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張嘉譯第一任妻子杜珺在公開場合炮轟丈夫:「他就是吃軟飯的。
只是為了藉助我父親往上爬才娶我,沒有我爸,他啥都不是。」
毫無顧忌的一番話,讓張嘉譯顏面盡失!
一時間,張嘉譯被貼上了「軟飯男」的標籤。
最終忍無可忍的張嘉譯選擇了結束這段不到一年的婚姻。
張嘉譯真的是靠「老丈人」走到今天的嗎?
說來話長。
張嘉譯出生於1970年,
是個地地道道的陝西人。
他原名張小童,出名後叫做張嘉譯,人到中年改名為「張嘉益」,有延年益壽的意思。
17歲那年,張嘉譯高考失利。
正當父母為兒子的前途感到擔憂時!
他的舅舅看到《西安晚報》上面有一條北電招生策劃,就勸張嘉譯去試試。
沒想到,張嘉譯竟憑藉一段廣播體操,從一千多個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被評委老師當作「喜劇演員」招收了。
大學畢業後,張嘉譯回到西安。
在西安電影廠摸爬滾打9年,依然一無所成的張嘉譯不得不再次來到北京,追尋他的演員夢。
他能吃苦,拍戲幾乎不用替身,對人也謙遜禮貌,很快得到了一個杜姓編劇的賞識。
這個編劇很照顧張嘉譯,經常把他帶到自己家吃飯,一來二去,張嘉譯就和編劇的女兒杜珺熟悉了。
杜珺知性美麗、談吐大方,讓張嘉譯很是欣賞。
2001年兩人又一起拍攝了《帕米爾醫生》,日久生情,張嘉譯和杜珺確立了戀愛關係!
他們兩情相悅,張嘉譯又深得岳父喜歡,半年後張嘉譯和杜珺就領取了結婚證。
然而,婚姻不只是風花雪月,還有柴米油鹽,生活在一起後,兩人才發現他們的性格完全不一樣。
張嘉譯不善言辭,杜珺卻是「公主脾氣」。
兩人一鬧矛盾,張嘉譯半天不說一句話,杜珺卻嫌棄他是個「悶葫蘆」,沒出息。
女強男弱又缺乏理解的婚姻,讓張嘉譯格外壓抑,他在這段婚姻中特別小心和卑微。
後來兩人的關係越發緊張。
杜珺在朋友聚會時,曾當著眾人指責張嘉譯「沒本事」,演戲都是自己父親給他爭取機會。
這對一個男人來說。
無疑是一件很令人難堪的事。
在日復一日的爭吵中,兩人的婚姻終於走到了盡頭。
分手後,張嘉譯一心撲在事業上。
2003年,在拍攝《國家使命》時,張嘉譯認識了同劇組的王海燕。
初次見面,張嘉譯就留給王海燕留下了一個很不好的印象,那天有場戲要開拍。
王海燕準備了很久,背了一大段台詞。
結果開拍前,張嘉譯找到導演,認為沒必要這麼多台詞,應該把這段戲刪掉。
這可把王海燕氣壞了。
自己辛辛苦苦一晚上的勞動成果,說刪就刪了,張嘉譯成了她眼中的「討厭鬼」。
當張嘉譯得知情況後,主動找到王海燕向她道歉,還請她喝咖啡,兩人的緣分由此開啟。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王海燕發現張嘉譯幽默大氣,溫暖體貼,對表演也十分熱愛,和自己非常投緣。
《國家使命》殺青後,兩人相愛了。
王海燕那時的名氣比張嘉譯要大,收入也比他高。
兩人戀情曝光後,身邊的朋友問王海燕:「你了解張嘉譯嗎。」
王海燕大大咧咧的說:「了解啊,我和他有共同語言,幸福幾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王海燕和張嘉譯都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
他們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更適合自己。
張嘉譯和王海燕格外珍惜這段感情,也非常慎重。
談了四年後。
張嘉譯深情地對王海燕說:「我們相識相戀已經四年了,你應該考慮好了,嫁給我吧。」
王海燕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2007年,37歲的張嘉譯和38歲的王海燕在西安舉行了婚禮。
張嘉譯是個非常重情重義的人,親人和朋友在他心中有很高的地位。
逢年過節,他必定要回西安陪父母。
王海燕也知道張嘉譯的家人,為了培養他,付出了很多艱辛。
婚後,每年過節王海燕都會和張嘉譯一起回老家。
她還給公婆準備豐厚的禮物,哄的兩位老人合不攏嘴。
公公腸胃不好,王海燕就把父親收藏的養胃茶送給他。
婆婆腿有風濕,王海燕就到處給她找最好的護膝。
張嘉譯的姐姐去北京看病,王海燕放下工作帶她找醫院,還親自跑前跑後照顧。
每逢張嘉譯家裡有什麼喜事。
張嘉譯往家打禮金時,王海燕都主動讓丈夫多大一點,不要太小家子氣。
王海燕還告訴張嘉譯:「咱們條件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好的,以後爸媽的開支全由我們承擔。」
每次張嘉譯請朋友去家裡吃飯時,王海燕也將他的朋友招待的足夠滿意。
妻子的賢惠和大氣,讓張嘉譯格外感動。
投桃報李。
張嘉譯自然也不會虧待王海燕的父母。
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張嘉譯將王海燕父母當成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對待,讓他們安享晚年。
張嘉譯對王海燕也非常體貼。
有一次,王海燕逛街時看中兩款手鐲,想和朋友一人一款,但想來想去不是很捨得。
最終只買了給朋友那款,自己的放下了。
張嘉譯得知後,悄悄買回去,當成禮物送給王海燕,告訴她:「既然喜歡,就收下吧!是我送給你的。」
偶爾夫妻倆磕磕絆絆,不管是誰的錯,張嘉譯總是先向王海燕道歉,請求她的原諒。
有時候王海燕使小性子,張嘉譯也會耐心的想辦法哄她開心。
當有人問,王海燕如何經營婚姻時。
王海燕說:「我憑自己真心待人,我只要對張嘉譯的家人好,張嘉譯就對我更好,什麼都能包容我。」
相愛容易相守難。
這就是王海燕的聰明之處。
2009年張嘉譯憑藉《蝸居》一炮而紅,
為了讓張嘉譯沒有後顧之憂,王海燕主動退居二線,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家庭和女兒身上。
有一次,張嘉譯隨口說了句:「很多年沒吃過陝西正宗油潑麵了。」
王海燕偷偷記在心裡。
趁張嘉譯不在家時,她專門找人學做了油潑麵,當張嘉譯看到妻子從廚房端出那碗面時。
張嘉譯紅了眼眶。
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張嘉譯有了家庭做後盾,在事業上,更加努力,他的演藝事業越來越好。
片約一部接一部。
影視劇《借槍》、《沉浮》、《懸崖》、《心術》、《白鹿原》、《山海情》、《一仆二主》《裝台》的熱播,
讓張嘉譯順利躋身於國內一線男星行列,
斬獲了「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華鼎獎」等多個大獎。
他用一個個作品和實力證明了自己不是「軟飯男」而是一支「潛力股」。
張嘉譯還榮獲了一個「勞模」稱號。
因為他一年平均要拍四五部戲。
有朋友問他是不是很缺錢?
張嘉譯說:「我身體不好,就怕哪天不能拍了,老婆孩子怎麼辦?
趁著能拍,多拍點,為她們以後做好充足的準備。」
當然了,火了以後的張嘉譯也沒有忘記妻子王海燕的付出。
為了給足妻子安全感,他每次領了片酬都如數交給王海燕,用的時候再去跟妻子要。
張嘉譯很享受這種被管著的感覺。
他說:「我花錢大手大腳,交給她能替我存著。」
有朋友跟張嘉譯借錢。
張嘉譯也大大方方回答:「錢不在我這,我和我老婆說說看。」
不過王海燕也不會讓張嘉譯丟面。
只要他開口,王海燕都會儘量滿足他的要求。
張嘉譯在採訪時笑著說:「我在家裡沒地位,基本上就是排倒數第一,老婆的話不敢不聽。」
雖然被外界嘲笑他是「妻管嚴」,
但張嘉譯卻自得其樂。
在一檔節目中,有個年輕女粉絲當眾向張嘉譯表白:「張嘉譯,我要嫁給你。」
主持人撒貝寧調侃張嘉譯,問什麼時候結婚?
張嘉譯一臉鄭重的回答:「這輩子都不可能再結婚,我要努力拍戲,成為更優秀的表演藝術家。
我的人,只屬於妻子王海燕和我女兒。」
曾經有人問過杜珺:「是否後悔跟張嘉譯分手?」
杜珺回答說:「不後悔,他過得再好也和她沒有半點關係。」
從被前妻嘲笑「軟飯男」到如今霸屏的「國民男神」,張嘉譯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幸運的是,他碰上了一個好妻子!
遇見王海燕之前,張嘉譯一無所有。
遇到王海燕之後,張嘉譯應有盡有。
娶妻娶賢,嫁人嫁心,一個好女人是一個家的靈魂,男人最好的投資,就是找對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