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楊虎城墓地:碑亭前的八個字非常醒目,圖9是小蘿蔔頭的墓地

2023-12-29     吳忠強

原標題:西安楊虎城墓地:碑亭前的八個字非常醒目,圖9是小蘿蔔頭的墓地

【楊虎城陵園大門】楊虎城墓地位於西安城南長安區申店鄉雙竹村,目前是陵園形式,而且還是西安西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9月17日楊虎城和兒女被殺害於重慶戴公館,同時被殺的還有楊虎城的秘書宋綺雲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宋振中(小蘿蔔頭),副官閻繼明,部下張醒民,共計八人。(註:當時楊虎城夫人謝葆真已於1947年在重慶楊家山監獄含恨而死,夫人死後楊虎城堅持將其骨灰留在身邊為伴)

【碑亭前的46級石階】1950年2月楊虎城將軍與夫人謝葆真(骨灰)、秘書宋綺雲等人的靈柩由重慶嘉陵江畔起運,遷葬如今的陵園處(楊虎城長子楊拯民1998年病逝後葬於此)。進入墓地後,迎面就是46級石階,兩側山坡上鑲嵌著「千古功臣,民族英雄」8個大字,非常醒目。

【碑亭】碑亭里有一塊石碑,正面刻著是1981年12月12日由葉劍英元帥所寫的「楊虎城將軍烈士陵園」9個大字,背面刻著的是刻著的是1949年12月10日中共致楊虎城將軍家屬的弔唁電。楊虎城墓地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楊虎城墓,左右為夫人謝葆貞(8歲的楊拯貴與母親合葬)、兒子楊拯中的墓地;下層為秘書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和孩子小蘿蔔頭、副官閻繼明、警衛員張醒民的墓地。

【牆壁上的石牌,「勿忘國恥」】縱觀楊虎城的一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討袁護法,轉戰關中,堅守西安,出師北伐,回陝主政,被迫內戰,直到呼籲抗戰,張楊合作,實行「兵諫」,逼蔣抗日,可謂波瀾壯闊。

【楊虎城墳冢和高大碑樓】墳冢周長約30餘米,碑樓高約5米,上面精雕有人物、花卉、動物,高大宏偉。每當清明及楊虎城忌日,楊虎城墓地前都會有很多人前來祭拜。陵園的管理人員介紹道:「我們的切身感受就是對於烈士精神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每年一批批學生來這裡宣誓祭拜掃墓,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對英雄精神的傳承,是非常有意義的。」

【張醒民等人的墓地】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被幽禁(1990年獲得自由),而楊虎城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楊虎城被迫交出兵權,以赴「歐美考察」的名義出國。1937年11月26日凌晨,楊虎城一行乘坐的輪船抵達香港。12月2日,楊虎城由戴笠陪同乘飛機去南昌,不久被關入監獄,直至遇害。

【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合葬墓】西安事變前夕,宋綺雲參加草擬張、楊抗日救國八項主張等文件,而徐林俠籌備婦女救國會,並協助宋綺雲開展革命活動。事變發生後,宋綺雲利用《西北文化日報》,全面介紹事變的起因、經過,積極評價事變的實質和意義,廣泛宣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

【石榴樹的由來】「小蘿蔔頭」墓前有一棵石榴樹,這棵石榴樹是的原種是「小蘿蔔頭」當年在重慶監獄裡栽種的石榴樹。1984年「小蘿蔔頭」的姐姐宋振平剪枝帶回,種植於「小蘿蔔頭」墓前,以此表達對弟弟的思念之情。

【「小蘿蔔頭」宋振中墓地(左)】「小蘿蔔頭」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他遇害時才8歲,令人痛心不已。殺害「小蘿蔔頭」的特務名叫楊欽典,家住河南省郾城縣某鄉某村。2002年,已經頭髮鬍子全白的楊欽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老人的嘴唇和雙手,都在急劇地顫抖。」

【楊虎城紀念室】紀念室主要有兩部分:一是關於楊虎城將軍生平經歷的介紹,包括罕見的老照片資料;二是弘揚楊虎城的英雄精神以及我黨和國家領導人、老百姓悼念烈士的照片文字等。紀念館的面積並不大,是一座仿古獨立小院風格的,周圍種植著花草,營造出清靜的氛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2bd6fc10a2b75c68c1cee0ee41ea7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