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社會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及農村的兒童青少年面臨著尤為突出的營養健康風險,成為主要弱勢群體,他們所面臨的風險更多聚焦於肥胖問題。」《柳葉刀 公共衛生》10月28發表了來自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的這項研究。
兒童肥胖的問題近幾年愈發受到關注。國家衛健委在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中介紹,中國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其中6~17歲青少年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別為6.8%和3.6%。該指南還納入了兒童青少年肥胖症的治療原則。
另一個觀察肥胖問題的視角,則是分析其與地域、經濟條件等關係,此次發表的論文即與此有關。論文名為《中國兒童青少年消瘦與肥胖趨勢及健康不平等研究》,研究通訊作者為宋逸和董彥會,均就職於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該研究使用七輪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數據(1985、1995、2000、2005、2010、2014、2019 年),分析中國城鄉以及不同經濟水平省份之間,兒童肥胖、消瘦的變化情況。數據顯示,從1985年到2014年,城市兒童的平均肥胖檢出率一直高於農村兒童。除1985年和 1995 年外,與城市兒童相比,農村兒童一直表現出更高的消瘦檢出率。隨著時間的推移,肥胖和消瘦的城鄉差距呈先擴大後縮小的趨勢。
而在最新數據的2019年,研究顯示,在全國水平上,城市女孩的肥胖檢出率超過農村女孩;但在省份水平上,接近一半省份的農村女孩肥胖患病率更高,特別是在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省份。男孩則保持了此前的趨勢,城市肥胖檢出率更高、農村消瘦檢出率更高。
由於肥胖、消瘦與經濟情況有一定關係,研究者又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省份做了分類討論。研究者將各省分為三類,T1代表社會經濟水平最低的地區,T2代表社會經濟水平中等的地區,T3代表社會經濟水平最高的地區。值得關注的是,1985年到2019年間,經濟水平最低和中等的地區,肥胖檢出率都在上升,但經濟水平最高的地區,「從2014年到2019年觀察到了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下降。」
研究者預計,2025-2030年間,全國兒童青少年的肥胖檢出率將繼續上升。預測數據還顯示,2025年和2030年,農村肥胖檢出率都將高於城市,經濟水平較弱地區的肥胖檢出率也將高於發達地區。但消瘦率的差異趨近於零。「我們的預測表明,農村和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地區的兒童肥胖流行增長將會引領未來中國兒童青少年肥胖大流行的到來,而消瘦檢出率將會繼續下降並在地區間均勻分布。」研究者寫道。
論文強調,若沒有強化的預防干預從措施,前述趨勢將繼續。事實上,自2016年前後,已經不斷有研究證實和警告,農村兒童肥胖率的增長趨勢。2017年發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曾詳細分析兒童肥胖快速增加的原因:行為和環境因素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包括導致肥胖的環境、行為和生活方式、食物供應和消費以及身體活動的改變。報告指,學齡兒童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脂肪供能比偏高,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消費偏高等問題,比如經常吃油炸食品及奶油製品、糖果、含糖飲料,相應的蔬菜和水果攝入較少。與此同時,孩子們課業負擔過重,用來進行戶外運動的時間越來越少;視屏時間(指花費在看電視、計算機、平板電腦或手機等電子螢幕上的時間)增加,久坐造成身體活動不足。這些因素加重了兒童超重或肥胖現象的發生。
與肥胖相併列,消瘦是另一類需要被關注到的營養不良現象。研究者表示,目前各省份仍存在不等的消瘦檢出率,各級政府的營養計劃有助於改善營養不平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省份同時存在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的情況,「這意味著,這些地方政府必須採取雙重行動,以確保減少消瘦的工作,不會無意中導致超重和肥胖。
采寫:南都記者宋承翰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