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買方機構力量 價值投資正當時|高質量助力中長期資金入市 公募基金積極完成「必答題」

2024-10-08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王寧

日前,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著眼於「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的總體目標,重點提出了持續優化資本市場生態、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著力完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多方面舉措。對於公募基金來說,如何高質量助力中長期資金入市是一道「必答題」。

多家受訪公募基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接下來,公募基金將進一步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優化產品結構,通過強化合規風控和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等舉措,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作用,為投資者提供更加穩健和專業服務,從而持續壯大買方力量。

吸引更多資金參與

保險資金和各類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是天然的「耐心資本」。截至目前,我國中長期資金在參與權益投資方面,呈現出投資周期長、交易頻率低、投資風格穩健等特徵,同時,更注重基本面分析、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等,這有助於幫助資本市場平滑短期波動、優化資源配置。在多家公募基金看來,現階段,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對資本市場具有多方面意義。

中歐基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中長期資金入市將有效提升資本市場深度和廣度。長期資金的加入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有助於提高市場的深度和廣度,這對增強市場穩定性、提升市場效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改善投資者結構和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等,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商業保險資金、各類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的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機制,推動樹立長期業績導向」。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有利於增強中長期資金的投資能力和戰略定力,持續提升權益投資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建立健全長周期考核機制有利於保險資金更好發揮『長錢』優勢。可以減少短期市場波動對保險資金投資決策的影響,使保險公司更加注重長期價值投資和資產的穩健增長。」工銀瑞信基金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通過長期權益投資增厚長期收益,保險資金在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等方面將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保險資金運用餘額超過30萬億元,同比增速近11%。其中,股票+基金的配置比例僅為12%;按照險資對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的相關要求,最高不超過45%,這意味險資仍有較大入市空間,對於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謀求實現高效引導

針對此次《指導意見》的要求,多家公募基金積極表態,將認真完成助力中長期資金入市這道「必答題」。

Wind資訊統計顯示,以單只基金持有份額計,截至目前,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單只產品份額占比超過50%的多達6625隻。其中,占比超過80%的產品達到4500多隻。同時,截至今年上半年,機構投資者所持有的基金凈值突破15萬億元,在全市場占比達48.74%。其中,在股票型基金的凈值近1.6萬億元,在債券型基金持有的凈值高達8.4萬億元。

上述中歐基金相關人士表示,公募基金作為市場中重要的買方力量,未來還需不斷增強實力,成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壓艙石」。

具體來看:一是不斷深化自身投研能力,精準識別並投資於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實體經濟領域的標的,充分發揮公募基金的資源配置功能,助力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二是應提升創新能力,開發多元化的產品體系,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三是積極倡導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培育理性投資意識,減少短期投機行為。

北京某公募基金人士認為,公募基金在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應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和優化產品結構,高效引導長期資金入市。此外,通過強化合規風控,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確保基金運作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增強投資者信心;通過多層次立體化投資者服務,提高投資者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增強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信任和依賴,從而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11ce955bbc6260bb2d69e7df6dffc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