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嘯天
要問陳凱歌執導的《志願軍》是不是一部好電影,答案是不是。
起碼,《志願軍》不如《長津湖》,儘管兩者都由陳凱歌執導。
不過,我還是會去看第二部與第三部。整體算不上一部好片,但一些具體的點還是值得賞析的。
批判的話先不說,先來講幾個頗有意思的點。這也是社會層面上一直流傳的幾個梗,《志願軍》給出了回應,值得玩味。
「光腚師長」鄧岳
要解釋這個話題之前,還有更另一個梗需要說一下,即抗美援朝的第一戰到底是「兩水洞戰鬥」還是「雲山戰役」?
一般來,普通人知道「雲山戰役」的更多一些,宣傳力度也大。而且,在各種宣傳版本里,也大多稱「雲山戰役」為「抗美援朝第一戰」。事實上,「雲山戰役」是直接與美國人打的第一戰。而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真正開打的第一戰是與南韓軍隊打起來的,也即「兩水洞戰鬥」,由於這場戰鬥持續時間也就20多分鐘,規模較小,所以只能被稱為「戰鬥」而不能被稱為「戰役」,也因此知道的人較少,宣傳力度也較小,往往被人忽略。
「兩水洞戰鬥」發生的時間是1950年10月25日。「雲山戰役」發生在11月1日。前者比後者足足提前了一周,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戰。
這個第一戰,最有趣的逸聞,就是鄧岳贏得了「光腚師長」的稱號,把他氣的不行。
謠言:
敵軍衝到師部,師長鄧岳褲子都沒穿,光腚就跑了。
《志願軍》里的演繹:
由於之前的急行軍,鄧岳褲子被掛破了,通過破洞可以看到大腿。當戰事驟發,敵軍一下就衝到了師部前,正在補褲子的鄧岳放下針線,衝出師部進行突前指揮。由於褲子還沒縫好,露出了屁股,結果被傳成「光腚師長」。
真實情況:
先捋一下戰場早期的時間線吧。
1950年6月25日,朝鮮向韓國進攻,韓戰爆發。
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開始支援韓國軍隊,前期尚無大規模干預。
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韓國地圖上東南角釜山一隅,攻占了韓國90%的土地,眼看韓國就要滅國。
9月15日,麥克阿瑟發起「仁川登陸戰」,攔腰截斷朝鮮軍隊的補給線。
9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美軍進入朝鮮半島。同時,宣布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礙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
中國一方,現實情況是:台灣、西藏尚未解放;湖南、雲貴一帶尚有大量土匪沒有完成清繳;國家儲備絕大多數都被搬到了台灣,國力貧瘠。
此時的中國,戰爭尚未結束,剿匪屬於局部戰鬥,但也耗時耗力。解放西藏,尚在準備中。粟裕指揮的三野精銳,集中到了第9兵團,屯兵於浙南、福建一帶,枕戈待敵,全力準備解放台灣。
韓戰於6月份突然發起,對於中國領導人來說,是不知情的。因為金大與史達林關係更好,他只通知了蘇聯,壓根沒有向中國通知。
戰事一起,中國領導人的眉頭就皺了起來。唇亡齒寒的道理還是非常清楚的。怎麼辦?
領導人會議開了好久,爭論也很大,整體意見的不打。因為大部分都覺得難打,或者是沒有必要。
但是,毛主張要打,而且必須要打,敗了也要打,只要能夠打出精氣神來就行。立國之戰,不打不足以立住國基。
7月7日至1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召開國防會議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統一了意見決心要參與韓戰。
7月13日,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兵團為主共25萬餘人部隊組成東北邊防軍,以確保中國東北邊境安全。
此時,國內軍力的分布,是一野的部隊,剛剛解放新疆,需要在那邊維持秩序。二野的部隊剛剛解放了大西南,既要剿匪,又要維持邊防,還要進一步發起解放西藏的戰爭。三野精銳屯兵江浙、福建、廣東沿海,負責盯死老蔣,解放台灣及沿海各島。
只有四野的兵力,在遼瀋戰役結束後,一路入關南下,參加了平津戰役、解放了中原,然後是參加渡江戰役,再然後一路南下解放湘贛粵等中南地區。最終,由鄧華指揮的第25兵團解放了海南島。
注意,解放海南島的時間是1950年3月至5月,就在韓戰爆發前不久,對戰爭一點點都不生疏。而其他兵團,則多多少少結束大的戰事都有個一年半載了,對戰爭多少有些生疏。
於是,剛剛解放海南島的部隊,就被拉上火車,開往東北,直接參加韓戰。
咦?解放海南島的不是15兵團嗎?上面不是說新組建的東北邊防軍是13兵團嗎?
對,這個新13兵團,其實是15兵團改了名稱重組的,既不同於之前的13兵團,也不同於之前的15兵團,是一個嶄新的13兵團。
原13兵團,司令是黃永勝,由於這支部隊兵團部駐紮在鄭州。下轄的第38軍、第39軍都是四野絕對主力,正在河南信陽、漯河一帶休整,兵肥馬壯,又占據交通要道,最適合運用火車進行快速移動。但林彪認為黃永勝不足以擔負得起韓戰這種大任,便提出讓15兵團的司令鄧華來指揮。於是,13兵團與15兵團的指揮系統進行了一個對調。15兵團的指揮機關集體過來擔任13兵團的指揮,15兵團的領導層則去13兵團。然後,又從15兵團里調出了第40軍,組建了新的13兵團,開往東北。
在東北,原屬於四野的42軍正在此處駐紮。因為42軍相對其他各軍,屬於後起之秀,被派往東北,原本是計劃就地轉化成農墾軍團,脫離戰鬥序列。結果,命令尚未下達。韓戰爆發了,13兵團總部帶著3個頭等主力軍到來之後,42軍放棄原來任務,直接劃歸13兵團,成為第一批入朝部隊。
同樣的道理,長春起義的部隊,被四野改編成了第50軍,此時也駐紮在東北,也被劃入13兵團。此外,還有原隸屬華北野戰軍的第66軍,駐守在天津塘沽一帶,距離山海關最近,也被劃入13兵團。
至此,13兵團下轄6個軍,共25萬人,被調動到了遼寧前線,隨勢而動,組成了入朝的第一批戰鬥部隊。
8月下旬,眼看美軍第七艦隊進入了台灣海峽,解放台灣已不可能。於是,將裝備齊全準備解放台灣的第9兵團,津浦線一帶,準備做入朝準備。同時,第19兵團調至已經完成解放大西北任務的第19兵團,也被集結到了隴海線沿線,整裝待發。
所以,入朝之前的準備,最高層是做出了整體部署的。
但是,還是出現了差錯。那就是美軍的進攻勢態過猛,為了打擊美軍東線攻勢,第9兵團提前入朝。結果,冬衣準備嚴重不足,而且入朝後深入朝鮮東海岸,而連接東西部地區的陸路完全暴露在了美軍空軍的轟炸之下。造成了9兵團的補給嚴重跟不上。1950年的冬天,又是百年不遇的嚴寒,零下40度成為常態。這就導致了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由於極寒天氣導致的非戰鬥減員極其嚴重,接近1/3戰士不是因為戰鬥受傷,而是因為凍傷而失去戰鬥力,甚至直接整連整連的被凍死在了陣地上。這也是「長津湖戰役」的嚴酷之所在。
《長津湖》很好地體現出了上述問題,整體拍得還可以。
陳凱歌作為《長津湖》三大導演聯合執導的成員之一,大概是覺得《長津湖》只是東線的戰役,而朝鮮戰場更多更大的戰役發生在西線戰場上,更值得說道說道,於是不甘寂寞,單拉出來拍了《志願軍》。
但是,《長津湖》之所以還不錯,在於在細節的呈現上很不錯,讓戰爭片還原為了戰爭片。《志願軍》則大而無當,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面面俱到,啥都想提到,結果啥都講不好,算不上好電影。
這裡說多了。實在是沒剎住車。
回說中國志願軍正式入朝的日期是1950年10月19日。
中國軍隊與地方的第一個遭遇戰是10月25日的「兩水洞戰鬥」。
按照《志願軍》的說法,彭德懷收到毛的指示,要求入朝第一戰必須是勝仗,不得有誤。畢竟,這有關士氣的問題。上來就是一個勝仗,那對激勵其他部隊擁有特別的作用。
彭德懷考慮要想取得絕對勝利,就必須得打巧仗,最好是打擊南韓軍,因為他們相對弱一些。於是,第一仗選擇了「兩水洞」,因為那裡迎來的是沖在前面的韓軍第6師。
但實際情況更複雜一些,「兩水洞戰鬥」的發生更多來自一線作戰部隊的隨機應變,而不是來自最高指揮官的指令。
當時的情況是,10月24日,志願軍總部向距離最近的40軍軍長溫玉成,下達了保衛司令部的命令,要求其安排一個師儘快趕到司令部,確保彭老總等領導的安全,溫玉成二話沒說,直接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鄧岳的118師,命令其加速行軍,儘快趕到北鎮、溫井地區。
鄧岳接到命令,快馬加鞭,但是他也不知道志司到底在哪裡。就在一路狂奔的過程中,看到幾處民房燈火通明,派人詢問得知,這正是朝鮮人民軍總部,而彭老總恰巧就在此處。這等於是瞎貓傳定稿了死耗子,運氣爆棚。
彭德懷看到118師的到來,也非常高興。因為在在志願軍開進過程中,毛澤東於10月23日給彭德懷發了一份電報,大意是,要充分利用敵人完全沒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殲兩至三個甚至四個南韓師。
毛的想法與彭的打算不謀而合,彭正著急的時候。眼看著天就要亮了,剛好118師趕到了志司,彭非常開心。那時的40軍118師師長鄧岳年僅32歲,他不知道自己能在這裡遇見彭總,更不知道他的部隊將會成為整個志願軍的前鋒,並獲得打贏抗美援朝第一仗的殊榮。
鄧岳見到彭總後,報告說118師先頭部隊已到達大榆洞,目前與軍部無法聯繫,請彭總指示下一步行動。
此時溫井方向傳來隆隆的炮聲。彭德懷便跟鄧岳說現在人民軍正在撤退,敵人在跟蹤追擊。情況很危急。118師應該趕快到溫井占領有利地形,埋伏起來,形成一個口袋,大膽把敵人放進來,然後猛打,狠狠打擊一下敵人的氣焰,掩護我軍主力集結。118師是打頭陣的,出國第一仗,一定要打漂亮!
鄧岳接受了命令,他建議留下一個團擔任彭總的警衛任務,以防萬一。彭德懷認為前線更需要部隊,他不要什麼守衛部隊。最後,在鄧岳最後堅持下,留下了一個連擔任志司警衛任務。118其他主力,迅速南下,直撲溫井。13兵團第40軍118師,師長鄧岳,政委張玉華。
對於韓軍一方來說,自越過「三八線」以來,「聯合國軍」快速向北推進,一直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韓軍第6師沖得更快,第一個打到鴨綠江邊的榮譽強烈地吸引和刺激著第6師。作為麥克阿瑟的忠實信徒,韓軍第6師師長金鐘五不顧一切地往前推進,第一個到達鴨綠江,意味著能夠給今後在軍中的仕途加分不少。只是他們沒有想到中國人已經到來了,紮好了口袋等著他們呢。
118師在急行軍接近溫井時,師部判斷可能很快就要和敵人遭遇。此時的118師經過一路急行軍,士兵都很疲憊,需要休整。師長鄧岳考慮到這個情況,決定118師先不過溫井。118師主力在溫井西北的兩水洞和北鎮地區隱蔽休息,以逸待勞;354團作為師前衛,先到接近溫井的豐下洞和富興洞地區,占據有利地形,監視敵人。
溫井,是朝鮮西北地區一處交通要道,多條公路在這裡交匯。從溫井有兩條路可以抵達鴨綠江,其一是經經檜木洞、古場去鴨綠江邊的楚山,另一條是經風下洞、兩水洞、北鎮去鴨綠江邊的碧潼。
韓軍第6師第2團,走的就是第二條路,正中118師354團設下的伏擊圈。這一帶地形險要,樹木茂盛,敵人空中偵查也不容易發現我軍埋部隊,非常適合我軍打伏擊。
10月25日早上8點左右,韓軍第6師第2團的一個先頭營(第3營)和榴彈炮中隊進入354團陣地。118師354團鑒於敵情不明,為了把出國第一戰打好,第一戰胃口不要太大,決定將敵人先頭營放入伏擊圈,集中全團火力先吃掉這個營。一個團對付一個營,相對也有把握。354團4連則負責截斷敵人逃跑道路並阻擊後續敵軍的增援。
結果,戰鬥還是出現了一點差錯。
韓軍的榴彈炮中隊由於是機動車,走在了最前面。韓6師2團3營的步兵則懶洋洋地跟在了後面。如果志願軍354團直接開打榴彈炮中隊,戰果可能相對較小,後面的步兵就無法吃掉了。為了更好地對付敵軍主力,團部決定放敵軍榴彈炮中隊先過去。那個後面敵軍主力包餃子,徹底吃掉。
但差錯地方在於,這個被放過的韓軍榴彈炮中隊,也不止炮兵,還有一個尖刀連負責保衛工作。由於本身是機動車,速度極快,這個榴彈炮中隊及韓軍3營尖刀連,迅速就衝到了師部附近的村子。而354團與師部之間沒有架設電話線,為了戰事的保密,團部與師部之間也沒有發電報。
354團原本的任務也是監視敵人,發現之後應該迅速告訴師部,但是團通訊排沒能完成任務,畢竟人腿跑不過機車。這就導致師部並不知道有一營敵人靠近,沒有戒備,師長鄧岳和前指機關人員都在村中休息。
韓6師第3營陣線拉的過長。當前面榴彈炮中隊已抵達118師師部時,後面主力尚未完全進入伏擊圈。
師部這邊,率先發現韓軍的是師偵查連,為了保衛師部,連隊迅速展開狙擊,戰鬥開始打響。時間是上午10點左右。
韓軍看到狙擊,也不以為意,還以為遇到了朝鮮人民軍殘軍,便架起機槍進行掃射。他們目的是衝到鴨綠江邊好立功,所以也沒有停下車速,而是邊打邊往前沖。這樣就順勢衝到了師部附近。
當槍聲響起的時候,118師師長鄧岳也懵了,聽到槍聲從屋裡跑出來一看,眼前這麼多韓軍的戰車,來勢洶洶,見狀大驚,急忙命令通訊員員抱著無線電台向山里轉移,同時自己撒腿飛跑上山去了,連棉褲都沒來得及穿。留在陣地上的,只有偵查連與通訊排不多的戰鬥人員,臨時組織反擊。
但是,步兵對戰車,自然是很艱難,尤其是通訊排的戰力也有限,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幾乎全軍覆沒。
好在,他們扛住了榴彈炮中隊及尖刀連的攻擊。那邊354團聽到師部左右的槍聲打響時,剛好敵韓6師2團3營另外兩個連全部落入伏擊圈內。
於是354團各營一齊開火,機關槍、手榴彈、60炮一個勁招呼,採取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發起進攻,很快炸毀了敵軍前後的卡車,堵住了敵人前進後退的道路,然後從側翼對韓軍猛烈攻擊,將其後續分隊2個步兵連分割成數段,經1小時激戰,予以全殲。
敵軍後續部隊2團主力見先頭第3營中了埋伏,急忙向前增援,遭到我4連的堅決阻擊。待到敵第3營步兵主力被全殲之後,354團留下第1、第2營狙擊韓6師2團的進攻,同時派第3營前往師部,連同趕來的353團第1營、第3營,向韓尖刀連及榴彈炮中隊全面發起進攻,最終獲得勝利。
此戰,即為「兩水洞戰鬥」,成為志願軍入朝的第一戰。10月25日,也成了抗美援朝的紀念日。
118師派出第354團及353團參戰,殲滅南韓軍1個步兵營和1個炮兵中隊,斃傷俘484人,另俘美軍顧問1人,繳獲各種槍163支、火炮12門、汽車38輛,取得了志願軍出國作戰第一個殲滅戰的勝利。當然,韓軍第2團第3營還是跑掉了300多人。這是由於伏擊陣地,一邊臨江,一面臨山,354團只在山上埋設了伏擊部隊,臨水的一面則沒有部署兵力。當戰鬥打響後,一部分韓軍一看不是事,便丟棄了全部裝備,往河裡奪路狂奔,最終逃出了生天。
至於「光腚師長」的稱號,在於後面進行總結的時候,因為戰鬥大獲全勝,鄧岳對參與此次戰鬥的353團和354團進行了嘉獎。但這讓沒參與此次戰鬥的352團戰士們很不爽,認為師長偏心,把打勝仗的機會都給了其他兩個團,唯獨把他們團忘記了,團長羅紹福也不斷發牢騷,說有仗打怎麼不和他們打招呼,是不是偏心,欺騙了352團?
鄧岳很生氣,說我哪裡偏心了,敵人打過來的時候,也沒人通知我啊,我怎麼通知你。
政委張玉華站出來替師長鄧岳解釋說師長說的是真的,真沒有沒騙你,敵兵打到師部時,師長連棉褲都沒來得及穿就跑出去指揮作戰了,哪有時間通知你。
這羅紹福呢,紅軍時期是鄧岳的班長,資歷比鄧岳還老。沒有仗打,他當然是不服氣,回去沒好氣地告訴手下師長褲子沒穿就跑了。結果傳來傳去,越傳越離譜,從一開始的「師長沒穿棉褲」變成了「師長沒穿褲子,光著腚」,「光腚師長」由此而來。
其實,政委張玉華的意思,是鄧師長沒來得及穿上棉褲,但是裡面還穿著秋褲呢。大概是普遍士兵里有的人只有棉褲沒有秋褲,於是推己及人,覺得師長沒穿棉褲就必然是露著腚。
無論如何,鄧岳吃了一個癟。
這事搞得鄧岳很是尷尬,抱怨道「我一個20年的老兵,怎麼會光著屁股逃跑?」
整體上,40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很不錯,鄧岳率領118師更是從第一次戰役到第五次戰役,全部參加,1951年時即榮升為40軍副軍長兼參謀長。
1955年,鄧岳被授予少將軍銜。
時間關係,字數問題,另外兩個梗下文再說。
投稿、合作、加入讀者群
請加微信:li13261784833, 或 dr47145
我們在百家號、頭條號、企鵝號、搜狐、知乎、簡書亦有入駐,敬請關注。
我們的作者來自山川河海,因對電影共同的熱愛而聚在一起,在業餘時間堅持原創寫作,堅持每天更新。希望你喜歡我們的文字,喜歡我們分享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