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周杰倫
1
周杰倫超話擠過流量蔡徐坤,榮登第一。
背後是一群不懂打榜的老粉們,現學現用為心中的杰倫打下了這片江山。
周杰倫需要打榜嗎?
不需要。
他連微博都沒開,卻是熱搜常駐。
這種實力累積出的人氣和關注,是流量時代下苦心經營的偶像們比不了的。
豆瓣一篇吐槽文,觸動了粉絲的痛點。
於是,歌迷們緊鑼密鼓的行動換來了超話第一的成績。
周董證明了,在流量時代,他從不缺流量。
要拼流量,粉絲奉陪。
要講實力,周董吊打。
黃舒駿說:「在這個年代,如果沒有周杰倫會更寂寞。」
一個稀缺巨星的年代,一群渴望獨立、自我的人,遇見了周杰倫,從此有了音樂的對話。
很多人說,他的歌迷不是一群人,而是一代人,這話也毫不誇張。
那年mp3里,有兩個播放列表,一個叫周杰倫,一個叫歌單。
2
3歲時,母親省吃儉用給他買了第一台鋼琴。
驚覺兒子實在天賦過人,就嚴格要求他學了下去。
別的小朋友都在外面玩時,小杰倫的雙手還在黑白琴鍵上舞蹈。
旁邊是「監工」的母親。
<周杰倫與母親葉惠美>
學鋼琴始終是被動驅動著,直到14歲時,他給喜歡的女孩寫了首歌。
這時,他才意識到音樂的重要性。
女孩沒追到,但杰倫的音樂天賦已然令他在學校小有名氣。
無奈,還是沒考上大學。
起先在一家餐廳當服務員,負責上菜。
直到餐廳為了招徠客人添置了一架鋼琴,杰倫就走上了靠音樂吃飯的道路。
一次,偶然報名台灣一家新人娛樂節目。
因為一張抄寫工整而複雜的曲譜,被吳宗憲發掘。
把他召進阿爾發工作室,周杰倫才辭去餐廳賣唱的工作,專心創作。
這一年,他寫了《眼淚知道》,投給了劉德華。
這位香港天王不解:「眼淚怎麼會知道,眼淚要知道什麼呢?」
於是,拒絕了這首歌。
又一首《雙節棍》,投給了時髦前衛的張惠妹,阿妹辦事效率很高,看到就毫不猶豫拒收了。
失敗是暫時的。
在這裡,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兩位貴人——方文山、楊峻榮。
<周杰倫與方文山>
3
楊峻榮代吳宗憲打理事務,叫周杰倫把歌曲demo拿來聽一聽。
周杰倫從抽屜里翻出《可愛女人》,這首歌也是命運曲折。
起初,杰倫做完曲,交由吳宗憲填了詞,又取名《春夏秋冬》。
吳打算自己唱,後來失敗了,就給徐若瑄重新填詞,後來沒了下文。
直到杰倫拉開抽屜那一剎,命運之神降臨了。
楊峻榮聽了大為感動,也就有了杰倫第一張專輯《JAY》的發行。
為了創作這張專輯,杰倫在工作室寫到流鼻血。
當然鼻血沒白流,周杰倫出道即巔峰,這張專輯為他迎來贏得了三項金曲獎。
<《JAY》>
他歌曲里無意識的奇特、叛逆都成了備受追捧的個人標籤。
第二張專輯《范特西》時,收錄了被張惠妹拒掉的《雙截棍》,出人意料地成為國內饒舌代表作。
這首歌的意義是巨大的,他讓內地觀眾首次意識到,原來整首歌都在「說」,也是一種音樂。
《范特西》包攬了來年金曲獎五個獎項。
周杰倫成為了華人圈裡無人不知的名字。
關於這個愛戴鴨舌帽、留著半遮眼睛劉海的酷男孩,誰都能哼上幾句他的歌。
<《范特西》>
第三張專輯《八度空間》時,周杰倫入圍了金曲獎五項提名,意外爆冷。
這屆金曲獎顆粒無收。
被家門口的頒獎禮溜了一圈,杰倫把不爽都創作在了《外婆》這首歌里。
記得去年外婆的生日,表哥帶我和外婆參加
她最最重視的頒獎典禮,結果卻拿不到半個獎
不知該笑不笑,我對著鏡頭傻笑,只覺得自己可笑
我難過,卻不是因為沒得獎而難過
我失落,是因為看到外婆失落而失落
大人們根本不能體會,表哥他的用心
好像隨他們高興就可以徹底的否定
否定我的作品,決定在於心情
想堅持風格他們卻覺得還歐顆
沒驚喜沒有改變,我已經聽了三年
我告訴外婆,我沒輸不需要改變
表哥說不要覺得可惜,這只是一場遊戲
只要外婆覺得好聽,那才是一種鼓勵
外婆露出了笑容說她以我為榮
淺淺的笑容,就讓我感到比得獎還要光榮
母親常教育他要謙虛,可是該抗爭時,還是要有點做人的血性。
這首歌就能聽出,這個男孩做音樂是有態度的。
4
要堅持風格,就不畏閒言碎語.
許是這場金曲獎的打擊,讓周杰倫走上了更長壽的創作生涯。
下一張專輯《葉惠美》中《以父之名》、《三年二班》因為風格超前,效果並不如預期,隨後的《七里香》又開創了一個小高峰。
<《葉惠美》>
<《七里香》>
值得一提的是03、04年正值華語流行樂的繁榮時期。
香港粵語歌曲衰落,台灣滾石、華研唱片捧出的新人層出不窮。
周杰倫就是在這樣廝殺激烈的環境下,仍舊獨闢蹊徑,以中國風占據市場高地。
2005年發行《11月的蕭邦》。
整張專輯浪漫詩意的氛圍,都在提醒聽者,他是一位古典音樂出身的流行歌手。
<《十一月的蕭邦》>
此後,華語流行樂快速滑落,唱片經濟大不如前。
周杰倫仍舊一路挺進,他頂著「華語R&B開拓者」的頭銜,讓歌壇不那麼寂寥。
長久以來,人們對於學唱歌的孩子都有種先入為主的「壞孩子」偏見,。
周杰倫逃過了這個魔咒,一路走來,都是最優秀的歌手、最優質的偶像。
「即使有一些緋聞,周杰倫卻沒有任何醜聞,其形象是正面的、積極的。」
寫在蝸居時期的《蝸牛》、對媽媽的真心告白《聽媽媽的話》都入選了中小學教材。
《青花瓷》、《七里香》以精湛的詞曲俘獲老師們的芳心,至此也在校園試題中經久不衰。
在知乎上打出「周杰倫」三個字,關聯出的問題清一色讚揚。
時至今日,很少發歌,也沒有開通微博的他,一舉一動仍舊在娛樂圈飽受關注。
周杰倫為什麼還這麼火?
我想有五個原因。
第一:粉絲基數大。
周杰倫是90後的集體偶像,當年和偶像一起被黑的90後,逐漸成長,在社交媒體中占據了主流話語權,為偶像正名也理所當然。
畢竟初中時,聽周杰倫被老師、家長誤會,「這個咬詞不清的歌手有什麼好聽的」,現在終於有機會得以闡釋了。
第二:作品領先於同時代歌手。
和任何一個知名流行歌手一樣,周杰倫既有大眾耳熟能詳的口水歌,也有接受門檻較高、理念超前的冷門曲。
譬如這兩年因鄧紫棋翻唱,再度翻紅的《龍捲風》,哪怕是18年前的歌,論編曲、歌詞,如今聽來都未有任何過時之感。
另外,在一檔嘻哈節目中,經改編的《以父之名》,其中的黑色意味放在今天都是一首十分亮眼,甚至超前的歌,而這首歌的發行時間也是15年前了。
第三:全能。
爵士、R&B、饒舌、中國風、古典等元素,在他的音樂里都能找到線索。
不是簡單的拼接,而是以專輯的概念和盤而出,對各類音樂的駕馭能力,確實天才。譬如浪漫古典貫穿的《十一月的蕭邦》。
第四:後繼無人。
不是周杰倫太好,是周杰倫太少。杰倫在華語樂壇的成就已經登峰造極。
然而他結婚生子、半退隱歌壇之後,新人青黃不接,再有亮眼的新人也多半曇花一現,很難再有像他這樣持續且豐富的創作力。
從2000年出道,幾乎一年一張專輯,持續到2016年。
和方文山這樣的神仙組合創作上百首歌,千禧年後無出其右。
第五:形象正面。
用作品著身的實力歌手,哪怕結婚、生子,也不存在偶像失格的脫粉壓力。
而且出道後做慈善、勤懇做音樂、拍電影、玩電競等,他對世界的熱愛從未令人失望。
這個從單親家庭走出的小孩,雖然話少,卻正直、正義、溫暖。
十幾年如一日散發個人魅力,是不折不扣的優質偶像。
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小孩,但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找到容身的一席之地。
這個過程中,會有質疑、詆毀和迷茫,能夠突破重圍相信自己,堅持創作下去。
我想這就是杰倫,身為偶像存在我們心裡最大的意義。
當歌手之前,他就篤定以後要多多提攜新人、扶植後輩
。揚名之後,在音樂上揮灑出所有的熱愛和執著後,他也沒忘初心。
在千呼萬喚中去好聲音參加導師,抱持著能夠為華語樂壇做點什麼的心態,堅持了三季。
他會偶爾秀恩愛,曬孩子,活得像個普通人。
很多人會在巨星的光環下,迷失自我,但是他卻沒有,反而小心翼翼,心懷謙卑。
「總有一天我也會有下來的時候,但是至少要下得漂亮。」
他曾說做不到蕭邦的成就了,但希望死後還有人聽他的歌。
我想無論潮流風向朝哪吹,周杰倫的音樂在華語樂壇都會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歌迷們在超話底下為他打榜廝殺,其實成敗根本不重要。
有這樣一群歌迷,從中學到成家都一路追隨。
30好幾的年紀,還能在布滿00後的飯圈中,為他衝鋒陷陣。
足以證明,周杰倫是獨一無二的。
無論他在不在超話第一,江湖都有他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