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峨眉山 | 古畫里的峨眉山,太美了!

2023-03-05     峨眉山景區

原標題:詩畫峨眉山 | 古畫里的峨眉山,太美了!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因兩山相對,望之如峨眉而得名。峨眉山層巒疊嶂,山勢雄偉,景色秀麗,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美喻。它同時也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又因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峨眉秀甲天下」引眾多名人覽勝跡,賞秀麗風光,尋創作靈感。唐代詩人李白曾發「峨眉高出西極天」、「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之讚嘆,可見其雄偉氣勢及壯麗風景,難怪是畫家們寫生的聖地。

從明代宋旭、張成龍,到清代畫家袁江,再到近代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李道熙、李瓊久、馮建吳、黃君璧、謝稚柳、陸儼少、關山月等,他們都曾多次為這座仙山流連忘返。

這座海拔3099米的仙山

讓你愛上的理由又有哪些呢?

讓我們跟隨畫家們的腳步

做一次畫中游僧,賞看峨眉煙容

明 徐渭《 李白·峨眉山月歌》 草書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詩極寫山之雄奇美麗,流露出作者的出世之思。李白生長於蜀國,見慣了蜀地奇偉秀麗的山巒,然而,面對其山水之景時,仍止不住驚嘆「峨眉邈難匹」,極言其超群脫俗之美。

明 張成龍《峨眉積雪圖》

峨眉山風姿清麗,文化積厚。在古時就有文人雅客不遠萬里而來,陶冶性靈,迸發靈感。而明代畫家 張成龍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峨眉積雪圖》描寫的是雪後仙山景色,表達了山中高寒意境。圖中高峰聳立,氣勢磅礴。千岩萬壑,積雪皚皚。銀裝素裹,肖寺森寒。玉樹瓊枝,素雅玲瓏。其筆墨豪放蒼勁,畫風雄奇峻厚,天趣橫溢,氣韻頗為生動。

明 宋旭《峨眉萬玉》

宋旭是浙江湖州人,峨眉山在川蜀西南,兩地相距甚遠他也不辭萬里到此見其山水,可謂是喜愛之深。《峨眉萬玉》寫峨眉雪景,松高林密,山勢巍峨,谷深路險。重嶺疊巘,映帶迴環,有可游可居的生活氣息。雖畫雪景,皴染較少而精氣充溢,令人有仰至之感。山石僅以勁筆勾皴,絕少暈染,空靈淡盪,一派清秋景象

宋旭通過構圖中的詳略對比,設色中的顏色對比,筆法中的乾濕對比,畫出了雪後山水的詩意美。棧道上三兩成群的行人,山中溪流的潺潺水聲,更加突出了山中幽靜。心之所思,目之所及,都讓宋旭融合在了山水畫中。

明 宋旭 《入峨積雪圖》

此軸寫峨眉積雪,崗巒嵯峨,谷深路杳,巍偉崇高,令觀者在俯仰之間,攝心動魄,生敬畏之意。畫筆圓厚,淡勾輕染而神氣俱足,是宋旭畫中精品。

明 謝時臣 《峨眉雪圖》

此幅自題:嘉靖戊午二月蘇郡七十二翁謝時臣寫天下四大景。鈐:謝思忠氏、樗仙、七十二翁、三枚印。從題上看此是天下四大景之一,名:峨嵋雪。顧復的《平生壯觀》也記載了謝時臣所作蘇州察院公署堂壁畫「天下四大景」。作者在3米高的大幛上繪峨嵋山大雪紛飛,深山藏蘭若、民居。危棧上驢隊成行,山下一踏雪尋梅的文士躅躅而來,用筆雄盪,全是樗仙本色。

清 方士庶 《峨眉雙澗圖軸》

峨眉山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它山勢雄偉,林木茂盛,眾雲如海,飛瀑如簾,隘谷深幽。從此圖中一覽無遺。

清 袁江《峨眉雪霽圖》

峨眉的雄偉峻秀、雪後的清幽冷寂,在 袁江的筆下得到了很好的表現。 袁江特別善於用雪景來布置畫面的構圖和場景,且對於背景的描繪,他糅合了工筆和寫意兩種不同技法來表現不同的對象。

《峨眉雪霽圖》里的山石和樹木,基本師承郭熙及宋人的方法,繁筆勾勒,不厭其煩,用筆尖利勁折,間施側鋒。水邊的坡石兼用仇英連皴帶染的畫法,比較渾和柔潤, 秀麗的山水風光盡流露在一筆一筆的筆墨之中。

-END-

來源/峨眉山博物館

推薦閱讀

走進峨眉山才發現,春天已然在眼前

暖春時光里,在峨眉山下來一場花與禪的邂逅

妙哉,妙哉!峨眉山中這座皇家寺院,讓你將春天盡攬入懷

「在看」的瘦十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968ee0fba72753354ce44cb076ec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