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9期文化產業評論
6月17日,由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正式下水,標誌著中國「三艘航母」時代已經到來。近年來,隨著我國大量新型驅戰艦正式服役,這也意味著一批老舊戰艦也將「隱退海疆」,那麼那些昔日叱吒風雲、驚濤怒海的艦艇退役後都去哪裡?如何培育和發展「戰艦+旅遊」軍事主題產品?
作者 | 小軍哥 (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2022年6月17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第一艘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正式下水,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三艘航母」時代,中國海軍逐夢深藍將邁入新的里程碑。
「福建艦」下水命名儀式現場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進入新世紀後,我國海軍進入高速發展期,各型艦艇如下餃子一般列裝。據公開資料顯示: 截至目前,我國已擁有三艘航母以及18艘核潛艇在內的500多艘戰艦,現役艦艇總噸位僅次於美國。隨著大量新型艦艇列裝,一大批老舊艦艇也將「隱退海疆」,那麼那些昔日叱吒風雲、驚濤恕海的艦艇退役後都去哪裡?
遼寧艦航母編隊訓練(解放軍報記者張雷)
停泊在軍港的山東艦航母(圖源:當代海軍)
2021年入列的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右)「海南艦」(圖源:中國軍網)
按照我國退役軍艦的處理慣例,退役軍艦會拆除制導武器繼續發揮餘熱。有的會轉交海警或漁政用于海事執法;有的會作為海訓靶船或新裝備試驗船繼續留在海上; 有的則會捐贈博物館或艦船命名城市用於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讓廣大觀眾從中汲取歷史滋養、培養愛國情懷。今天,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就來聊聊「戰艦+旅遊」這個話題。
「戰艦+旅遊」讓軍事主題公園悄然升溫
近年來,以《深海危機》《戰狼2》《紅海行動》等為代表的愛國軍事題材電影備受國人關注,也讓「戰艦+旅遊」等軍事主題公園悄然升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航母主題公園。
國產電影《紅海行動》劇照
截至目前,全國僅有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基輔艦、明斯克艦這5艘航母。前3艘2個在役、1個剛剛命名;後2艘均是從俄羅斯進口的「退役艦」,目前分別存於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及江蘇南通蘇通科技產業園內。
據資料顯示,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位於天津濱海新區漢沽八卦灘,該航母是1970年前蘇聯首制的「基輔」級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可以供戰機垂直起降的航空母艦。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接管並於1994年退役。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公開資料圖)
2000年3月,天津天馬拆船工程有限公司用7000萬元人民幣以廢鋼鐵的價格購進「基輔」號航母,並於2000年5月21日從俄羅斯維加耶夫軍港拖往中國天津。之後,國家經貿委批准天津市利用「基輔」號舊船體進行旅遊項目開發。
2005年10月,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業公司公開拍賣取得原天津國際遊樂港有限公司土地及基輔號航母的所有權。2006年4月,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有限公司成立,全面啟動航母主題公園的開發建設。
經過長達五年的建設,2010年11月濱海航母主題公園創建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2011年12月由原天津濱海航母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改制組建的天津濱海泰達航母旅遊集團股份公司正式成立, 註冊資金3.9億元,總資產約10億元,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航母主題公園企業。
泰達航母打造的世界首部大型實景海戰表演劇《航母風暴》劇照(圖源:泰達航母官網)
泰達航母主題公園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以「基輔號」航母觀光遊覽為主線,彙集了中國海軍退役的「重慶號」驅逐艦、353號潛艇以及兩艘62型護衛艇,是集航母觀光、武備展示、主題演出、會務會展、拓展訓練、國防教育、娛樂休閒、影視拍攝八大板塊於一體的大型航母主題公園。
泰達航母主題公園艦艇編隊靜態場景
(圖源:泰達航母官網)
2018年7月,憑藉獨特的航母旅遊資源,泰達航母在新三板成功掛牌上市。公司財報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泰達航母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2億元、1.69億元、1.85億元。 受疫情影響,2020—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僅為0.58億元和0.85億元,同比2019年分別下降68.86%和54.1%。
泰達航母主題公園航母花車巡遊表演
(圖源:泰達航母官網)
然而,與「基輔艦」相比,同為「姐妹艦」的「明斯克」航母卻命運多舛。1979年明斯克號建造完成後列裝前蘇聯太平洋艦隊服役,蘇聯解體後該艦由俄羅斯接手,於1993年退役。 1995年底該艦被賣至韓國,3年後被深圳明思克公司以530萬美元收購,並改建成為國內首個大型航母軍事主題公園。
原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全景圖
(圖源:明思克航母世界)
2000年9月,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景區正式對外開放,當年10月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門票收入達4000多萬元。但好景不長,2016年2月,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因種種問題被迫閉園。 後經多次易主,於2013年1月底被大連永嘉集團有限公司成功收購。
據《海門日報》,2014年8月,南通蘇通科技產業園與大連永嘉集團有限公司簽訂《航母世界旅遊度假區項目投資協議書》,擬在園區蘇通大橋西側打造全新的航母主題公園。2016年4月,明斯克航母告別依偎16年的深圳大鵬灣駛往江蘇南通。
明斯克航母拖離深圳時逾千市民拍照送行
(圖源:網易新聞)
據南通公開報道顯示,2020年7月,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與大連永嘉集團正式簽定「南通長江航母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投資協議。該項目總投資160億元人民幣,投資建設方為大連永嘉集團。 其中,一期工程投資30億元、二期工程投資130億元,分別計劃於2022年5月和2025年開園。目前,項目實際進展情況尚未對外發布。
2020年7月南通長江航母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投資簽約儀式(圖源:南通廣播電視台)
我國「戰艦+旅遊」開發現狀與困境
綜上可見,「戰艦+旅遊」是我國軍事旅遊的重要產品供給模式,是以海軍退役裝備、歷史遺址等軍事旅遊資源為載體,以傳播軍事文化、宣揚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為目的,把觀光遊覽和現場體驗有機結合的一種旅遊形式。
據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梳理,目前,我國「戰艦+旅遊」主題產品開發大致可分為集中展示型、主題公園型、旅遊景區型、拓展訓練型等四大類,主要分布在近現代海軍歷史遺址(紀念地)、海濱軍港、海軍博物館、退役艦艇捐贈城市等。
與傳統軍事主題類的紅色旅遊不同,「戰艦+旅遊」模式是一種探秘性、參與性和體驗性很強的主題旅遊產品。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2017年紅色旅遊影響力報告》顯示,排在全國前五大熱門軍事旅遊景區依次為 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青島海軍博物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黃埔軍事主題園和南京國防園。其中,海軍主題軍事景區占2席。
青島海軍博物館海上展艦區停泊著數艘退役軍艦(圖源:海軍博物館)
儘管「戰艦+旅遊」產品有龐大且活躍的泛軍迷為基礎,少數海軍主題文化旅遊項目受市場追捧,但是由於受資源稀缺、空間構建不足、業態難聚集等因素影響,發展形勢遠非盡如人意。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 經綜合梳理分析認為,當前我國「戰艦+旅遊」模式仍然存在以下困境。
一是資本投入高,「大」難把控。
當下,文旅項目開發投資大、回本慢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大型軍事旅遊或主題公園開發涉及特殊資源, 從項目投資、建設到管理、運營周期相對較長,很少有投入產出比相匹配的理想項目。例如,前文提到的原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曾以「全球首個航母軍事主題樂園」引以為傲,經歷16年的艱難運營後,最終被核心資產折舊與高額維護成本所壓垮。
2021年拍攝擱置南通長江的明斯克號航母(圖源:知行攝旅行)
同理,儘管疫情前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經營狀況持續改善,盈利逐步增長。但是,泰達航母早在登陸新三板之前,2015年就與招銀金融、仲信國際簽署了《融資租賃合同》, 對包括「基輔」號航空母艦在內的部分設備等進行出售,租回期5年。可見,當下泰達航母虧損、出售回租和借款壓力仍然很大。
泰達航母向大股東泰達控股申請借款公告截圖
可見,像航母主題公園這樣的「大手筆」,投資的風險控制稍有不慎,就會陷入資本危機。這也從一個負面反映了,資本的局限限制了諸如航母主題公園等大型軍事旅遊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軍事旅遊領域「大手筆」離不開有情懷的「大玩家」。
二是資源稀缺,「小」不適眾。
本文開頭介紹了海軍退役艦艇處理慣例,有的會轉防海事執法、有的會變身海訓靶、有的會用於新裝備試驗、有的會涅槃重生轉賣出售,只有部分轉贈到有關博物館、軍史館或城市命名地,可利用開發資源十分稀缺。據相關數據顯示,近20年來, 我海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相關機構約捐贈了130餘艘艦艇及數百件各類退役報廢軍械裝備,用於國防和愛國主義教育。
位於南昌市贛江大橋附近的「南昌艦主題公園」,南昌艦為051D型驅逐艦,於1979年12月22日下水,2016年退役後轉贈南昌市(圖源:簡書)
由於艦艇資源的特殊性和稀缺性,多數名艦、名艇會用於博物館室內展示,一般室外或海邊集中展示區最多也就2—3艘左右, 很難形成規模化場景及配套業態,旅遊消費收入基本以門票為主,遊玩時間均在1-2小時之間,蓄客率低、體驗性弱。此外,在客源地分布上主要以本地及周邊地區為主,影響層級及範圍較小。
位於銀川黃河軍事文化博覽園內的「銀川艦」(資料圖)
例如,人民海軍誕生地江蘇泰州,自2011年起先後接受了海軍捐贈的3艘退役艦艇和一艘潛艇 (三艦一艇分別為881洪澤湖號補給艦、108西寧號驅逐艦、515廈門號護衛艦和274號潛艇),依此資源開發打造了泰州海軍艦艇文化公園,並於2021年10月正式開園。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累計接待遊客約15萬人次。總體而言,項目的影響力輻射範圍較小。
泰州海軍艦艇文化園「三艦一艇」參觀區
(圖源:泰州新聞網)
三是策劃膚淺,「深」不入浸
策劃設計是軍事旅遊開發的重點環節之一。從目前國內「戰艦+旅遊」包裝策劃效果看,普遍存在兩個極端。一個是陳列布展雷同單調,將戰艦軍事旅遊項目做成了「戰艦+展覽」,登上軍艦看一看、拍張照就上岸;另一個是「喧賓奪主」,人為引入氣泡槍、表演秀及小商品零售等業態,降低了軍事文化的感染力。
究其原因也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帶入感」設計不足,解說員專業化水平不高,對海軍艦艇等裝備發展歷史背景和各戰位戰鬥功能不熟悉,普遍就裝備本體進行分步講解,缺乏故事性和拓展性,無法讓遊客從中找到精神共鳴;另一個是缺乏AI、VR等技術手段植入,無法有效還原或重現名艦名艇昔日海戰的真實場景。
貴州遵義餘慶縣「遵義艦」文化旅遊綜合體效果圖(圖源:動靜貴州)
此外,在軍事旅遊文創商品開發上也存在「IP」轉化創新不足的問題。在國內軍事博物館和軍事類景區內文創產品,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的各種艦艇模型、海軍衫、鑰匙扣等,很難達到「非買不可」的銷售目標。因此,「戰艦+文創」開發空間還很大,值得關注和挖掘。
未來「戰艦+旅遊」如何破局與創新?
近年來,在紅色旅遊推動下軍事主題游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年增率在25%左右。驢媽媽的數據顯示,2018-2019年暑期,包含軍事景點和路線的旅遊人次,分別增長了30%和15%,近三年的復合年增率約為24.8%。
目前,儘管「戰艦+旅遊」尚未成為紅色旅遊業核心產品,還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但作為現代軍事旅遊的重要載體,仍有巨大的市場潛能和發展空間。為此,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認為,未來「戰艦+旅遊」應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破局與創新。
一是政策引領給支持。
軍事旅遊是推動紅色旅遊發展的重要載體,並在政策上得到國家大力支持。2016年,中辦國辦出台的《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強調,紅色旅遊要增強時代性,使其成為精神之旅、難忘之旅。同年7月,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文化旅遊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 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受最高補助限額的限制。
位於泰州市白馬廟的「人民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圖源:文旅之聲)
2021年4月,文游部印發的《「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提出,要完善紅色旅遊產品體系, 促進紅色旅遊與鄉村旅遊、研學旅遊、生態旅遊融合發展,推出一批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文旅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推動革命老區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有關方案》也明確要求, 合理開發特色國防軍事旅遊產品,積極打造精品紅色旅遊演藝作品等。
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的全國首個海軍主題公園(圖源:人民網)
為此,各地應積極貫徹上述一系列政策和規劃要求,切實把「戰艦+旅遊」等軍事旅遊業態納入地方紅色旅遊和全域旅遊規劃,結合自身實際加強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並在政策要素上給予重點支持。
二是統籌設計強支撐。
結合前文分析可見,當前「戰艦+旅遊」等軍事主題產品開發中,主題公園型與旅遊景區型市場前景較好,但頂層設計和業態布局不足的短板也十分突出。為此, 要積極借鑑和吸納國內外軍事主題公園開發成功案例,從社會鏈和產業鏈等不同視角加強統籌規劃和配套業態設計。
紐約布法羅海軍公園(圖源:知乎)
例如,占地50英畝的美國芝加哥海軍碼頭,1916年建成後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碼頭。1989年芝加哥政府投資15億美元規劃建設海軍碼頭公園, 在保留原建築風貌的同時,植入時尚購物、風味美食、遊輪觀光、會展中心、電影院等現代功能,並於1994年對外開放。如今,海軍碼頭公園已成為芝加哥旅遊和會議首選地之一,年觀光人數高達700萬人次。
芝加哥海軍碼頭公園局部場景圖
(圖源:風景園林網)
芝加哥海軍碼頭公園的案例啟示我們, 建設軍事主題公園必須從唯一性IP出發,在強化本體IP空間化挖掘的同時,豐富和拓展IP的時代文化內涵和消費場景尤為重要,否則很難形成完整的IP產業鏈條。這些有益的經驗,值得青島、威海、泰州、大連、湛江等海濱軍港城市借鑑。
三是科技活化賦新生。
當前,包括「戰艦+旅遊」在內的軍事主題項目,普遍存在震撼力不夠、帶入感不強、場景化缺失等情況,不同程度制約了軍事旅遊的發展空間。縱觀VR、AR等現代虛擬科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廣泛運用,不僅可以讓沉睡上億年的恐龍「活」起來,還可以讓觀眾穿越時空來一場冒險之旅。
虛擬仿真現代海上戰場環境
(圖源全影匯官網)
事實上,VR、AR等科技最早就是應用于軍事科技領域,近年來才逐漸在各大領大量推廣。例如,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將AR等虛擬現實技術與人工導遊相結合, 將「航母編隊」實景虛擬化、遊戲化、場景化,不僅實現「線上雲遊+線下旅遊」雙向互動,還為遊客帶來了多重沉浸式體驗。
國家「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推動「旅遊+科技」融合發展。為此,相關機構和企業要加快推動VR/AR等科技在軍事旅遊領域場景化運用,設計不同體驗項目, 例如模擬艦載武器實景射擊、實裝操縱、仿真海戰等等,以逼真的軍事場景增強軍事旅遊項目沉浸式體驗。
總結
軍事旅遊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獨特符號,是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生動載體,也是對和平與發展的全新思考。2022年恰逢建軍93周年、人民海軍誕生73周年,隨著國產003號航母「福建艦」下水,國人被激發出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必將讓軍事旅遊市場掀起新一輪熱潮。
參考資料:
1.2017-08-02人民日報海外版·趙珊:軍事旅遊火熱來襲
2.2018-05-24上海東灘顧問·蔡穎雯:軍事主題旅遊的發展機遇和創新思路
3.2019-08-01德安傑環球顧問:不是因為八一節,我才跟你談談軍事旅遊的
4.2017-01-01風景園林網·鄧珠珠/編譯:世界級濱水體驗勝地——美國芝加哥海軍碼頭公園
話題互動
您對 軍事主題公園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加入社區
主題閱讀
⊙詳解環球影城7大超級IP,發現主題公園IP秘方
⊙IP變現與特許經營:影視主題樂園的不老傳說
⊙在北京做主題樂園,泡泡瑪特距離「迪士尼」到底有多遙遠?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小軍哥 打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 作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