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這個新聞,心被戳得生疼。
來源:百姓關注
8個月的小寶寶,就這樣永遠離開了世界,他還沒來得及叫聲爸爸媽媽,還沒去過滿是歡聲笑語的遊樂場、還沒和小朋友挖過沙子......
又是和「輸液」、「用藥」問題有關,其中具體原因還在調查,只希望孩子的家人能得到一個公平公正的結果,雖然傷痛難撫,但也至少得到一點慰藉。
關於輸液,這一次我還是想和大家聊聊,還是想再次提個醒。
很多人認為輸液好得快,所以,輸液就成了治療的「首選法寶」。
但,輸液真的安全嗎?對寶寶會有哪些傷害?哪些情況需要輸液?
<1>好得快≠安全!3大危害必須知道!
近年來限制輸液的呼聲越來越高,從國家衛健委提出《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管理要求之後,地方也出台了停止門診輸液的專項措施。
到目前為止,吉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廣西、深圳等多個省、區市已經控制或取消了成人門診輸液治療,明確出台對門診輸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毫不誇張地講,靜脈輸液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TA主要有以下3大傷害:
傷害一:輸液=「小手術」
輸液需要對寶寶肌膚和血管進行穿刺,這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損傷,相當於做了一次小手術。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而且頻繁扎針會損傷孩子的血管,引起靜脈炎。
傷害二:更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靜脈注射血藥濃度快速升高,容易出現急性過敏反應。
2017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在兒童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占83.5%,遠高於口服和其他製劑。
比如下面新聞里的這名男童,就因為沒做皮試而導致過敏性休剋死亡:
來源:現代快報
這次南京的小嬰兒,也是因為本身患有心臟疾病,用藥有了副作用造成悲劇。
傷害三:可能會造成感染,有喪命風險
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因為靜脈刺穿引起局部感染,進而造成全身感染,甚至會因此致命。
除此之外,如果醫療機構不規範操作,還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科大大之前看過一則新聞:
來源:澎湃新聞
科大大給大家的建議是: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到底什麼情況要輸液?家長該怎麼判斷要不要輸液呢?跟著科大大往下看!
<2>娃生病,牢記3輸5不輸!
有家長反映: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除了部分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輸液,一些基層診所,確實存在亂輸液的問題。那像這次新聞中提到的兒童醫院,是大醫院還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就更令人氣憤了,不管原因是什麼,也都給家長亮起了警鐘:
作為家長一定要具備判斷能力,為孩子把好安全關!
娃生病是否輸液,牢記3輸5不輸!
5種情況,不需要輸液
1.流感:
通常不需要輸液,確診後口服抗病毒藥物。
2.普通感冒:
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屬於自限性疾病,對症治療即可。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需要就醫的情況:寶寶發燒3天以上、流黃色濃鼻涕超過10天、咳嗽明顯加重或持續2周、呼吸困難時,要及時就醫。
3.輕症肺炎:
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護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需要就醫的情況:發熱年齡過小的嬰兒,伴有呼吸困難需氧氣支持、嘴巴周圍呈青紫色、無法服用藥物時,要及時就醫。
4.腹瀉:
大部分寶寶腹瀉,不需要輸液,對症護理就行。若存在細菌感染性腹瀉,也可以選擇口服抗生素。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需要就醫的情況:當寶寶嘔吐不止導致無法進食,或嚴重脫水,存在電解質紊亂等情況,要及時就醫。
5.手足口病:
屬於自限性疾病。不發熱,精神狀態良好的,可在家觀察及對症處理。
當然,家長也要記清什麼情況下確實應該輸液,從而配合醫生的治療。
3種情況,配合輸液
寶寶因腹瀉導致脫水,且無法通過口服來補充電解質時。
細菌引起的嚴重肺炎,醫生要求靜脈輸液抗生素時。
大出血,嚴重感染或休克等口服藥無法緩解需要急救時。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另外科大大也要提醒大家:中藥注射劑堅決不能用!
下面這份中藥注射劑名單,寶爸媽一定要牢記: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當你覺得孩子不需要輸液而醫生又要求輸液時,不妨多問兩句:「有必要輸液嗎?口服不可以嗎?」
醫生解釋後確實需要輸液,家長也要配合哦。
<3>牢記4點,輸液不出事!
如果確實要輸液了,那就記住科大大給娃的「保命指南」:
1.和醫生說明寶寶是否有基礎病,過往對什麼藥過敏
不管寶寶有什麼疾病,都要提前告知醫生,因為像感冒、支氣管炎這樣的病就診不用做全面檢查,所以一定要告訴醫生。
並說明寶寶過敏的藥物。
2.避免空腹輸液
空腹狀態下,機體代謝較弱。靜脈穿刺很容易造成寶寶頭暈、噁心等現象。
而且,空腹狀態娃還容易出現低血糖反應,同樣會引起面色蒼白、心悸、冷汗等。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不要隨意調整滴速
輸液的滴速是醫生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而定的,不能隨意調整輸液的滴速,否則很容易出現心慌、氣促等問題。
一般情況下,輸液滴速可參考下表: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此外,不同藥物的滴速也有所區別,千萬不要擅自調整哦。
4.拔針後注意按壓手法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即便看到最後,相信很多家長還是會問:醫生要求輸液時,到底是聽科大大的還是聽醫生的?
其實,科大大寫這篇文章目的,不是讓家長拒絕醫生輸液,而是讓大家在了解利弊的前提下,做出更理性、更客觀的決定。
簡單來說就是:不盲目,不屈從,分清症狀,權衡利弊,做出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