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作家莫言: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文學也將毫無意義

2022-08-26     正衛說生活

原標題:諾獎作家莫言: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文學也將毫無意義

莫言兩字,想必對讀者來說並不會陌生。「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這一個頭銜,就已經標榜了無上光榮。

莫言先生留下了不少經典巨作,其著作《紅高粱》里高密東北鄉,承載的不僅是質樸的農村生活,還有不少反抗殖民主義侵略的故事與駭人聽聞的酷刑。其著作往往能帶給讀者叩擊人心的深刻反思和真切質問,讓人們一次又一次地思考生存之本意。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上,主持人鄭重地宣布:「莫言是個詩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傳海報,讓個人在芸芸眾生中凸顯而出。莫言用譏諷和嘲弄的手法向歷史及其謊言、向政治虛偽和被剝奪後的貧瘠發起攻擊。他用戲弄和不加掩飾的快感,揭露了人類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經意間找到了有強烈象徵意義的形象。」

這樣一位為人類文學史做出貢獻的偉大作家,於2010年在東亞文學論壇上所做的演講中坦言道:「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文學也將毫無意義。」

在此次演講中,莫言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不少財富慾望過於膨脹而產生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並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良方。

物慾橫流浮華景,清心寡欲淡名利

曾有人看破世俗紅塵而坦言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誠然,金錢是生存的必需品,是解決溫飽問題的依託與基礎。沒有一定的收入,失去了生活的經濟來源,就沒有生存的動力,更何來幸福生活一說?

但花花世界迷人眼,不少人在燈紅酒綠的狂歡中迷失了自我,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肆意地斂金聚財,甚至做起了違背法律道德底線的錯事。可見清心寡欲之人並不多得,而淡泊名利這一美德也確實是當今社會所缺少的。

金錢,既是天使又是惡魔,它能如雪中送炭,解救普陀眾生於飢貧交加的苦海,它猶如一根救命稻草,給被病魔纏身的孩子生存的希望;但它也是將人類推向深淵的手,讓不少人被金錢迷失了雙眼,繼而利慾薰心。

在無限膨脹的慾望的驅使下,金錢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唯一目標,為了聚斂財富而不擇手段。

同時,我們也明白,拜金主義終究不會是主旋律;悠著點、慢著點,細心體會生活中的小事,用心感受自然與人性才能回歸本真。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老祖宗的深刻教誨,「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優良的作風與傳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便是安貧樂道的完美詮釋。

莫言所言極是,「富貴,文學中考驗君子的試金石」。只有嚴守心中的道德底線,不觸碰法律那根高壓線,才是一個合格的公民應有的自覺。

事實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擺脫貧困也許已經不是難事;但在網絡上,不少人看見了所謂網紅的光鮮亮麗和富豪的揮金如糞之後,便動了許多不正當發財的歪念頭。

但紙老虎終會得到嚴懲,只為了追逐利益的奸商也會受到市場的打擊。唯有通過合法的收入才能實現真正的堂堂正正的致富。

約束慾望為首要,學會放下是學問

為何有的人總是在眼高手低而一事無成?答:終究還是慾望過大,而能力太小。腳踏實地去學好本領,學會一門專業,學得謀生的技能,培養一項他人難以替代的能力,方能在這個社會上有所貢獻而大放異彩。

事實上,約束自身的慾望也是關鍵。貪婪是人類的本性,而人類的慾望是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黑洞,因此,人們對於金錢的追求也並無止境,隨著存款上數目的遞增,不少人心裡便會想著還能有所突破。

慾望像是一團火,熊熊燃燒彰顯著人類生命的活力,但它又是一把雙刃劍,它像是一雙無形的大手推著人們前進,但稍稍用力過猛,便會讓你冷不丁地栽跟頭。合理的慾望帶給人們前進的動力,過於強盛的慾望卻讓人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學會放下是控制慾望的首要方法。放下心中的癥結,放下心中出格的念想,放下心中無端的顧慮,放下所有早該割捨的人和事。放下不該有的貪念,放下不應該的執念,放下所有過重的負擔,將它們棄置,將它們留在原地。

放下累贅,方能一身輕,放下多餘的慾望,才能更好地調整目標,繼續起航。

生態和諧可持續,文學力量擊人心

人們總說:「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但這並不是一句生硬的口號,而是不可磨滅的事實。但人類對地球做了什麼?瘋狂地索取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物多樣性。

工業化使得人類的生產速度有了指數性的提升,但回過頭來,地球卻早已是千瘡百孔的模樣。颱風、沙塵暴、強降水,各類極端天氣屢次作用下,人類為自己的行為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莫言先生坦言道:「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的文學其實擔當著重大責任,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責任。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人們,尤其是那些用不正當手段獲得了財富和權勢的富貴者們,他們是罪人,神靈是不會保佑他們的。」

文字的力量總是那樣的不可小覷:普通的雜誌在瀏覽一番後就會被束之高閣,但好的文學作品就能扣人心弦,讓人愛不釋手,甚至多次傳閱。

也許正是某一串方塊字的連續,讓一個十惡不赦的人被感化;或許是一本勵志的書籍,就能點燃一個孩童最真切的夢想。

也正是我們的文學作品,能將保護環境的觀念傳達到人的心靈深處。用文字告訴人們是非正誤,要知道,只有循循善誘而不是生硬的口號才能讓人共情。

莫言先生的這一番演講,不僅在文壇,還在社會上也激起了一層波瀾。「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文學也將毫無意義」表明上看起來是危言聳聽,事實上其背後的原因皆是有跡可循。

「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直指當代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給不少肆意浪費資源,不懂得環保的人們敲響了警鐘。莫言先生希望能藉助文學的力量,用優質的文學作品去打破這一份浮躁和惡習,用文字的力量讓讀者有如沐春風的感受。

小結:

莫言先生的話語誠懇親切,讓我們得到了在物慾橫流的浮華中戒驕戒躁、砥礪前行的勇氣。他的話語一如他的作品般經典可尋,頗有讓人醍醐灌頂的意味。

縱然不少人坦誠「世間熙熙攘攘,皆為一個利字」,但筆者願意相信還有一種人心的溫暖和道德的約束能讓世間多一份向他人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的愛;相信自律終究能將慾望的猛獸制服,相信世間的正義永遠不會遲到。

總有一天驕奢淫逸的風氣終究會被打壓,而淡泊名利以致遠的骨氣終會流傳,而人們終究能擺脫人類的過分的貪慾和惡習,學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作家能用文學作品對人們進行正確的引導,讓文字的力量滲透人心。

正如莫言先生親口所述的那樣:「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悠著點,慢著點,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給子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f38dcb7bb0ac3f7e47368990ad60d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