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養兒子和養女兒的最大區別在於,在我們的生存大環境下,養兒子,父母就要為兒子準備好房車,至少應該給兒子準備好房子,這是我們的一個傳統。
中國人重視家的概念,尤其是家裡的長輩希望子女早一點結婚,早一點要孩子,早一點傳宗接代,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就應該給孩子準備好一切,否則孩子年紀輕輕根本不可能具備結婚的條件,等到他們具備了結婚的條件,至少也要30歲以後了。
先後生下7個兒子,爺爺豪橫發紅包,準備買5套房
在深圳有一對年輕的夫妻,前後共生了7個孩子,並且都是男孩,如果放在別的家庭,家裡養了七個男孩,父母大概要「破罐子破摔」了,7套房子簡直就是做夢,而且是在房價非常高的深圳。
不過這個家庭不用擔心,爺爺喜歡孫子,爺爺也有資格,爺爺日常靠收房租過日子,已經在裝修的有5套房子,見到孫子們以後,給孫子們發大紅包。
這個爺爺表示,希望能夠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環境,他確實也可以做到。
跟那些只能生,不能給孩子的未來做打算的家庭相比,這個家庭的孩子確實是太幸福了,孩子們還在幼年,已經分到了自己的房子,不用發愁以後的婚姻大事了。
生孩子只是開始,最艱難的是養大的孩子
生過孩子的媽媽,都知道孕育生命和分娩的痛苦,等到孩子生下來以後,才會真正明白,孕育生命和分娩真的只是開始,最艱難的是養大一個孩子。
當然了,如果父母沒有責任心,甚至沒有心,那麼養大一個孩子也不難,給孩子幾口吃的,不讓孩子餓死,十幾年一轉眼就過來了。
但是如果想要讓孩子可以站在父母的肩膀上,讓孩子以後生活無憂,那個過程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首先我們要提前籌劃好,為了給孩子做好一切鋪墊努力奮鬥,其次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耐心陪伴,悉心指導,珍惜點滴時間,這個過程中,需要忽略自己的愛好和第一選擇,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所以過程就顯得艱難了很多。
有的人光想著傳宗接代,光想著通過孩子改變命運,可是孩子出生以後面臨的是「家徒四壁」,吃飽穿暖都成問題,更別說是享受到很多人都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了。
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平台,卻希望著孩子來改變家族命運,就無異於痴人說夢。
老人有沒有資格催生、要孫子?
我們中國人,家的概念深重,家是核心。
結婚以前,一對小情侶或許可以無憂無慮,不用顧忌到別人的感受,只享受自己的生活,但是一旦結婚以後,就要面臨各種「家人」的建議,不管你是一種什麼心態,這些家人的聲音一定會一直存在,一直到家人們相繼離開。
而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男方的父母。
結婚以後,父母開始催生,生了孩子以後還不罷休,還要一直催生兒子。
父母的理由很多:生了兒子,以後才能有立足之地,生了兒子,你們以後才能無懼衰老。
實際上,說到底就是他們的「老思想」在作祟,生了兒子,家族才能得以延續,生了兒子才能傳宗接代。
老人有資格催生、有資格催生兒子,但是前提是,你能為小兩口做什麼?
如果像開篇這個爺爺一樣,能夠給孩子們準備好房子,那儘管催生,相信年輕人也不會有其他的想法。
就怕一些父母,自己沒有什麼本事,也沒有什麼資本,卻一直催生,一直催著要孫子。
養兒子是要有資格的,這個時代,如果父母不能給兒子準備好一切,那麼孩子就要延遲結婚,延遲組建家庭,延遲要孩子。
說到底,有多少本事管多少事,如果父母沒有這個能力,最好的結果就是閉嘴,否則年輕人也是不會留情面。
再看養女兒的家庭
有人說,養兒子太費錢,其實養女兒也沒有省到哪裡去,只是雙方的心態不同罷了。
養兒子的家庭的心態是,一定要省吃儉用,給兒子準備好房子,車子,準備好彩禮、結婚的錢,為兒子籌謀。
但是養女兒的家庭就不一樣了,他們只需要把錢花在女兒身上,對女兒進行投資就行了,培養女兒的興趣愛好,提升女兒的氣質,增強女兒的學習能力,做這一切說到底是希望,女兒未來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結婚對象。
舉個例子吧,A和B兩個家庭,年收入相當,生活水平相當,只是A生了一個女兒,B家庭養了一個兒子,A家庭盡力培養女兒,女兒成人後,亭亭玉立,琴棋書畫無所不通,B家庭省吃儉用為兒子的未來籌謀,準備房子車子票子,最後到兩個孩子成年以後,A家庭的女兒已經看不上B家庭的兒子了,她會選擇更好的家庭,因為她有這個資本。
養女兒是投資,養兒子是攢錢,養女兒的投資基本上都會有高收益回報,而養兒子的家庭,辛苦一輩子攢下的錢,到底是誰的,還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