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隨著海關公布最新的貿易數據,我們綜合前9個月的數據之後,得出結論,歐美日韓等晶片巨頭正在遭遇巨大的訂單危機。
在今年的前9個月,我國的晶片進口大幅度的減少。
以數量來計算,去年進口了4,167億顆,但今年到目前為止僅進口了3,559億顆,減少了608億顆。
來這些晶片也許現在變成了歐美晶片巨頭的庫存,正躺在倉庫里。
以金額來計算,下降的幅度更大。去年前9個月進口晶片3,153億美元,今年下降為2,529億美元,折算成人民幣就是超過4,500億元。
歐美日韓等晶片企業在損失了這4,500億元訂單之後,還能去哪裡找到這麼大的替代市場呢?
02
對於我們來說,晶片進口減少了相關的產業並沒有因此而停下來,這說明我們所需要的晶片找到了替代的來源。
這一重要的替代來源其實就是國內的晶片製造企業。
這些年來我國的晶片行業不斷的創新並且獲得突破,甚至在某些方面填補了空白。
最近的著名例子就是華為手機所攜帶的晶片。
據日本媒體報道,華為手機所攜帶的晶片很有可能是14納米的,並不是7納米,但問題的關鍵是以14納米的工藝達到了7納米的效能,這是令很多晶片專家無法理解的。
另外華為手機已經具備了衛星通信功能,其中有兩顆晶片就是為了完成這一衛星通信技術的,由於目前其他國家的手機根本還不具備衛星通信功能,因此可以肯定這兩顆晶片是世界首創。
而且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出口大增,不管產量還是銷量以及技術目前都處於全球領先的水平,所需要的晶片已經國產化,這足夠讓海外的晶片企業感到沮喪。
03
從晶片的進口數據中,我們還發現晶片價格正在下降中,這其實也從側面表明,我國晶片行業的大踏步前進,給海外晶片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據美國媒體報道,高通準備在今年四季度進一步的大幅度降價,以爭取來自中國手機廠商的訂單。
與此同時德州儀器也將某一款模擬晶片的價格從70元直接降到1元。
不過可能更加難受的是來自歐洲,日本,韓國的晶片企業。因為在他們看來,美國的企業訂單減少,那是自作自受。但是歐日韓的晶片企業也遭遇了困難,這其實是殃及池魚。
最近韓國的三星和SK海力士正打算對旗下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提價。
但想不到在存儲晶片方面,我國已經具備了扳手腕的能力,這個時候韓國企業想提價,只怕是拱手讓出市場份額。
無奈之下,現在包括歐洲韓國日本的晶片企業,都已經紛紛將矛頭對準了美國,不少企業高管通過媒體發聲,表達了對美國限制令的不滿,並且要求美國做出改變。
但問題是,拜登會為此買單嗎?
PS:寫一篇文章需要2-3小時,閱讀只需2-3分鐘。
既然看到了這裡,請您花2-3秒,給本文「點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ae44bd3d5c87f44531d18ab7364d4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