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指標高,全身代謝都亂套
有 1 項身體指標,它的名字很難記,但你一定在體檢單上見到過它的身影——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
與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並列,成為血脂檢查的基本項目。
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給與儲存能量,還可以固定和保護內臟器官。它主要有兩種來源:
1
外源性
腸道可以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將其轉為甘油三酯。
2
內源性
人體肝臟及脂肪,能自主合成甘油三酯。所以甘油三酯的高低,飲食只有一部分原因,即使合理控制飲食,甘油三酯也可能會升高。
如果檢查身體查出來甘油三酯增高,那麼還得查查看是否有其他疾病導致甘油三酯增高,例如,是否是甲狀腺功能減低、腎功能的問題、其他脂代謝異常以及高尿酸血症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才能更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
【注意】
一般甘油三酯的正常值是 1.7mmol/L 以下,如果高於這個值就稱為高甘油三酯血症。一般 2mmol/L 左右叫輕度升高,建議病人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再觀察血脂變化的趨勢。一般大於 4mmol/L,就說明血脂高得相對嚴重了。
甘油三酯高,全身代謝亂套
《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刊發的文章表示,高甘油三酯血症多伴有多種代謝異常,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伴腰圍過大的人:
1
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增加
血漿中的甘油三酯存在於乳糜微粒、脂蛋白顆粒(如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會參與人體內膽固醇的代謝。
甘油三酯過高,可能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因為: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顆粒,部分可直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其他與高甘油三酯血症相關的脂蛋白異常,如高密度脂蛋白(HDL)偏低或功能失調,也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2
胰島素抵抗
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高甘油三酯血症。這些人群普遍處於胰島素抵抗狀態。
而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代謝綜合徵的某些標誌物,已被證實早於 2 型糖尿病的發生,且能預測 2 型糖尿病的後續發展。
3
炎症風險增加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身體代謝改變,也會影響引起急、慢性炎症。
比如,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濃度,會在餐後異常升高,並通過多種機制引起炎症。
4
血壓異常風險增加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壓有多項共同發生機制,包括體重增加和內臟肥胖。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體內的促炎因子,也會間接影響心血管損傷。
5
促凝狀態增加
肝臟產生的極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增加與促凝狀態有關。血清纖維蛋白原的增加,與高甘油三酯血症有關,且貝特類藥物已被證明可以同時降低甘油三酯和纖維蛋白原濃度。
高甘油三酯血症還與促凝磷脂和凝血酶濃度增加有關。
6
脂肪肝風險增加
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常見於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
肝臟是人體中甘油三酯脂蛋白的主要源頭。肝臟對甘油三酯的代謝異常,可導致高甘油三酯血症;而肝臟脂肪生成增加,也可以反過來促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展。
甘油三酯水平應該如何降低?
已經明確自身病因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應針對病因進行相應的治療。首先改善生活方式,若控制飲食和運動一段時間後,甘油三酯指標仍不達標,再建議進行藥物治療。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大力提倡的主要治療的方法,也就是非藥物治療:管住嘴、邁開腿、穩情緒、控體重。
1
控制脂肪攝入,少吃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含有大量脂肪,不宜過多食用。另外要控制體重,體重指數 BMI 不要超過 24。
可以選擇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主要組成是果蔬、堅果、豆類、全穀物等,油類主要是橄欖油,肉類則以魚肉和禽肉為主。
2
少吃甜食
甘油三酯高的人對糖類十分敏感,糖類會加重甘油三酯升高。
3
合理減壓,調控情緒
壓力會引發腎上腺素與甘油三酯反應,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高血脂患者在忙碌之餘應抽空發獃 5 分鐘,或到戶外放鬆心情,或者做做冥想和瑜伽。
在工作生活方面,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適當宣洩壓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多給自己留一些休息和娛樂時間。
4
避免久坐,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有助加速甘油三酯分解。推薦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頻率保持在每周 3~5 次。
編輯:張天一
資料: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