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特展!「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登陸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2024-11-04     南方都市報

南都記者獲悉,為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遊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2024年12月18日至2025年5月4日隆重推出特別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

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與法國凡爾賽宮聯合主辦,展出來自兩大世界遺產——故宮及凡爾賽宮近150件珍品,呈現十七世紀下半葉至十八世紀百多年間,中法宮廷在文化、藝術、科技等領域互相仰慕、啟發及交流的歷史,以及兩國之間源遠流長的珍貴友誼。

紫禁城 故宮博物院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 / T. Garnier

十七至十八世紀正值中法兩國宮廷的輝煌時期。在康熙(1662–1722年在位)、雍正(1723–1735年在位)及乾隆(1736–1795年在位)三位皇帝的統治下,清王朝經濟和文化發展蓬勃,也開啟了中外貿易的嶄新篇章。與此同時,法國也在國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統治下,締造了波旁王朝的輝煌時代。兩座宮殿雖相距數千里,兩國君主亦素未謀面,但兩國對彼此充滿好奇。

康熙帝戎裝像 宮廷畫家 清康熙早期,約 1670 年代 絹本設色立軸 故宮博物院

乾隆帝瓷板像 畫稿:潘廷章(義大利,1734–1792 年) 瓷板製作:夏爾·埃魯瓦·阿瑟蘭(法國,1743–1804年),塞弗爾皇家瓷廠 1776年 硬瓷、木鍍金 凡爾賽宮 / Christophe Fouin

穿著加冕禮服的國王路易十四 布面油畫 凡爾賽宮 / Christophe Fouin

法國皇室對中國文化藝術有著濃厚興趣,其中路易十四追逐當時風行歐洲的中國青花瓷潮流,甚至在凡爾賽宮的花園中建起一座「瓷宮」。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的王后瑪麗·萊什琴斯卡對中國藝術情有獨鍾,把自己在凡爾賽宮的私人套房布置成「中國廳」。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及其王后瑪麗·安東妮亦對「中國風尚」充滿好奇和熱情,前者更專門向塞弗爾瓷廠訂購一幅乾隆帝瓷板像,掛在凡爾賽宮書房內。

當時,大量中國工藝品和書籍進入法國宮廷和貴族的視野,引發了以凡爾賽宮為中心、風靡歐洲的「中國風尚」收藏與創作風潮。路易十四在位期間派遣了六位耶穌會士作為「國王數學家」前往中國,此後多位法國耶穌會士先後來華並進入清宮服務,為清代宮廷在科學、藝術、工藝、建築、醫學、地圖編繪等領域中帶來了重要影響。中國與法國之間的交流,彰顯兩國間的互敬和互鑒,令人驚嘆。

銀壺 約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 銀錘揲、鏨刻,部分鎏金 凡爾賽宮 / Christophe Fouin

黑漆彩繪鍾 鍾:巴爾薩扎·馬蒂諾(法國,1636–1714 年) 漆板:內務府造辦處 製造於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改作於乾隆元年至二十一年(1736–1756年) 鏨花鍍金、漆、琺琅、玻璃、黃銅、鋼 故宮博物院

本次展覽規模宏大,囊括近150件珍貴展品,名作雲集,包括9件中國國家一級文物、凡爾賽宮頂尖收藏,以多媒體技術重現路易十四致康熙帝親筆信。

展覽共有四個單元,分別聚焦於紫禁城和凡爾賽宮的關鍵人物及空間、科學與外交、工藝互鑒與創新,以及藝術與思想交流。展覽精選近150件瑰麗珍寶,這是香港首度在同一展覽中呈獻故宮及凡爾賽宮兩個世界遺產的重要文物,展品包括9件中國國家一級文物,以及法國凡爾賽宮珍貴館藏和一些近年來的新收藏。另外,展覽也展出香港海事博物館及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館藏。

西洋女子像佩 清中期 約十八世紀中晚期 金星玻璃胎畫琺琅、木 故宮博物院

南京市集 1761年 布面油畫 凡爾賽宮 / Christophe Fouin

在凡爾賽宮、橘園和百步階梯前的狩獵情景 布面油畫 凡爾賽宮 / Christophe Fouin

展覽文物種類多元,不僅有大型宮廷肖像以及精美絕倫的瓷器、玻璃器、琺琅器與紡織品等工藝精品,還涵蓋書籍、科技儀器及醫藥品等種類展品,彰顯兩個宮廷之間鮮為人知的故事。展品中的亮點之一是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隆款畫琺琅菊花紋壺(1783年),此壺的花紋因極具中式風格,過去一直被以為是廣東進貢清宮的器物,最新研究發現壺底有法國知名工匠「coteau」署名,證實原為法國製作,顯示中法工藝交流之盛。

另一件重點展品是凡爾賽宮近年收藏的花鳥紋銀壺(約1680年)。此珍品為中國廣東為海外市場製作,後為暹羅(現為泰國)使節進獻給路易十四的外交禮物,這件珍貴而保存完好的外銷銀器,體現了中法兩國當時相互引進及收藏來自對方文化珍品的事跡。300多年前兩國的工匠學習和借鑑對方的技藝和審美,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激發新靈感,並創造出新藝術形式,大力推動了兩國工藝之發展與創新。

彩繪描金徽章紋盤 (路易十五的凡爾賽宮 餐具套裝 ) 中國景德鎮 約清乾隆三年至五年 (1738–1740 年) 青花釉下彩、釉上彩繪描金瓷 凡爾賽宮 / Christophe Fouin

展覽以多媒體裝置重現1688年路易十四致康熙帝的珍稀親筆信。這封信以古法語撰寫,路易十四在信中讚揚康熙帝,並希望派遣耶穌會士來華,帶來更多的天文及科學新知。信中的最後更特地以「您最親愛之好友,路易」落款。雖然此信最終未能送達康熙帝手中,但路易十四所派遣的「國王數學家」耶穌會士當時已成功抵達北京,正式開啟了中法兩國宮廷之間交流的大門。

展覽最後部分特別設置主題學習區域,設有互動自學活動。在此,訪客能進一步探索十七、十八世紀受中法交流影響的藝術品,發掘當中有關文化交流、互鑒、創新等有趣知識。其他教育活動包括公眾講座、互動劇場、工作坊及導賞等,活動詳情將適時公布。此外,博物館計劃於2025年第二季舉辦學術研討會,主題為十七、十八世紀的中法交流歷史。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展覽將於12月18日在博物館展廳9正式開放參觀,展期至2025年5月4日。

采寫:南都記者朱蓉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821aabda98b8e125983f630d0a6da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