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了64億公里,終於取回外星物質,NASA拿到之後傻眼了

2023-11-09     魅力科學君

原標題:飛了64億公里,終於取回外星物質,NASA拿到之後傻眼了

太陽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行星,它們中的大多數都非常古老,其形成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太陽系誕生之初,這些古老的小行星包含了我們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的秘密,因此具備了非常高的研究價值。

如何得到小行星樣本呢?有一個常見的方法就是直接在地球上尋找,畢竟在地球上,時不時地就有小行星「光臨」,如果小行星的「個頭」比較大,結構比較緻密,那麼它們就有可能在地球表面留下隕石。

然而這種「守株待兔」式的方法卻是有弊端的,因為小行星在闖入地球大氣層之後,會因為與空氣發生劇烈的相互作用而遭到高溫的燒蝕,這就有可能會改變其原始的化學成分,除此之外,由於隕石是直接暴露到地球的自然環境中的,因此它們還很容易受到各種污染,這會給相關的研究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

所以想要獲取到純凈的小行星樣本,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動出擊」,直接到那些運行在外太空的小行星上去提取外星物質。正是根據這樣的思路,NASA於2016年發射了一個名為「OSIRIS-Rex」的探測器,其任務就是去一顆被稱為「貝努」(Bennu)的小行星上去提取樣本,並將其送回地球。

「貝努」是一顆離地球相對較近的小行星,其遠日點約為1.3559天文單位,近日點約為0.89689天文單位,平均半徑約為245米。

(OSIRIS-Rex」探測器拍攝到的「貝努」)

「OSIRIS-Rex」探測器於2018年順利抵達「貝努」,在此之後,它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圍繞著「貝努」進行了仔細觀測,直到2020年,它才小心翼翼地接觸了這顆小行星的表面,並利用一種被稱為「TAGSAM」的收集裝置提取了樣本並進行了密封處理,隨後開始了返回地球的旅程。

2023年9月24日,「OSIRIS-Rex」探測器滿載而歸,其裝有小行星樣本的密封裝置隨著返回艙順利在預定地點著陸,根據NASA提供的數據,整個任務的飛行距離達到了大約64億公里。

就這樣,這個探測器飛了64億公里,終於取回了外星物質,共計歷時大約7年的時間。

但令人意外的是,NASA拿到之後卻傻眼了,為什麼呢?簡單來講就是:因為裝著這些樣本的密封裝置被卡住了……

為了儘可能地保證樣本的純凈,NASA制定了一系列的精密操作步驟,這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先將返回艙送入一個便攜潔凈室,並在這裡將裝有樣本的密封裝置取出並進行清潔處理,隨後密封裝置會被送到專業的潔凈室,並在這裡進行一系列嚴格的清潔處理,以保證沒有污染源。

在此之後,密封裝置會被置入一個被稱為「手套箱」的潔凈容器之中,準備就緒之後,「手套箱」就被嚴格地密封起來,其內部會被純凈的氮氣充滿,而研究人員則在外部利用手套來進行提取樣本的操作,這樣就可以保證在操作過程中,樣本不會受到污染。

實際上,在拿到樣本之前,NASA就提前進行了演練,以防出現什麼意外,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問題就出在密封裝置被置入到「手套箱」之後。

根據NASA的介紹,這個密封裝置裝有35個緊固件,它們的作用是在採集樣本後將蓋子鎖緊,以防止樣本受到外界污染。然而在開啟這些緊固件的時候,研究人員卻發現,其中有2個緊固件出現了故障,它們死死地卡住了蓋子,儘管「手套箱」中事先準備好了的很多工具,但這些工具都無法將其打開。

令人傻眼的是,在操作過程中,這個密封裝置已經被破壞了一點點,這就意味著,該裝置已經無法起到密封的作用,如果此時打開「手套箱」,那「手套箱」也會失去密封的作用,如此一來,這些辛辛苦苦得來的外星物質,就有受到污染的風險,這樣就無法保證其純凈度。

(密封裝置已無法起到密封作用)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如果說打開「手套箱」就會污染到樣本,那正常流程中,從密封裝置里提取出樣本又如何保證純凈度呢?其實這很好解釋,因為在正常流程中,提取出的樣本會被裝進「手套箱」中事先準備好的潔凈容器中,並密封起來,如此一來,它們就可以在保證純凈度的前提下被拿出「手套箱」。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此次提取樣本的工作已經處於尷尬的停滯狀態,研究人員正在努力開發打開這個密封裝置的方法,NASA表示,這可能需要幾周的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9417d066a75346ed08769a9d1ac89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