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惡名昭著的愚民政策有多少了解呢?

2023-01-15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你對惡名昭著的愚民政策有多少了解呢?

在看歷史劇的時候,你可能經常會看到官員怒罵百姓愚昧無知。

那人為什麼會愚昧?會無知呢?

說到愚昧無知,你或許會想到老子所言的聖人之治: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這句話告訴我們,聖人喜歡通過減少民眾的慾望,減弱民眾對知識的渴求,滿足百姓基本的物質需求來求得天下大治。

愚民政策出現後,知識被官僚階級和世家大族所掌控,占據社會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只能依靠出賣體力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存。

也正是如此,不少歷史劇中才會出現所謂的世家公子怒罵百姓愚昧無知的情況。

古人之所以缺乏對知識的了解是因為缺少獲取知識的途徑,可實際上,不僅是古代,就算是在知識獲取途徑多樣化的當下,也有不少人缺乏對知識的了解。

但你們可能不知道,所謂的大數據不過是將你喜歡看的信息推送給你,而碎片化閱讀傳遞的知識則太過零碎,有時候甚至會相互衝突。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知識的掌握。對世界的認識都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按照布熱津斯基的說法,隨著生產力的提升,世界上80%的人口將會被邊緣化,為了防止這些被邊緣化的普通民眾對當下的社會秩序產生威脅,企業開始大批量製造短視頻、電視劇、遊戲等容易讓人沉迷的娛樂方式。

在特色各異的娛樂方式誕生後,所謂的精英階層便開始創造各種充滿感官刺激的娛樂產品來消磨我們的空餘時間,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和不滿情緒,讓我們沉浸在所謂的「快樂」中,弱化甚至是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能力。

古人通過控制知識的傳播渠道讓百姓愚昧無知,當代用奶頭樂計劃和碎片化閱讀讓我們產生對世界的錯誤認知,那除了這兩個原因,是否還有其他因素會讓人變得愚昧?

對於這個問題,13世紀的羅吉爾·培根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看到這句話,你可能會想起網絡上的某些「磚家」,自詡博學,發布的言論卻無知、可笑。

這無疑在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借鑑別人對事物的看法,但在借鑑他人對事物的看法之時,一定要進行細緻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

按照培根的說法,習慣能夠幫助人們更快做出選擇,但這種選擇卻未必正確。

人們往往喜歡遵循傳統,但就連治理國家都需要順時而變,所謂的傳統又怎麼可能永遠正確呢?

也正是如此,人們可以重視傳統,但卻不應該迷信傳統,認為傳統就一定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