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讓孩子從小學習國學經典?國學啟蒙如何做?

2022-04-12     悠貝親子圖書館

原標題:該不該讓孩子從小學習國學經典?國學啟蒙如何做?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回復「666」,領取分齡分類書單

隨著這些年國風盛行,孩子的教育風向也開始轉回了國內,各種的國學培訓班開始成為了家長們手中的香饃饃,經常可以看到家長一字一句教孩子背詩,希望讓孩子從小體驗到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但是也有家長持不同觀點,認為古文晦澀難懂,大人都不一定能讀懂,更別說孩子。而且現在孩子負擔那麼重,對這些又沒興趣,覺得是沒有必要的。

這並非是國學的問題,而是父母對國學的認識以及教育的方法產生了偏差。

父母希望孩子通過背誦古詩名句,在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的同時,獲得良好的品格,從小樹立國家意識、文化自信,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

但讓一個咿呀學語的孩子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鄉之情,光靠背詩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也沒有必要讓兩三歲的孩子了解背井離鄉的悲愴淒涼。

比起讓孩子背誦一些完全不能理解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讀一些朗朗上口的短篇詩歌,講述有趣的小故事來拓展孩子的認知更有意義。

讓孩子從故事中大概形成自己的知識背景,才能在讀古詩時有所理解,形成自己的記憶。

這樣,不管是從語言發展的角度,還是從認知發展的角度,都對孩子來說更有意義,並且還可以促進家長和孩子的親子互動的質量。

那麼國學啟蒙到底應該如何做呢?有以下兩點建議:

言傳身教

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無論是理解能力,還是對事物認知的深度和廣度都是不一樣的。

在給孩子講解國學故事時,我們要根據孩子當下的成長需要與理解程度找到不同的側重點。

同一首古詩,三歲孩子只要和父母一起朗讀,聽父母講有趣的故事就好;五六歲的孩子可以進行知識的拓展科普;而十歲左右的孩子則可以開始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深度情感。

父母不應為了教國學而教,讓孩子跟讀、聽講解、背誦國學不是終極目的,讓孩子感受文化薰陶,對國學產生興趣才是。

親子共讀

單純背誦詩句,不僅孩子不感興趣,無法理解自然也就毫無意義。

可以通過共同閱讀繪本故事,將文字與圖畫相結合,感受其中的美感。陪孩子共讀一些朗朗上口的短篇詩歌童謠,感受文字間的韻律,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講述有趣的生動小故事,讓孩子聽著故事就積累了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孩子的成長是一場長跑,比起贏在起點,保持體力勝在終點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父母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孩子能夠誦詩百首更加重要。

這裡推薦一套非常適合親子共讀的國學啟蒙繪本——《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

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

互動話題

如果是你,你會從什麼時候開始帶孩子了解國學呢?快快在文末留言分享吧~

點擊獲取你附近的館地址

悠貝十三年,一直堅持做親子閱讀,服務的用戶群體是0到8歲兒童家庭,一直堅守,一直沒有變;起點是每一本優質繪本,終點是兒童家庭,通過悠貝這個平台完成陪伴和成長;悠貝已從單一品牌到平台到生態,到最新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體系的建立,通過大數據+4000+優秀閱讀推廣人的專業指導,推動每個的家庭都在親子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c99eba0c7a737bbb92994b62e6486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