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私募蘇黎士基金涉民事訴訟案後再度發聲。
9月2日,蘇黎士基金官方公眾號發文「2024年致媒體的信」表示,該案件是蘇黎士基金自2018年成立以來唯一的民事訴訟案件。蘇黎士基金具備履行合約的能力及實力,但申請人堅持通過法律訴訟解決問題,該行為在商業層面上傷害了蘇黎士基金的權益,因此公司提起上訴表達不同的觀點,但在權力意志下案件維持原判。
蘇黎士基金還表示,「最終同意簽署執行和解協議」。
據了解,蘇黎士基金曾在8月被法院標記為失信被執行人,被凍結持有標的股權,同時,公司及法定代表人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
納入失信被執行人
根據企查查信息,今年4月17日,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向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法院申請提出執行蘇黎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蘇黎士瑞盈(濟南)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8月21日,法院公布結果顯示,上述被執行人全部未履行,具體情形是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申請執行人請求法院強制執行兩被執行人立即返還申請執行人服務費259萬元及利息(以259萬元為基數,自2021年12月2日起,按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計算至實際給付之日止)等義務。
同時,蘇黎士基金持有的蘇黎士瑞雪二期(廈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330.08萬元的股權被凍結至2027年8月12日。
根據法院發布的限制消費令,因蘇黎士基金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法院對蘇黎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蘇黎士瑞盈(濟南)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採取限制消費措施,限制公司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不得實施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圖片來源:企查查
蘇黎士基金所涉民事訴訟案件引發業內關注,一大原因是其百億私募的背景。
中基協官網顯示,蘇黎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7月,公司全職員工共有10人,但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人數僅有2人,公司管理規模在100億元以上。
高管信息顯示,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執行董事朱某曾分別在亞洲知名私募股權機構黑石集團(新加坡)、KKR亞洲就職。
據了解,蘇黎士基金是一家私募股權、創業投資類型的私募公司,據其公眾號介紹,在中國主要通過私募股權業務線,管理和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截至今年8月31日,其私募股權業務線的資產管理規模為數十億美元。
當事私募多次發聲
上述信息公布後,業內對蘇黎士基金的猜測不斷。對此,蘇黎士基金官方公眾號曾在8月27日發布聲明稱,「蘇黎士基金拒絕一切形式的失信行為,這不僅傷害基金投資人的權益,也嚴重有悖於我們所一直堅守的核心價值觀及管理層的職業操守。」
蘇黎士基金還表示,該案件屬於普通的商業合同糾紛,對私募基金產品正常運作沒有影響。鑒於與申請人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在合同條款層面上存在差異化理解,目前處於執行和解過程中,近期會解除執行並且結案。
截至記者發稿前,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蘇黎士基金依舊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限制消費人員一欄是蘇黎士基金法定代表人朱某。
圖片來源: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
9月2日早間,蘇黎士基金再次就此案件發文稱,「最終同意簽署執行和解協議」。
蘇黎士基金稱,該案件是該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來唯一的民事訴訟案件。鑒於在商業條款層面上不同解讀而產生的合同糾紛,蘇黎士基金具備履行合約的能力及實力,但申請人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堅持通過法律訴訟解決問題,該行為在商業層面上傷害了蘇黎士基金的權益,因此公司提起上訴表達不同的觀點,但在權力意志下案件維持原判。
行業風險加速出清
事實上,蘇黎士基金涉民事訴訟案,只是私募行業風險暴露的「冰山一角」。
今年以來,多家私募機構被監管點名處罰。比如,今年8月23日,君信達私募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總經理鄭星被深圳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同月,中基協對深圳市國富金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內的十餘家私募基金公司開具了紀律處罰決定書。
同時,私募行業目前也正在加速出清。據統計,今年已有超70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中基協註銷登記。
記者 夏悅超
編輯 陳偲
責任編輯 孫霄
—— / 好文推薦 / ——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