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處暑,牢記「吃5樣,做3事」,老傳統別丟,祈福納吉好過秋

2023-08-22     味谷的廚房

原標題:明日處暑,牢記「吃5樣,做3事」,老傳統別丟,祈福納吉好過秋

8月23日迎來了處暑節氣,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意味著暑天將要結束,而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提示人們要適應氣溫變化,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所以人們在處暑節氣也會有各種慶祝和活動,以迎接秋天的到來。比如「吃5樣,做3事」,不管有錢沒錢,都要遵循老傳統,祈福納吉好過秋。

「吃5樣」

1、吃鴨子

許多地方也有在處暑節氣吃鴨肉的傳統習俗,尤其南京有「處暑送鴨,無病各家」這樣的老話。處暑節氣是夏末秋初的過渡時期,氣溫雖然開始有所下降,但仍然悶熱。此時,人們認為食用鴨肉能夠清熱降火,是有助於消暑的良好選擇。鴨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滋補身體、滋養肌膚的功效。

2、吃龍眼

福建等地比較盛行處暑節氣吃龍眼。龍眼是一種具有熱帶風味的水果,處暑節氣正值福建龍眼上市的時候,因此人們往往會選擇新鮮的龍眼果實,將果肉剝離出來慢慢品嘗,還喜歡拿龍眼來泡稀飯吃。龍眼果肉鮮甜多汁,口感豐富,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和礦物質,有利於補充夏天過熱而消耗的營養。

3、吃白丸子

在處暑節氣,福州有一傳統小吃就是白丸子,其實就是糯米丸子。秋季天氣漸漸轉涼,人們相信吃糯米丸子可以保持身體的溫暖並增加體力。同時,糯米也是許多傳統節日的重要食材。白丸子的做法也簡單,將糯米粉漿搓成花生米大小的小丸子,倒入鍋里煮熟,口感Q彈,再打個蛋花,可以煮甜的,可以煮鹹的,看各人口味。

4、喝涼茶

在廣東地區,處暑時節仍然比較炎熱,所以許多老廣熱衷於喝涼茶。涼茶是中草藥植物性飲料的通稱,如金銀花、甘草、野菊花等,沒有茶葉成分,入口雖苦,但回甘,有助於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緩解處暑時的秋燥。但喝涼茶不要過量,不能用過度苦寒的草藥,否則易傷脾胃。

5、喝酸梅湯

南方地區的處暑天氣仍受到「秋老虎」的影響,餘熱未消,人容易口渴,喝一碗生津解渴的酸梅湯舒服得很。酸梅湯在蘇州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流傳著「處暑酸梅湯,火氣退光光"的諺語,所以到了處暑這天也是非喝不可的,生津解渴,還能夠幫助體內酸鹼達到平衡。

「做3事」

1、出遊迎秋

老話說「七月八月看巧雲」,處暑也可以稱為「出暑」,隨著處暑到來,秋天的氣息漸漸濃厚,天氣開始轉涼,這也意味著人們在這個季節里適合出門遊玩,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因此民間流傳著「出遊迎秋」的習俗。

2、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人們會選擇在這個時節舉行各種儀式拜祭土地爺。在農耕社會中,土地被視為農民們的生計來源,因此拜土地爺是為了感謝土地的恩賜,祈求來年豐收。在這一天,農民們會將糕餅、水果、五穀雜糧等供品擺放在土地神位前,同時燒香拜祭,並祈求來年的農作物豐收、疫病平息、家庭安康。

3、放河燈

處暑節氣里有一個很普遍的民眾的活動——放河燈。因為處暑節氣里會進行中元節這樣的傳統活動,人們將精美的燈籠放在河流或湖泊中,然後點燃燈籠,讓它在水面上漂流。這個習俗緬懷先人的同時,也象徵著人們希望將不好的事情隨著河燈一同漂走,帶來好運和幸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e6c2150dfd0667df0b9c2ed17c95f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