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對手,或許只有自己

2024-01-17     雷科技

新能源是這幾年全球最熱門的行業,無論傳統大廠還是新勢力,都在新能源領域大力布局。新能源市場充滿著機遇和挑戰,有的依靠全新技術亮點賺得盆滿缽滿,有的車企錯失了增長的風口,後知後覺,某些新勢力被淘汰。

2023年,進軍新能源市場20載的比亞迪,達成了第500萬輛汽車下線的成就,進一步穩固了新能源領頭羊的地位。

這樣的成績確實是其他競爭對手無法企及的,但在某些網友看來,比亞迪的銷量主力基本是10萬-20萬級別的家用車市場,只是靠省油這一點取勝罷了,要說高端的智能體驗還得看自主高端品牌。

誠然,3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駕乘體驗確實很好,但是這並不代表比亞迪的智能技術落後。

就以800V技術為例,可能很多網友都沒怎麼聽過比亞迪的800V技術,實際上比亞迪的800V平台可以追溯到8年前,只是內部認為沒有宣傳的必要。事實證明,「酒香也怕巷子深」,比亞迪需要將最新技術和背後的研發初衷,帶入到網際網路舞台中。

1月16日,2024比亞迪夢想日啟動,正式發布了品牌最新的智能化發展戰略——整車智能,以及最新的技術成果。都2024年了,智能化各方面似乎早已被各大廠商挖掘得一乾二淨,比亞迪公布的技術成果能否讓消費者改觀,這點或許是品牌在智能化領域快速打出名氣的關鍵因素。

璇璣架構:業內首個智電融合智能化架構

王傳福說,「造車從來不是敲敲代碼就行,整車智能才是真智能」。這波看似是對某些新勢力的暗諷,實際上更著重表明比亞迪在實現智能化方面的與眾不同。

比亞迪的「與眾不同」,並不是為了凸顯差異而差異化。得益於比亞迪全棧自研、垂直整合帶來的戰略優勢,以及比亞迪在電動化領域的技術積累,整車智能在現階段只有比亞迪能做到。

作為整車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璇璣架構正式發布,成為行業內首個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架構。與此同時,當大眾等車企還在CES展上展示車機版的ChatGPT功能時,比亞迪還推出行業首創雙循環多模態AI——璇璣AI大模型,首次將人工智慧應用到車輛全領域。

可能讓其他車企都很難企及的是,比亞迪還在整車智能的基礎上,融合了易四方技術與智駕的泊車技術。

這個功能有多強大?來吧展示。

易四方泊車VS傳統方式

斷頭路泊車

比亞迪在去年年底展示了易四方概念車,即便去掉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車輛依然可以通過電機的矢量控制完成轉向和制動。

易四方泊車的基本原理也是如此,通過對不同車輪靈活平穩的控制,突破現有的泊車邏輯,實現更高效的泊入。這種基於易四方技術的智能泊車功能,確實很符合王傳福所說的「造車從來不是敲敲代碼就行」。車企沒有足夠的技術底蘊,想學都學不來。

當然,比亞迪只是發布這一技術還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比亞迪也有獨到的見解。

首先,比亞迪與大疆合作,打造出全球首個整車集成的車載無人機。車頂上首創的一體化車規級無人機庫,可以做到智能收納、自動換電等功能,像起飛、跟隨、環繞、收回等常用功能只需要一鍵操作,加上全球首發的全場景車載衛星通信,確保不失聯。

只不過,這一功能目前只在仰望U8越野版搭載,可見目前整車集成的車載無人機仍是有錢人們的玩具,但小通期待技術下放的那一天。

其次,比亞迪將科技圈的跑分概念引入到汽車圈,並且全新發布了DiLink 座艙平台。其中,DiLink 100平台的跑分在50-100W之間,DiLink 150平台的跑分在100-150W之間,未來還將推出跑分更高的座艙平台。

基於全新的座艙平台,比亞迪首創了手掌鑰匙、全新智能語音識別模型等功能,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也更加實用。

手掌鑰匙其實並不是特別新鮮,因為部分實體店已經啟動了手掌支付。不過比亞迪認為,相比面部識別、瞳孔識別,通過掌靜脈數據實現解鎖車輛的手掌鑰匙,安全性和識別精準度都要更高,即便是雙胞胎也能夠輕鬆識別。

對於已經「卷」到極致的智能語音系統,比亞迪引入全新智能語音識別模型。小通體驗過後,發現這套車機系統不需要喚醒詞,而且喚醒相應速度很快,絕大部分車控功能都可以實現。更重要的是,比亞迪引入語音快捷指令,可以實現特定情況下的複雜車控,這是把手機里的新功能用到車機上了。

還記得,特斯拉公布了用方向盤玩車機遊戲的功能,這一功能很炫酷,但打方向盤這一操作加劇了輪胎的磨損程度。為此,比亞迪首創全棧自研的遊戲車方案,提供了全球首個方向盤解耦方案,玩遊戲時斷開轉向管柱,確保車輛的安全性。

全場景智能領航NOA體驗:不少細節都照顧到

針對各家新勢力重注的高階智能駕駛領域,比亞迪正式發布了全場景導航輔助駕駛NOA。小通已經在騰勢N7上搶先體驗,發現比亞迪NOA的實用性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而且在某些細節上要比其他新勢力更到位。

在高速路段中,車輛的智能駕駛邏輯是:車輛在車道居中行駛,識別到前方車輛速度偏慢時,可以自動超越前車,或者自行選擇車流量更少的車道行駛,不具備變道條件則主動調整速度;遇到前方施工、橫向加塞、旁車道大車等情況,車輛都可以實現智能的變道或者避讓;在即將下匝道前比亞迪NOA還能根據虛實線情況、自車距離匝道口的距離等信息,智能選擇合適的變道時機。

體驗下來,小通認為比亞迪高速NOA的表現已經很實用,而且整個過程也呈現出足夠「老司機」的駕駛表現。當然,主流車企的高速領航功能都已經比較成熟,更能看出技術水準的是城市NOA。

就小通的感受來看,車輛在路口通行、超車、智能避障、行人/非機動車禮讓等操作都表現得足夠絲滑,而且比較智能的是,車輛在通過紅綠燈路口時,還能智能選擇車流量少的一條道等待。這一點要比不少主打智能化的車型更到位,也更符合「老司機」的駕駛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車輛在經過路口等路段(即便是在綠燈狀態下),也會有減速的情況。同時,在左轉車道綠燈偶遇對向直行車道綠燈時,系統會根據周圍車輛通行情況完全實現自主左轉。

小通要說的是,車輛需要在前方距離不遠的最左側車道完成掉頭動作時,此時車輛正經過一個直行路口,而且處於最右側車道。理論上來講,車輛先通過直行路口,再往左側變兩條道更安全,因為路口有太多的變數。然而,系統的決定是在直線區域前就變道到中間車道,通過路口再往左變道。就這一點來看,比亞迪城市NOA確實有優化的空間。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比亞迪表示最新的高階智駕系統,僅在30萬元以上的車型搭載,20萬元-30萬元價位的車型提供選配。對於符合更多消費者預算的20萬元這一區間,比亞迪暫時還沒有相關表示,希望未來會實現技術下放。

比亞迪對智能的堅持,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早在2021年,王傳福就提出了「汽車工業大變革,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的觀點。上半場,比亞迪已經多次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在2023年還交出了年銷量超300萬輛新能源車的成績。

為了打好下半場,比亞迪並非此次夢想日的集中發力,而是歷經數年的厚積薄發。

針對智能化,比亞迪早已打造出行業唯一100%兼容手機生態的DiLink智能網聯繫統和以安全為核心的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而且我們熟知的「雲鑰匙」、藍牙鑰匙、手機NFC鑰匙、UWB數字鑰匙,也都是比亞迪首創。

但小通想要表達的是,營銷也是展示車企實力的關鍵一環,比亞迪已經盡力彌補了這一短板。越來越多傳統車企在營銷體系上發力,隨之而來的就是行業之間的公平競爭了。可以預見,未來車企之間的技術比拼,轉換成一場真刀真槍的硬實力對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027059e01bc19169ed39a779531bf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