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發生的俄烏衝突,算是這一年來最大的國際政治事件。步入2023年,戰爭還在持續,而戰爭升級的可能性其實是在上升的。
雖然很難對接下來的戰事局面做出預判,但是結果無非是幾個「選項」:和談後終止戰爭、俄羅斯取得戰爭勝利、烏克蘭取得戰爭勝利,這三種情況。
俄烏和談的機率似乎並不高,儘管俄羅斯多次表明了態度,但烏克蘭方面對此並不積極,澤連斯基甚至連「場面話」都不願意多說,直接表示拒絕談判。當然,和談的機率並不為零,只是看時機問題。
眼下,烏克蘭正得到美西方的全力軍援,自然底氣十足,一旦局勢有變,恐怕首先希望和談的便是烏克蘭。
不過,畢竟美西方還是躲在背後,烏克蘭想取得戰爭勝利還是不簡單的,即便俄羅斯方面表明了自己對使用核武器的態度,但也是基於目前的戰事局面而言做的表態,一旦有需求,相信俄羅斯絕對不會手軟。
反過來說,烏克蘭想取得絕對意義上的勝利,美西方不出面的情況下基本是空談。
那麼,如果是俄羅斯取得這場戰事的勝利呢?
如果俄羅斯贏得這場俄烏衝突,首先對烏克蘭不利,顯而易見,如果俄羅斯贏得這場戰爭的話,其目標就不會只是烏東頓巴斯地區,也不僅僅是包括哈爾科夫、赫爾松、敖德薩在內的廣義烏東地區,而極有可能連烏西也會收入囊中。
那樣的話,烏克蘭這個國家很可能就不存在了。
其次,對美國及西方國家不利,如果俄羅斯贏得這場衝突,也就等同於美國戰敗了。既然戰敗了,美國的霸權自然也就終結了。而事實上亦如此。比如,俄羅斯勝利也就意味著歐洲地緣政治的改變,同時也意味著美國霸權的基礎崩塌了。
實際上,針對俄烏之間的衝突,有不少專家都表示,北約東擴至烏克蘭,觸及了俄羅斯的「紅線」,俄羅斯才不得已進行了暴力反抗。
並且,對於俄羅斯來說,這也相當於背水一戰,交戰的還不僅僅只是烏克蘭,還有烏克蘭背後一直在攪局的美西方。
其中,美國是援烏「大戶」。前段時間,美國總統拜登已經簽署了其政府提交的新預算案,其中包括向烏克蘭增加的數百億美元的援助。
美國雜誌《美國保守派》近日發表文章稱,「美國將與俄羅斯戰鬥到底,直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這就是代理人戰爭——通過犧牲烏克蘭,把俄羅斯打成「殘廢」。
不過,美國不親自下場,贏面其實還是在俄羅斯這一方,俄羅斯也意識到了這點,美國就是想對其打「消耗戰」,俄方已經開始準備應對。
現在很難預測接下來的戰爭形勢。就像俄軍前一段時間表現比較糟糕,烏軍的表現比不少輿論想像的頑強,所以戰場上的具體演變不太好說。但如果俄羅斯挺住西方的壓力,在戰略上能有一點收穫,那麼壓力就來到了美國這邊。
當然,不管怎麼說,吃虧的還是烏克蘭,烏克蘭是一個自然稟賦很好的國家,基於優越的自然稟賦和人力稟賦,烏克蘭原先的工業基礎相當好。
不過,無論是經濟層面還是政治層面,烏克蘭政府似乎都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這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教訓:國家治理不能太任性,每個小國都要搞好大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