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從一座城堡到一地雞毛

2023-10-31   娛樂硬糖

原標題:《封神》,從一座城堡到一地雞毛

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暉

一連串的扒皮、爆料與直播對線,不僅激盪了內娛瓜田,也體現出信息繭房對網際網路海域的分割是多麼成功:

別看《封神》又是超長路演,又是影綜聯動,陳牧馳這個名字對諸如抖音、快手、小紅書的很多人來說依然陌生;而這些內娛路人也驚訝發現,「鐵證如山」之下,不僅有陳牧馳粉絲仍負隅頑抗,亦有相當一部分網友持「蛋糕論」——

「這麼黑TA,是動了誰的蛋糕」。他們不是從「哥哥」的角度,而是從《封神》電影項目的角度出發,堅定捍衛這尊「中國電影的希望」。由此彰顯出這個時代,新人演員、帶貨主播、系列電影、審美偏好或選拔模式……什麼都可以有「精神股東」。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人們迫不及待要和什麼東西發生點綁定關係,或彰顯品味、或寄託情懷,總之為乏味的生活注入點激情澎湃、休戚與共乃至勇者斗惡龍。

吳楚一與陳牧馳「北漂分桃原是夢,悔教夫婿覓封神」的戲碼,未知全貌不予置評。不過硬糖君認為,我們有必要再次回顧一下與《封神》票房逆襲緊密相關的兩個群體:封神質子團與封神精神股東(網稱「脛骨」,自來水的新式說法)。

《封神》是如何玩轉電影飯圈化的,以及,他們真的玩轉了嗎?

烏托邦的誕生

2023可以說是電影市場徹底復甦的一年,許多現象表明,電影依舊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並未收縮至影迷的小圈子。與此同時,2023也是秀粉生態持續擴張的一年,繼小生小花、運動選手、叔圈戲骨之後,對電影演員的消費方式也發生改變。

一個關鍵變量是線下路演的回歸。這種直面觀眾的場合十分考驗藝人的魅力與應變,也是正經演員與空心流量能夠拉開差距的地方。其吸引力經過短視頻不斷放大,逐漸演變成一種新型的偶像見面會。《流浪地球2》《封神》與《孤注一擲》的路演都曾出現黃牛下場、一票難求的情況。

這也意味著,電影IP與電影人開始擁有更為複雜的粉絲構成:鄙視內娛的原影迷群體,混跡內娛的追星族與樂子人,還有兩邊都不熟、兩頭受影響的大眾。可想而知,粉絲之間、星粉之間,cultural shock都是免不了的。

封神質子團走紅就發生在這一個暑假。他們只為這一部電影暴得大名,也因此成為這種新型粉圈的最典型樣本:以95後居多;而且照樣要演古偶、拍雜誌、接商務,由此不可避免地成為狗仔、論壇、營銷號關注的對象;他們逐漸服從內娛的規訓,但在這之前,他們又被寄予了「整頓內娛」的厚望。

首先是整頓審美。受韓流與耽美文化等多重影響,內娛審美長期偏向「美少年」。儘管對於演員來說,越是「美少年」,就越限制其質感與可塑性。然而眾所周知,內娛選角從來不只考慮貼臉,不僅鹿晗可以帶著鐵劉海演末世軍人,普通秀人也能演身份各異的古偶男主,亦不乏演員有意迎合「泥塑」等粉圈審美。

而封神質子團人均高大健碩、自然野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身材是為了出演殷商勇士而著力塑造,並不只是為了賣肉。影迷型觀眾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敬業與適配,大眾則又得到了一個抨擊娘炮、呼籲陽剛的機會。

其次是業務能力。還是全靠同行襯托,流量明星缺乏深耕項目的能力與條件,《封神》則像老版《紅樓夢》一樣把演員圈起來搞集訓,講究個文能背詩彈琴聊人物,武能騎馬對戰耍武術。這種久違的「真才實學感」足以掩蓋演技的青澀,令人對質子團高看一眼,進而將《封神》奉為「匠人精神回歸」、「工業化創舉」等等。

最後是營業狀態。「內娛活人」一詞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許多明星走紅後會逐漸假人化,因為繁重的行程盡顯疲態,因為被過度關注謹言慎行,閉嘴有時甚至是公司與粉絲的共同要求。但基於電影的藝術屬性,電影主創的個性是被包容、被鼓勵的,他們經常表現出無視內娛規矩的鮮活,或者與本人咖位形成反差的呆萌。

質子團既是新人又是電影演員,可謂將「內娛活人」的buff疊滿。他們是在跑路演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氣上漲,受到現場氣氛感染,經常給到粉絲一些出其不意的熱情反饋,對於CP向的起鬨也一度有求必應。不管粉圈如何解讀,這其實就是普通人希望看到的明星狀態。

當然,過兩個月再看,「整頓內娛」有點言過其實,充其量是發揮一點鲶魚效應。但在當時,在上游引領暗示、中游煽風點火以及下游粉絲濾鏡的共同作用下,《封神》相關的一切都被烏托邦化了,入坑不僅能收穫快樂,還能體會到發現清流、維護凈土的優越感與崇高感。

「黑料」也是助燃劑

《封神》與質子團的成功根源不是戳中了多少內娛痛點,而是在一系列的運營手段以及粉圈自發機制的作用下,許多人將其奉為民選之光、當作資本家和他們的丑娃娃的對立面來支持。可事實上,質子團的選拔與定角都是自上而下封閉進行的,電影的發起與立項更是與民無關,而是2017年最狂飆突進的資本豪賭。(《30億打造「封神三部曲」,會將烏爾善和北京文化一戰封神還是打回原形?》)

那麼,這種「類選秀」的民選感、養成感是如何實現的?

一方面,《封神》上映後推出過多版長短不一的紀錄片,拋出大量質子團青澀時期的物料,給明明是遲來的網友一種參與見證了他們選拔、集訓與蛻變的錯覺,在角色移情的基礎上又疊加了一層親近與好感。

另一方面,這批新人演員並未在電影延期上映這幾年火起來,到今年暑期大家還是一副素人勇闖娛樂圈的架勢。看這些新人從慌張靦腆到遊刃有餘、走向更大的舞台,也是一種與有榮焉的養成體驗。

當然更重要的是,《封神》電影本身也走出了一條從不被看好到逆天改命的爽文敘事,並在其中為「精神股東」預留了重要位置。

觀眾粉絲化的關鍵是持續投入與虐粉拉練,而《封神》在票房與宣發上的超低起點和主創不斷爆出的黑料,完全確保了這兩點。短短一個月,就讓許多人完成了「高貴路人——圍觀樂子人——願意出錢出力的精神股東」的三級跳。或者更進一步,以CP粉或演員粉為終點的四級跳。

不同階段觀眾對黑料的反應各不相同。電影上映之前,烏爾善的行為藝術爭議與於適的練習生過往已經被起底,只是流傳未廣,趕客程度還不如「九奶狐」以及大咖「逃番」造成的爛片暗示。這一階段也沒什麼人為之維護反黑。而且說實話,所謂的「黑」也並不認真,大家更多是將其視為又一個《阿修羅》、《圖蘭朵》,期待一場吐槽盛宴。

但這樣的開局反而令首批觀眾對影片的觀感超出預期,希望二三部能夠做好特效、如期上映,並在這種想法的驅動下開始為《封神》奔走宣傳。

這一階段,《封神》「精神股東」開始成型,但談不上有多深感情,採用的安利方式也多少有些不顧演員死活。例如將演員黑熱搜也視為電影廣告位,為了儘快打開年輕市場戰術舞CP,催促新人賣腐整活兒等等。

如此努力下,《封神》的熱度、票房、口碑都有了起色,引來各方關注。新人演員開始被認識、被記住、被喜愛,也遭遇了走紅後必經的考古與扒皮。

這一階段湧現的黑料其實遠比內娛司空見慣的流量藝人私德問題更嚴重。例如娜然的轉發、烏爾善的民族言論等,路人震驚,「脛骨」震盪。但對於新生的粉圈來說,震盪就是一種考驗、篩選與淬鍊,該走的留不住,留下的觀念更一致、行動更團結,也就令「蛋糕論」以及類似的「擋路論」能擁有市場。

在傳統觀念中,電影是一次性買賣,不像劇集一樣有較長的播出周期。而《封神》通過超長路演、影綜聯動等創新操作不斷續命,精神股東的投入也堪稱驚人:單人多刷、掏錢包場、追路演、搞二創,還有沒日沒夜地反黑。

局外人會覺得,為一部電影何至於做到這種程度?其實套用秀粉心態就很好理解:數據沖榜的緊張刺激,參與造星的成就感,以及融入集體、一起戰鬥的歸屬感。《封神》主創在密集的路演行程中巡迴表達感謝,每逢票房破億還會發戰報、完成flag挑戰,能給到的正反饋也完全不輸選秀。

走完「流程」後,《封神》還剩什麼

硬糖君從電影演員新的粉絲構成聊到電影的飯圈化,這是因為質子團與《封神》的綁定到了一個極特殊的地步。

首先,同為系列電影,《封神》並不像《哈利波特》《指環王》一樣有人氣原著打底,導演烏爾善在今年之前影響力也僅限於業內,宣發重點與之後的引流都要落在這批新人主演上。其次,《封神》是少見的三部套拍,原班演員出演二三部已成事實,不像《流浪地球》,第二部可以靈活機變,暫時擱置屈楚蕭的角色,拍攝沒有他的前傳。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對於通過搞演員來搞《封神》這套說辭深信不疑。但是不管有沒有幕後黑手,該走的流程都在走:

黃曦彥、單敬堯、侯雯元、陳牧馳陸續被發現戀情的蛛絲馬跡,有的甚至是逛街時被拍到,被質疑沒有事業心;暑期時CP大熱的於適、陳牧馳後期開始避嫌,粉絲相互仇視。最近,於適工作室發布的於適彈唱舊物料將陳牧馳打碼,雙方粉絲再次吵上熱搜。

走紅之後,每個人的事業都在向前發展,簽約公司、發展賽道、資源配置浮出水面,咖位差距也逐漸明晰。「好兄弟、大家庭」的烏托邦式幻想終將被「吸血、倒貼」等解綁話術打破。

這也是如今輿論環境下每部口碑作品的必經之路。「脛骨」堡壘面對外來的黑料攻擊可以越挫越勇,卻會因為對演員產生私心而內部分裂。10月20日,《封神》官微在陳牧馳緋聞的風口浪尖轉發了陳的新雜誌,被解讀為力挺或官方蓋章「沒事」,引來轉發區「自己人」怒罵上萬條。

於適粉絲指責官方不夠公平「端水」,在於適黑料最兇猛的8月可不曾有過任何表示;精神股東指責官方不與之割席,反而主動下場,令電影的聲譽雪上加霜(實質是給「脛骨」反黑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封神》「脛骨」由此分裂為love &peace一致對外派與心寒回踩派。

那麼,陳牧馳事件對他個人、對電影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硬糖君印象中,上一次因為演員出事導致新片積壓的情況還是吳秀波,而陳牧馳目前的爭議還停留在私德層面,應該不至於導致《封神》第一部下架、二三部無法上映。

從藝人角度看,質子團的粉絲有一部分是由影迷轉化,其年齡偏長、並不在意演員談戀愛、自詡理智清醒不會向內娛的防爆手段低頭,所以不會因為緋聞而流失、導致粉圈瞬間瓦解,反而抓住與隱私權相關的「開盒」一事爭取圈外人的關注同情。

同時,許多人對陳牧馳之前的商務進行了報復性購買,也算是一次成功的虐粉洗粉。不過,由於婚戀、欠錢、贅婿等話題尤其能夠引發下沉市場共鳴,陳牧馳在抖音算是路人緣盡失,這有待他下一次新劇、新代言官宣(如果有的話)繼續觀察。

至於《封神》,按照硬糖君此前「IP越大、越不屬於個人」的推論,包括導演烏爾善在內,《封神》主創無人不挨精神股東的罵,恰恰說明《封神》的IP化很成功,有望成為類似《盜筆》系列的粉絲向作品。參考TFBOYS演唱會的情況,就算團魂與家族愛已無人買單,幾家唯粉的battle也足夠炒起相當大的聲量。

但是在大眾層面,失去第一部的新鮮感與黑馬敘事,多了黑料印象與粉圈的烏煙瘴氣,《封神第二部》就要用質量見真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