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為何比皇貴妃身份高,因妻妾名分不同,待遇自然也就天差地別

2022-03-15     記錄我的家鄉事

原標題:皇后為何比皇貴妃身份高,因妻妾名分不同,待遇自然也就天差地別

相信大多數的朋友都看過宮斗劇,比如《甄嬛傳》,《延禧攻略》等深受觀眾朋友的好評。雖然宮斗劇只是後宮中的皇后和嬪妃之間互相爭鬥,以此來獲得權力和地位。那麼皇后和皇貴妃有何區別呢?電視劇中的皇后為何稱後,皇貴妃卻稱妃呢,皇貴妃為何還要每天去皇后宮中請安呢?皇后為何比皇貴妃高,享受的待遇也比皇貴妃高的多,也就是說她們都是皇帝的女人,為何待遇天差地別呢?

清朝建立後直到康熙中期,清朝的后妃開始形成八個等級,即: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在封建社會裡由於等級森嚴,不同妃位的人享受的政治,經濟待遇是不一樣的。比如後宮最高的是皇后,皇后母儀天下,管理六宮享有最高的政治和經濟待遇。皇后之所以稱為「後」,因為她是皇帝的正妻,簡稱為「後」,而「後」原意指的是君王,後引申為君王的正妻。

古時對皇后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僅要儀表端莊,還要出身高貴才能入選皇后。而且皇后的冊封儀式也是很隆重的,冊封那天不僅普天同慶,還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在佳節時可以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皇貴妃卻只能算是妃嬪,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妾,妾在妻面前是沒有什麼地位的。皇后又分兩類,一類是嫡皇后,也就是皇帝大婚所娶的妻子。然而清朝大婚從大清門進入紫禁城的皇后並不多。

他們分別是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位皇帝。至於繼後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了,因此清朝的繼後就有25人之多。而皇貴妃相比皇后卻就有點少,只有21人。因為等級低人數就應該多吧。皇貴妃之所以少是因為康熙皇帝時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皇后尚在,就不能立皇貴妃。畢竟順治皇帝時因為寵愛董鄂妃,兩任皇后形同虛設。為了後宮的穩固,便有了這條不成文的規則。

皇貴妃比皇后低一級,但是若有皇帝的寵愛,她有可能撼動皇后的地位。因此自康熙後,一般皇后尚在便不立皇貴妃。只有皇后不在了,或者是有意立為新皇后,才會立為皇貴妃讓她歷煉歷煉,再立為皇后。雖然皇貴妃有可能威脅到皇后,但是她們享受的待遇卻是天差地別,無法相比的。首先皇后是正妻,名分上就高於妾,哪怕皇貴妃再得寵她也只是妾。因為在具體表現中可以看出來。

皇后可以和皇上平起平坐,在給太后請安時皇后可以稱兒臣,而皇貴妃只能稱臣妾;在國家大典上皇后可以和皇上一樣接受大臣朝拜,而皇貴妃卻一輩子也進不了太和殿。皇后母儀天下,也代表中國古代男耕女織的基本思想,比如每年農耕時,皇帝按例要到先農壇行祭祀禮並親耕,皇后則要行親蠶禮。古時早就有「天子親耕南郊,皇后親蠶北郊」的祭祀典制。

皇后生日時要接受大臣的朝賀,皇貴妃卻沒有這個資挌。皇后生的孩子才能稱嫡子。皇貴妃的孩子也只能稱為庶子。第二是皇帝死後皇后不管有沒有兒子都是太后,必須移居慈寧宮,接受新皇的供奉。太后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干涉皇族內部朝政;皇貴妃卻只能稱皇貴太妃和其它妃嬪一起移居別院,任其自生自滅。第三條便是皇后若在皇帝先死便可以和皇帝合葬。

如果皇后死在皇帝後面,也可以重新修建皇后陵,而皇貴妃只能葬在妃陵園裡,除非皇帝允許。皇后死後還可以有諡號,但是皇貴妃卻沒有這個特權。第四點就是皇后的父親,皇后的父親可以享受政治待遇,不管你沒有功勞都可以封為承恩公爵位。康熙後期甚至明文規定如果皇后家出身下五旗的,則一律要抬旗,比如原先是鑲紅旗的,則要抬入正黃旗或鑲黃旗。

皇貴妃卻不抬旗也不封爵,只有皇帝的賞賜。因此皇后和皇貴妃雖是一字之差,享受的待遇卻是天差地別,這也就是古時妃嬪之間的差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3fa5b6e6e33b161011a176d2f5f2b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