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醫畫 | 揭秘肺炎支原體的前生今世

2023-11-23     搜狐健康

原標題:狐狸醫畫 | 揭秘肺炎支原體的前生今世

出品 | 搜狐健康

文案 | 袁靜 薛冠華 閆超 趙漢青

編輯 | 施桂娟

監製 | 袁月

美術 | 秋野

今年7月以來,中國各地肺炎支原體的感染率不斷攀升。

這個小小的病原體從角落走到了大眾視野前……

肺炎支原體:從代號到揭開面紗

上世紀40年代,肺炎支原體被發現。

當時代號為「伊頓因子」,被認為是流感病毒。

1961年,「油煎蛋」菌落被正式命名為:肺炎支原體。

在中國,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研究。

時任首兒所細菌學研究室主任的曹玉璞教授是研究的先驅者。

她在中國首建肺炎支原體培養方法,並分離出第一株臨床株。

極簡小傢伙的另類攻擊法

肺炎支原體無細胞壁,只有維持基礎代謝的基因,不能獨立生存。

普通細菌15分鐘繁殖一代,肺炎支原體需要1—6小時。

但肺炎支原體有一個尖尖的「粘附細胞器」。

靠它可牢牢粘在人的呼吸道表面,還能自由滑行。

長期如此,會導致人類慢性感染。

肺炎支原體可感染任何年齡人群,兒童為高發人群。

肺炎支原體害怕這些

肺炎支原體很隱匿,但也害怕這3個「照妖鏡」:

  • 「金標準「:分離培養,實驗室檢測,臨床早期無法應用;
  • 血清學檢測:採集指尖血,前兩周或無法檢出,適用於回顧性診斷;
  • 核酸檢測:採集口咽或鼻咽拭子即可用於PCR檢測,早期檢出率高。

應對肺炎支原體,針對細胞壁的治療藥物會「吃癟」。

目前,只有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和喹諾酮類抗生素可起效。

除了做好個人衛生,最近出門還是戴好口罩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a5f5b3ea55f6d6f858c4d8883a72d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