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參與 浙江十年織就共建「一帶一路」金絲帶丨「一帶一路」十周年 連通世界譜新篇

2023-10-14     數據寶

原標題:全方位參與 浙江十年織就共建「一帶一路」金絲帶丨「一帶一路」十周年 連通世界譜新篇

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陸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寧波舟山港連接著世界600多個港口,連續多年貨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貨櫃吞吐量穩居全球第三;一頭是「世界超市」義烏,一頭連接著歐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馬德里,「義新歐」中歐班列運營十年來,馳騁於歐亞大陸,往來於國與國之間,織就一條「金絲帶」……

「金絲帶」正是浙江全方位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寫照。依海而生的浙江,向內輻射內陸腹地,向外拓展海洋空間,十年來積極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開創拓展國際合作的全新局面;紮實推動 「引進來」與 「走出去」有機統一,全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

「鋼鐵駝隊」助力 浙江製造賣全球

「『一帶一路』——連接世界的窗口」「『義新歐』——北半球的金絲帶」……在義烏鐵路口岸這一全國唯一的縣級市鐵路口岸,處處可見「一帶一路」倡議的標識。

證券時報記者日前走進義烏鐵路口岸看到,一輛輛滿載著貨物的卡車陸續駛入,龍門吊將一個個貨櫃裝上「義新歐」中歐班列,只待鳴笛發車。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義新歐」首趟班列開行十周年。9月28日上午9時許,滿載著110標箱日用百貨、二手車、服裝鞋帽等商品的「義新歐」(義烏-波季)中歐班列從鐵路義烏西站始發,經過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預計用時20~25天抵達喬治亞。這標誌著「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平台第19條線路正式開通。

從第1列到第1000列、第3000列、第5000列,從第1條線路到第19條線路,到達境外站點逾百個,「義新歐」中歐班列這一「鋼鐵駝隊」十年來輻射50多個國家,通達160多個城市,見證「一帶一路」巨變。

浙江愛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義烏鐵路口岸的倉庫面積達2000平方米,堆放著20多個貨櫃的貨物,包括汽車零部件、學生用品和體育用品等,每個貨櫃的貨收齊後會通過「義新歐」班列運到哈薩克、烏茲別克等中亞國家。

該公司總經理王毛寧是「義新歐」中歐班列首批貨代,也是為數不多的專供中亞市場的貨代,見證了「義新歐」中歐班列十年來的發展歷程,「2014年一年發一列,接著一年發幾十列,而今年上半年發車就已近千列。」

「義新歐」中歐班列的飛速發展,所在堆場已無法滿足需求。義烏市陸港鐵路口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畢飛向記者表示,「堆場一期占地216畝,可容納1300多個貨櫃的箱位,目前已不能滿足需求,公司正在建設二期,屆時貨櫃容量可達3000個,衝著每年服務『5000列』中歐班列。」

從商貿駝隊到鋼鐵駝隊,在「義新歐」中歐班列奔馳不息的場景中,不僅探尋到了新絲路上的忙碌與繁華,更體驗到了更大範圍內對外開放的大格局。

中國鐵路上海局金華貨運中心義烏經營部貨運員李魯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義新歐」中歐班列運輸的貨櫃從最初浙江省內的貨源占比20%上升到64%,其中義烏市場貨源占比近45%,運輸的商品品類有50餘大類5萬多種。

作為對外貿易的重要橋樑,「義新歐」中歐班列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帶去便利同時,也為浙江打造了「賣全球」的貿易格局。

「除義烏小商品、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配件、高端機械設備、智慧型手機等高貨值、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占比明顯增加之外,跨境電商、新能源汽車、中國郵政運郵、國際防疫物資、玩具、面紗、茶葉、僑商等客戶定製精品班列也不斷開行。」李魯傑說。

據介紹,「義新歐」中歐班列集積時間目前比原來壓縮近4天,途中運到期限壓縮至海運的1/4,全程物流成本將壓縮至航空的1/5。

大力拓展「一帶一路」新興出口市場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義烏小商品城無疑是觀察貿易融通的最佳窗口。

今年外貿形勢不樂觀,但「世界超市」的義烏依然不缺生意。記者走訪義烏國際商貿城看到,不少外籍人士穿梭其中挑選商品,不時討價還價,各國語言此起彼伏。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今年剛啟動的新能源市場內,浙江琅凱進出口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龔力正在接待一名到訪的非洲客戶。龔力告訴記者,公司主營離網發電系統出口,今年出口情況要比去年略好,「尤其中亞市場,一款產品賣脫銷了,訂單要排到1~2個月後才能生產。」

越來越多商戶發現出口市場悄然發生變化。「聖誕訂單8月、9月都開始出貨了。」一家聖誕禮品的商戶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以前都是歐美市場訂單,近年來主要銷往東南亞、中東和俄羅斯等市場,『一帶一路』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歐美訂單的流失。」

而一家主打聖誕樹的商戶也向記者表示,公司每年都滿負荷生產,出口市場以非洲、中東市場為主,「隔壁幾家同行已轉租給其他商戶了,轉租並不是生意不好,是生意太好,來不及做了,就不接單了。」

靠小商品連通了全世界,義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義烏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7月,義烏市進出口總值達3211億元,同比增長19.7%,其中出口2837.2億元,同比增長16.1%。同期,義烏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額為1196.4億元,同比增長18.9%。

聚焦貿易暢通,積極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義烏是浙江十年來大力拓展「一帶一路」等新興出口市場的縮影。浙江省長王浩今年7月表示,2013年至2022年,浙江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從6272億元增至17259億元,占全省比重從30.1%提升到36.9%,占全國「一帶一路」進出口份額從9.7%提升到12.5%。

引導民企「走出去」 參與國際產業合作

在日前的外灘大會上,印度尼西亞「待就業卡」特別項目組技術總監山姆蘇賽皮納表示,截至目前,通過數字化技術及螞蟻ZOLOZ可信身份認證技術,已幫助1700萬人實現在線職業培訓,保障21.3億美元獎學金精準發放到學員電子帳戶。

這套安全便捷的技術服務撬動了當地移動支付發展,得到印尼政府點贊,成為「一帶一路」數字化的特色成果之一。

「在東南亞國家,ZOLOZ非常有名。」螞蟻集團ZOLOZ產品總監陶冶告訴記者,「正是『一帶一路』倡議,讓企業開拓海外業務提供了機遇,公司才將出海首站放在了東南亞。」

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浙江民企走出國門,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布局。越南南部占地600公頃的龍江工業園內,一棟棟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滿載貨物的貨櫃卡車來來往往,而昔日這裡曾是一片菠蘿地。

早年做皮革生意的浙江商人翁明照,2018年轉而投資建設工業園區。藉助「一帶一路」的東風,龍江工業園區不僅成為中國在越南建成的最大最成熟工業園之一,還是浙江省「一帶一路」合作重點建立項目。

越南龍江工業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翁明照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園區招商進度已近80%,中資企業占比75%,其中包括12家A股上市公司,「我來越南22年了,當時在越南的中國人還很少,目前不僅中國人多了,中國企業也多了。」

老牌紡織企業彩蝶實業,則將出海首站選在了埃及。近日,該公司投資1.5億元在埃及建設的廠房正式奠基,將用於年產1萬噸高檔功能性綠色環保紡織面料項目。彩蝶實業總經理施屹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產品出口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後,面對出海潮,公司醞釀投資建廠,「埃及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公司首次出去建廠即選在了埃及。」

來自浙江商務廳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3年上半年,浙江全省對「一帶一路」合作夥伴投資3885家企業(機構),備案額638.57億美元,年均增長率9.7%,占全省的52.26%。

為助力浙江民企安全、有序「走出去」,浙江積極搭建境外投資服務平台,開展「絲路護航」行動,浙江省商務廳利用商協會平台,整合法律、稅務、金融、風險防範及海外安保等專業服務機構的資源和力量,從境外投資合規、風險防範、稅務籌劃、外派員工安全培訓等各方面開展「三服務」活動,護航民營跨國企業「走出去」。

「從區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備案額240.30億美元,占浙江全省37.63%;備案額前三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越南,備案額分別是119.16億美元、35.83億美元、34.01億美元,占浙江全省18.66%、5.61%和5.33%。」浙江商務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據透露,浙江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擁有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共4個,數量在全國居首位,此外還布局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11個。截至2022年底,合作區已累計帶動1000多家企業在當地投資,累計投資額超167億美元,解決共建國家7.7萬餘人就業;2022年總產值超289億美元,實現進出口額超166億美元。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浙江的商品、技術、資金、人才,紛紛在共建國家落地,讓共建國家收穫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而絲綢之路上,也再次布滿浙商足跡和浙江烙印。

跟著「一帶一路」倡議成長起來的貨代人

因裝貨耽誤了午飯時間,浙江愛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毛寧與同事,從倉庫旁邊的辦公室柜子里拿出泡麵,「堆場內外賣不讓進,錯過飯點只能吃泡麵。」

泡麵還沒吃上,公司運輸的一批貨物到達中亞,王毛寧又放下泡麵,拿起一旁的手機,用俄語與對方交流起來。

王毛寧是四川人,父母在新疆做生意,之前跟隨父母在新疆打拚。2012年,在哈薩克學習三年俄語後,王毛寧來到義烏,正式進入貨代物流行業。2014年即為「義新歐」中歐班列供貨,是中歐班列最早一批貨代,用他的話說,是跟著「一帶一路」倡議成長起來的貨代人。

王毛寧承攬的貨物主要運往中亞國家,「艙位一般要提前1個月預訂,最繁忙的時候,要排到兩三個月後。」

目前,浙江愛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我國多個城市以及中亞多個國家都搭建了合作網絡。王毛寧告訴記者,貨代業務全國可以提貨,其中,義烏貨物占比50%,其他50%的貨物來自全國各地,可為客戶提供「門到門」的貨物運輸。

中亞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第一站,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先行者。今年7月份,王毛寧剛去過一次哈薩克。這次讓他感受更深,十年前,中亞的中國人還不多,而這次發現大量的中國人在中亞投資建廠,「其實就是『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效應。」

就他的觀察,中亞與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較為相似,目前配套尚不完備,選擇在當地投資建設的廠房,多是不需要太多產業鏈配套的產業。

與前幾年疫情期間「一箱難求、運價飆升」不同,今年完全放開後,貨代物流行業的業務也發生了不小變化。「前幾年是不缺客戶,坐在辦公室里,客戶就踏破門檻,今年要出去拜訪老客戶,相比開拓新客戶,維護好老客戶更重要。」王毛寧說。

王毛寧心態很好,「總不能都是旺季,市場有淡旺季,不能市場適應我們,只能我們適應市場。」

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編:周莎

校對:王錦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7b5be51aba2af55cd33d4e5f7d6e0a0.html






港股,重磅!

2024-10-04