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尿酸被降到九十多,只因非布司他這樣用!醫生怒斥:謠言害人

2024-09-14     39健康網

張大叔今年57歲,患上痛風有7年了,最早吃的是苯溴馬隆片,後來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大叔患有腎結石,之後醫生就給換成了非布司他。

張大叔一天一次,一次吃40mg,就這樣吃了大半年,一直覺得沒啥問題,直到去體檢的時候被醫生拉住,才知道自己的尿酸已經從600降到了90多。

醫生和張大叔說道:這尿酸值太低了,需要調整劑量,先試試隔日吃看看,到時候再複查。張大叔搞不明白,這尿酸不是越低越好嗎?怎麼低了反而還要調整用藥呢?

一、尿酸沒有那麼「壞」,控制到這個值才是最好

生活中有不少人長期受到痛風困擾,一旦發作那個疼痛感是真的折磨人,想要預防痛風發生需要做的就是降尿酸。既然如此的話,很多人就會想著:那把尿酸降到最低點總是好事吧?甚至如「謠言」一般傳播。

實際上,尿酸並非越低越好,它在體內有其特殊的作用,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維持機體免疫防禦功能,對正常的生理活動非常重要。

當體內尿酸<120mmol/L時,即可診斷為低尿酸血症,這種情況很容易引起腎性低尿酸血症發生,容易引起運動相關的急性腎損傷。還會增加患者出現認知功能惡化的機率,痴呆的發生率更高。

另外,低尿酸會讓患者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增加動脈硬化的進展。有研究發現,尿酸水平過低的人更容易出現急性心梗、心衰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痛風人群降尿酸要把握好度,《中國高尿酸血症與痛風診療指南(2021年)》內指出,接受痛風治療的患者血尿酸水平不能長期<180μmol/L,應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如若已經出現了痛風石,則要將指標控制住300μmol)/L以下。

二、藥吃了,飲食控制了,怎麼痛風還是發作?

不少人對於痛風發作有誤解,認為尿酸高了才會痛風,吃了藥就不會發作了。但這種認知時比較片面的,尿酸降低了,痛風卻不依不撓,主要是3方面影響。

第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下降到「合格線」,當尿酸水平沒有下降到理想水平時,體內多餘的尿酸依舊會沉積在關節處破壞關節,導致痛風發作。

第二個可能的原因是血液內的尿酸濃度下降過快,但關節內的尿酸水平沒有同步下降,仍然有尿酸鹽結晶。在這種情況下,只需要有某一個誘因,痛風就會再次發作。

還有個就是尿酸鹽結晶溶解時產生的疼痛。在服藥控制病情的前期,尿酸降低導致附著在關節處的尿酸鹽結晶溶解,誘導痛風發作,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溶晶痛。

國內外的痛風治療指南均認為,在降尿酸的前6個月,加上小劑量的非甾體抗炎藥或秋水仙鹼,對預防溶晶痛有好處,但要注意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三、尿酸太高時,小便會提醒,低頭看一眼

在大多數人眼裡,高尿酸就等於痛風,誠然痛風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但不少人明明沒有不適症狀,但體檢時卻突然查出高尿酸。除了熟知的痛風,其實每天的小便也在提醒尿酸的高低。

排尿時出現3個異常,說明存在尿酸高的危險。

次數多,量很少:小便的次數異常增加很可能是在提示腎臟功能損傷,導致尿酸無法正常排泄。

尿液中有「晶狀顆粒」:尿液內經常會有晶狀顆粒(多為沉積的尿酸鹽結晶),且排尿過程中有疼痛感,多與罹患腎結石、尿路結石相關。

尿液顏色深:尿液顏色比正常情況深,且有很多泡沫、腥臭味,也可能是尿酸升高所致。

四、尿酸太高不要慌,做好4點干預問題不大

高尿酸已經成為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這「三高」後的第四高,但單從發病率來看,高尿酸已經成為的「第二高」,在我國發病率僅次於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日常要做好這四件事。

健康飲食:日常要注意多吃新鮮的蔬果、雞蛋、魚類、豆類以及適量乳製品,儘量少吃動物性高嘌呤的食物。

多多飲水:對於心腎功能正常的人來說,每日要將尿量維持在2~3L,所以要多喝水,注意不能喝飲料、果汁,要以白開水為主。

控制體重:肥胖的人群要儘早減重,減重要注意管住嘴、邁開腿,以每個月減1.5~3kg的速度直到合適體重為宜。

適量運動:運動對降低尿酸水平也有好處,注意不要在急性發作期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參考資料:

[1]《「尿酸太低」也是種病,低於這個數拖累心腦腎》.生命時報 2022年09月07日

[2]《管住嘴,尿酸也降低了,為什麼痛風還是會發作?》.人衛健康 2024年01月31日

[3]《尿酸高不高,看尿液就知道》.中山三院粵東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2022年10月22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c3202fe4bd8ac1963a07d7f831e5b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