保護站。古墓和窖藏不同,古墓的陪葬品大多是一些陰器,窖藏是活人出於保護財產的原因主動埋下寶物。

寶物的主人是匈奴王

而一個疑惑也因此產生。這些文物是用來幹什麼的呢?是因為什麼被埋在這裡?是什麼人放在這裡的呢?過專家一個多月的研究,他們發現這些文物是戰國晚期時候的。戰國時期距今已經5千年的歷史,無論是哪一件戰國時期的寶物,價值都十分昂貴,時間賦予了文物價值,再加上這些寶物本身製作精美,一定是大戶人家使用過的,更加提升了其價值。

再經過文物專家的清洗和復原之後,據他們研究推測,這些精美的器物,是貴族才能擁有的。而據文獻記載,那個時候匈奴作亂,秦國屢次征戰。當年的戰爭使得北方的匈奴王來不及轉移財產,只能將它們藏於地下。並期望有朝一日能回來重新尋回這批寶藏。

總結

或是因為戰爭逃亡,他們忘記了這批寶藏的藏身地點。文物歷經多年保存了下來。文物是我國的瑰寶,它記錄了歷史。向我們闡述著一個個鮮活的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9eeaae7f60a4053d863bdaa1f1230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