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等於失敗?歷史上2次大撤退,一次救了中國,一次救了世界

2023-10-24     洞察軍事

原標題:撤退等於失敗?歷史上2次大撤退,一次救了中國,一次救了世界

很多人認為,如果戰場上有一方出現撤退情況,那基本就是戰敗落荒而逃了。此時的戰鬥已經失去主動權,不得不丟失陣地,撤回相對安全的區域。這也一度程度上影響士兵的作戰士氣,同時也對戰局有很大影響。然而,真正的戰場上,有時候撤退並非大家想得那麼狼狽,而是一種戰略轉移,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

人類歷史上,就有2次大規模的撤退,被寫進了教科書,一次救了中國,一次堪稱救了世界。它們分別是紅軍長征和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時期,中國戰場也是主戰場之一,1931年日本侵華後,國軍不積極抵抗日軍的侵略,反而實施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當時紅軍一邊要打日寇,一邊又遭遇國軍的圍剿。然而1934年由於錯估形勢,指揮不當,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在這樣的境況下,我軍人員損失極大。如果繼續和國軍正面硬剛,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反而後果很慘重。為此,經過慎重考慮,為了擺脫國軍的包圍追擊,保持實力,紅軍當即決定「撤退」實施戰略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了長征。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人類發展數千年來最偉大的奇蹟。耗時一年,紅軍達到陝北革命根據地,完成了三大主力會師。

長征期間,紅軍行走25000里,翻越了18座大山,橫渡24條大河,所經之處都是自然環境最惡劣的,有沼澤、有雪山、有荒草地。路上士兵們缺衣少食,餓了就啃樹皮、挖草根,甚至會煮皮帶吃。儘管條件十分艱難,紅軍不僅順利完成會師,路上更是跟國軍戰鬥了600多次,擊潰對方几百個團。而長征的勝利,不僅極大程度讓紅軍力量得到保存,也為後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獲勝打下了基礎,說它救了中國一點也不過分。

而1940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對二戰局勢的影響同樣重要。當時德軍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英法聯軍面對德軍的機械化部隊的閃電攻勢,一直被壓著打,頭都抬不起來。眼看再打下來,士兵都要打光了。為此,英法聯軍開始從敦刻爾克撤退,這也是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撤退,33.6萬人,一個星期就從這個港口全部撤走,為了提高速度,幾乎所有的重型武器、彈藥全丟了,連槍械都丟了不少在沙灘。

這次迅速果斷的撤退,為英法軍力保存了極大的有生力量,為後來的反攻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這次英軍丟失了大量裝備和軍需,但保存了最珍貴的戰力力量。邱吉爾說:這次撤退挫敗了德軍消滅遠征軍的陰謀,這次撤退意味勝利。所以,撤退並非是戰敗,而是根據現實做出的戰略判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82a566a42af6444a372a3c849db46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