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出生、成長,家長比較在意的除了健康問題,就是孩子的身高了。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身高比較高還是占優勢的。如果自己的孩子能比同齡孩子高,家長即便嘴上不說,心裡也會偷偷高興的。
但任何事情都有個過猶不及,身高高是好事,如果比同齡孩子高太多可能也會比較尷尬了。
學校每年都會組織運動會,一般運動會的開幕式上會選出班級里身高比較高的學生,舉班級的牌子,方便讓大家都能看到。
前段時間某個小學舉辦運動會,因為一個孩子的身高而被大家熟知。在大家的印象中,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身高在1米3左右是正常的,即便是高一點最多也就是1米4。但如果班級有個1米8的孩子,相信大家都會吃驚。
這個給班級舉牌子的孩子,就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身高已經到了1米8。與後面的同學相比,差距真的是很大。
剛剛2年級就已經一米8了,可能很多成年人都沒有達到這個身高,不敢想像等到這個孩子成年後身高會是多少。
生活中像這樣的情況也是常見的,11歲的男孩身高達到2米多,在同學中總是那麼引人注目。但是了解了他的父母的身高,他會長到2米多也就不奇怪了。
身高發育合適就好,並不一定高就好。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高一點,孩子在每個生長發育階段的身高都是有參考標準的,只要孩子在正常的範圍內就可以。
1)父母給的因素
這一點相信家長都明白,家長的身高會直接影響孩子。所以在結婚的時候,如果自己的身高不太好,都會希望找一個高個子的對象,用來改變下一代的身高問題。
2)飲食營養
除了父母給的先天因素,出生後的飲食以及營養也很關鍵。如果平時挑食、營養不全面就會影響身體的成長,自然身高就會受到影響。
3)父母生育的年齡因素
夫妻兩個人都有最佳的生孩子年齡,一般在比較好的年齡生孩子,孩子的先天因素會更占優勢,包括身高的發育也會高一些。相反如果父母的生育年齡比較晚,影響的不僅僅是身高,也可能包括身體健康等。
4)睡眠不足
當孩子在夜間熟睡後,身體會分泌一種生長的激素,如果孩子睡的比較晚,這種激素分泌的少,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發育。
如果孩子身高一直沒達標,家長切記不要盲目給孩子吃補藥、吃偏方,建議進行科學的調理方法,確保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