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或並非孩子的本意,而是身後有不靠譜的父母

2023-04-07   老張育兒

原標題:「啃老」,或並非孩子的本意,而是身後有不靠譜的父母

為人父母,誰不希望孩子健康,不希望孩子優秀呢?

可偏偏,有些孩子養著養著,就偏離了父母預期的軌道。

每每聽到父母的哭訴,就很想回懟過去:

「掏心掏肺的把兒子養大,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結果卻養出了白眼狼」

「小時候當公主養大,想著姑娘要富養,長大後真的養出了「公主」」

此時此刻,一點都不心疼父母,甚至想給他們說一句:「活該」。

可能有人會說:父母都這麼辛苦了,怎麼還在背後說風涼話呢?一看都是沒有當過父母的人,等將來你家孩子變成這樣,看你還能不能說出「活該」兩個字。

說真的:這樣的事情,壓根不會讓他出現。因為「子不教,父之過」,孩子所以變成這樣,都是父母當初種下的「因」,所以收穫這樣的「果」,也是必然。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或多或少有「啃老族」或者「巨嬰」。他們的父母拚命付出,外人都覺得有些心疼,可是自己的兒女卻覺得理所當然。歸根結底,只能用一句話形容: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那些長大後啃老的孩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父母一定很想知道:為何小時候特別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卻一事無成,甚至成為人人都討厭的「啃老族」呢。

問題的原因,還是出在教育方面,一切都是父母教育不當的原因。因為每個人生來都很單純,他們未來成為怎樣的人,都取決於從小受的教育,以及生長的環境,而這也是導致每個人性格不同的主要原因。

父母可能會說:小時候,都是盡心盡力的教育,為了讓他們變得優秀,真的沒少花心思。不否認,父母確實很愛孩子,確實在認真教育,可問題是:你的教育方式,真的對嗎?

很多父母以為的「愛」,都是自以為是,他們用「愛」的方式壓抑和限制孩子的成長。悲催的是,父母居然還不自知,沒有意識到孩子啃老,都是教育失誤導致的嚴重後果。

啃老的孩子,他們身後的父母也不「靠譜」

1、包辦型父母

總覺得替孩子做所有事情,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愛」。殊不知,父母的「越界」和「包辦」,讓孩子失去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當別人在認真嘗試,接受失敗的錘鍊時,自家孩子卻在坐享父母的勞動成果。

試問:什麼都沒有經歷過的孩子,他們憑什麼擁有成功的人生呢?小時候聽父母的意見,孩子連思考都不用,所以他們成長的只有年齡,並沒有閱歷和經驗,以至於長大後還是習慣性依賴父母。

2、寵溺型父母

事事都以孩子為中心,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都摘下來送給他們。碰上如此寵溺的父母,不知道是幸運,還是可悲?怕是只有深陷其中的孩子才知道吧。父母無底線的寵溺,沒有養出孩子的感恩,反而養出了他們的姿勢。

人的內心,永遠都不會滿足,想要的只會越來越多。父母一而再的寵溺和付出,在孩子看來就是應該的,因為他從小就學會了享受。自私的心理,已經讓孩子忘了人生需要奮鬥。

3、反對型父母

對孩子有著不切實際的期望,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們身上。不管孩子提出怎樣的想法,都會被父母各種反對,從來都沒有聽過表揚和鼓勵的話。甚至,孩子進步的時候,也會被他們送一句「就那樣,也不是很好」。

最初,或許孩子也想過反抗,想要慢慢證明自己。但後來他發現,不管自己怎麼努力,永遠都「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既然如此,那就破罐子破摔,事事都聽父母的好了。

關於教育,送給父母的溫馨小建議:

看來,孩子成為「啃老族」,父母有很大的「功勞」。所以趁著他們現在年幼,還有改正的機會,父母應該調整教育思路,別再用「愛」的方式去限制他們的成長。

一定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他早早就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當然,這裡所說的獨立,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屬於他的責任和義務。最起碼,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一定不要去幫忙。

另外,要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理,當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不易,就不會成為「啃老族」,在坐享父母的勞動成果。至於如何培養感恩心理,其實只要父母做好榜樣,孩子很快就能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