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過了此年齡還沒長到一米七,以後可能也難長高,父母儘早干預

2022-05-12     母嬰參考

原標題:男孩過了此年齡還沒長到一米七,以後可能也難長高,父母儘早干預

男孩過了此年齡還沒長到一米七,以後可能也難長高,父母儘早干預

在如今這個時代,高挑的個子和優越的外形,多少會更占優勢,給人的第一印象會更好。

對男孩來說,身高的排位多比較靠前,父母也希望兒子能夠長成高個子,那麼就要抓住他們長高的重要階段。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男孩身高「及格線」是?

之前問過很多周圍的男性,談到「關於男孩的身高及格線」,大部分給的回答是175CM以上,而女孩子們則更希望未來男朋友是180CM的長腿歐巴。

甚至民間還流傳「男孩低於170CM是三級殘廢」之類的話,然而這些畢竟都是理想狀態,現實生活中,低於170CM的男性也並不少見。

例如2020年做過一次統計,我國18~44歲中國男性,平均身高為169.7CM。這個身高及格標準,估計就有一批男孩不達標。

不過往積極一點去想,如今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相比過去的十幾年,已經有顯著的提升,特別是00後男孩,從小補得營養比較足,整體身高相比80、90後要高,突破180CM更是大有人在,父母不用太焦慮。

男孩身高發育規律

我們都知道,男孩身體發育普遍比女孩要晚幾年,他的發育軌跡其實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父母要把握時機,最大程度上開發他們的發育潛能。

3歲以內:是男孩身高發育的快速增長期。剛出生時,寶寶的平均身高約為50CM,到出生後的頭一年,他能快速增長25CM,第二年大約能長高10~12CM左右。

3歲~青春期前:孩子受生長激素以及甲狀腺激素的刺激,會進入到一個身高相對穩定發育的期間,每年平均能增長5~7CM左右。

青春期前後(11~18歲):男孩體內的下丘腦-垂體-睪丸功能軸甦醒,刺激雄性激素大量分泌,生長激素的分泌量也增多,所以男孩發育的速度往往比較快。

一年甚至可長高10CM,更為關鍵的是,男孩的青春期發育比女孩要遲兩年,所以他們多是「後起之秀」,未來的發展潛能更大。在這兩三年內,可能長高20~30CM。

男孩有個發育「定型期」

從生理髮育的特點來看,男孩到了18歲左右,身高會慢慢定型,少數孩子可能還有一兩年的發育時間,不過發育的空間有限。

下面由專家來解釋一下原理——

提到這個話題,我們要先了解一個叫 「腦垂體」的名詞,它關係著一個人的身高發育情況,是掌控人體內分泌激素的器官。

促進人體長高的生長激素就是從腦垂體那分泌而來的,而生長激素又可以刺激人體骨骼軟骨細胞的分裂,進而幫助孩子長高。

孩子童年時期乃至青春期,是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兩個高峰期,所以在這兩個階段,孩子的發育速度明顯比平時快。

可等孩子到了成年,也就是18歲以後,腦垂體基本不再分泌生長激素,孩子的骨骺線也快進入閉合狀態,生長的速度變慢,還有些孩子甚至直接停止了發育。

所以,有人把18歲稱之為男孩的「發育定型期」。如果在此年齡,兒子的身高還沒能達到一米七,基本是發育遲緩了,以後可能也難長成大高個。

綜上所述,如果父母想讓兒子能達到理想身高,就需要儘快干預, 趕在18歲以前。

促進男孩身高發育的手段

當男孩開始長鬍須、聲音變低沉、體重增加、長肌肉時,往往就說明他們要開始猛漲了。

父母可以把握這個時機,做好以下幾點:

1、飲食上多上心

特別是鈣、維生素D以及優質蛋白,這些「助高燃料」,日常要補到。

鈣和優質蛋白,可以通過牛奶和雞蛋這些物質來補足,一般發育期兒童每天攝入鈣的量為1200毫克,比成人還要多400毫克。

至於蔬菜裡面,菠菜的含鈣量也比較高,平時可以多給孩子吃。

關於維生素D,可以平時多曬太陽,這樣有助於鈣物質的吸收和轉化。

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新鮮的蔬菜瓜果也要多吃,以及瘦肉、紅肉,都能幫助孩子長肌肉,促進身高發育。

2、多做拉伸、跳躍運動

例如跳繩、打籃球、打羽毛球等,這些運動既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身體免疫力,強健體魄,也有助於加快新陳代謝,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幫助骨骼快速增長。

醫學研究發現,經常參加鍛鍊的孩子比不常鍛鍊的孩子,平均能長高4~8厘米。

所以,建議父母可以讓發育期的孩子,每天 運動半小時左右。

3、提升睡眠質量

這一點估計大家都清楚,一般建議發育期的兒童每天保持8小時以上的睡眠,最好能在9點或者10點以前上床睡覺,把握生長激素髮育的兩個高峰期,發育得也會更快。

4、保證心情愉悅

研究發現,若孩子經常陷入負面情緒中,身體激素水平往往不太穩定,生長激素分泌受限,同樣容易長不高。

所以父母要特別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時疏導他們的負面情緒。男孩可能平時不太愛跟父母談心,我們或許可以主動出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cb848ccb490a751f0d30f4a6a8bd8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